出自:
《素问遗篇•刺法论》。
译文:
一个人的正气充实于体内,致使邪气不能干扰侵犯。
解析:
所谓的“正气”,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免疫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强壮的正气存于体内,任何邪气都是不可能侵犯的,而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正气虚弱的原因造成的。中医认为,人体发病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发病如此,治病也是如此,除了注意祛邪,还应重视人体自身的正气,让身体做健康的主人。
养生智慧:
如何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正气
免疫力强可预防疾病对人体的危害,现代医学将人体内部的一种抵抗疾病的能力称为“免疫力”,中医则视为“正气”,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体现。免疫力的强弱正反映了五脏精气的兴衰。
疾病产生取决于免疫力的强弱,也影响着病理变化。因此,要强化免疫力就是强化人体正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加强饮食营养。平时要适当多摄入一些优质蛋白,如蛋、奶、豆制品等;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老年人要保证各种无机盐、微量元素钙、铁、硒、铬的摄入,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铬含量高的包括豆类、肉类、海产品。
少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如果我们稍有点嗓子痛、咳嗽、流鼻涕等感染不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能增强免疫力和适应性。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医生、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罗莎琳德•怀特表示:“那些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似乎对环境更具适应性免疫反应。”怀特有理由相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调节因压力而分泌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水平,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坚持体育锻炼是正确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途径之一。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和内分泌,使人体脏器的各项功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但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锻炼间隔太长或强度太大,导致机体劳累,免疫力不升反降。
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成为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疾病的诱发因素。消积、不良的生活因素长期、持续的刺激免疫系统,会扰乱其正常生理过程,直接破坏和消减其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身体生病。
温馨提示:
多吃抗氧化食物可以提升免疫力的。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10大最佳抗氧化食物包括:番茄、菠菜、坚果、花椰菜、燕麦、鲑鱼、大蒜、蓝莓、绿茶、红酒。这些抗氧化食物可以发挥强效的抗氧化功能。这些食物不但容易获取,还含有天然食物中的生物化学因子,比起提炼而成的抗氧化剂,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增强肌肤及身体抗氧化功能。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
意思是说: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
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说:“真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正盛衰论
邪正盛衰理论取法于古代的军事思想。《素问》将这一思想引入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邪、正双方的盛衰。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评热病论》)。必须提高人体内“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刺法论》)。这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
至于增强正气的方法,《素问》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上古天真论》)。以上论说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虚实表现。《素问》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热病、风病、寒病、咳病、疟病、厥病、痹病、疾病、腹中诸病等各种病证的虚实表现,并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总结出“五实”、“五虚”的基本证候。
虚实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三部九候论》)。辨析邪正盛衰的思想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治疗。后人本此原则创立了诸多相应的方剂,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影响评价
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从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各个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客观认识。
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为祖国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千百年来,一直对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不但为历代医家所宗,而现在中医运用的基础理论,仍以本书记述为主要依据,是祖国医学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素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出自:《黄帝内经》
2、《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3、创作背景:《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黄帝内经》所引的古文献大约有50 余种。
4、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天之大宝,唯有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仅此一点真阳。一个人要 健康 最重要的是什么?抛开心理层面不谈,单就身体来说,中医学会告诉你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元气,只要元气充足,身体就不会有大问题。反过来,元气漏了匮乏了,即使四肢五脏六腑没有器质性病变,这个人的寿命也长久不了。纯正的中医理论,总是跟道契合,自古医道不分家。
最近听中医大夫郭亚宁“大白话说中医”,很有收获,对身体、症状、根源、调理身体的方法有了系统的认识,了解的一些黄帝内经关于 养生 治病理论也说得通了。无情器世界,物质是基础,生而为人,身体 健康 是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前提。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学习生命科学和中医知识,是活着并且活好的基础。
郭亚宁大夫介绍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是她修习中医学过程中的一个切身经历和感悟,她说这件事使得她的医术大为提升。郭大夫中医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医院从事中医工作,在她行医的第八个年头,不足30岁的那一年暮春,她和几个朋友去西安的一个公园游玩,春日的公园里到处花红柳绿,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当行走到一个背阳的石山后面时,细心的郭大夫发现竟然还有几处未融化的冰雪,在阳光的反射下格外刺目。这一刺眼不打紧,让当时的小郭大夫产生了传说中的顿悟,瞬间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自此她对中医学的理解上升了一个位阶,医术有了长足的提高。
她到底领悟什么医理了呢?“天之大宝,唯有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仅此一点真阳”,这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月在《类经图翼·大宝论》里的一句话。郭亚宁在看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山的阴面存有的积雪,结合以往学习的中医理论,一下子悟出了元气与邪气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说来很简单,积雪就好比人体内的邪气或寒湿之毒,阳光强烈直射时,积雪自然融化;阳光微弱或者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就难以融化,甚至常年积雪。同理,人体内的寒湿之气,这是人之所以得病的万病之源,当人体内元气充足时,寒湿之气就能及时化解,形不成气候。可是一旦体质下降元气转弱时,就没有能力化解寒湿之气,常年累计叠加的结果,就是寒湿之毒游动到哪个器脏,哪里就会形成疾病。
听出门道了吗?疾病的根源是身体的元气下降,而并非疾病本身。西方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只是在重复的对治病症,而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所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西医治疗起来见效很快,却永远治不好。而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培元固本,人体的元气充足,阳光充裕积雪难寻,自然就能百病消除了。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说的正气、元气,就是现代医学上的人体免疫力,只要提升免疫力,元气充足,对抗寒湿之毒的能量本自具足,每个人就都可以身体康健,安享天年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