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商陆6克,田螺2个,生姜3片,食盐少许。共捣烂,制成饼状,放锅内烘炒,趁温热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3〜4小时即可泻出。具有泄水散结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2)取山栀子15克,研为细末,再与适量的大蒜共捣至烂成膏状,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具有清热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3)取当归60克,大黄30克,芒硝15克,甘草15克,研为细末,加水适量,熬成浓稠膏状,敷于脐部,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一般于敷药后12〜24小时大便即通。具有滋阴养血、泻下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燥结,面色无华,头晕目弦,心悸,唇舌淡,脉细涩。
(4)取枳实15克,麸皮500克,食盐100克,共炒热,装人布袋,趁热褽脐2小时。具有下气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5)取生大黄10克,芒硝7克,共煎浓汁,待凉,备用。将药汁一滴滴地滴人胳中。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6)取大黄12克,麻子仁8克,枳实6克,巴豆6克,麝香0.3克,芒硝8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或油脂调制成药饼,将药饼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大便通畅为止。具有破气消积、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各种便秘。
(7)取甘遂3克,麝香0.3克,炒食盐0.5克,共研细末,将药末填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可同时艾灸神阙穴。具有清热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8)取巴豆1克,肉桂1克,吴茱萸3克,生姜汁少许以上前3味分别研末,调人生姜汁少许,一同炒热,贴于脐部神阙穴和足三里穴,外以艾卷熏灸,一般用药6〜24小时气通便出。具有温阳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冷秘。
(9)取附子10克,苦丁香8克,制川乌12克,白芷10克,胡椒6克,大蒜适量,共捣烂,做成药饼,敷于脐部,每天换药1次,便通即停。具有温阳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冷秘。
(10)取大黄25克,巴豆6克,干姜30克,共研细末,与适量的面糊和匀,制成药饼,贴敷脐部,外用热水袋熨之。具有通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便秘腹痛。
1.一般治疗:包括饮食、锻炼、改变不良习惯等方面。对于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般人来说,食疗是首选的,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食物,如麸糠、水果、蔬菜等;运动锻炼对于常人的排便很有帮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常有便秘致便嵌塞的情况;纠正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减缓工作节奏及纠正长期忍便等不良习惯,对某些便秘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2.药物治疗:尽管施用上述方法,但许多便秘者还需要用泻药来辅助排便。对一般便秘者偶用泻药是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但长期使用泻药,有引起依赖的可能。泻药一般分为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剂(如甘露醇),膨胀性泻剂(如用麸皮、魔芋粉、琼脂做的充肠剂),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
根据便秘的轻重有针对性地选择泻剂十分重要。慢性便秘以膨胀性泻剂为宜,仅在必要时选择刺激性泻剂,绝不可长期服用;急性便秘可选择盐类泻剂、刺激性泻剂及润滑性泻剂,但时间不要超过1周;对长期慢性便秘,特别是引起粪便嵌塞者,可使用灌肠的方法,灌肠液分盐水和肥皂水两种,而盐水较肥皂水刺激性为小。
西沙必利是治疗结肠性便秘的一种新型促动力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可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口服后吸收迅速、彻底,1~2小时内达峰值血药浓度,半衰期为10小时。可作为结肠性便秘治疗的理想用药。但对于严重便秘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能需要2~3个月。
3.粪便嵌塞的治疗:通常使用灌肠、口服泻药以及开塞露射肛等方法,往往无效。可采用手法挤压肛周,女性可用手指压迫阴道后壁助便。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将食指(戴手套)插入肛门内,将干粪团分割成小块,抠出或加用开塞露刺激排出,无效时应在局麻下将粪团挖出。
4.水疗法:这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疗法。通过仪器,将灭菌净化的盐水不断地注入肛门,经反复冲洗,使积留在大肠内的粪便排出,达到清除肠内毒物、细菌和寄生虫,恢复肠道正常吸收和排泄功能的目的。与口服泻药和普通洗肠不同的是,该疗法无痛苦,清洗彻底,适于各种便秘,且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一般每1~3月1次,每次45分钟。
5.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该治疗前需先向患者解释盆底解剖、生理,说明此治疗的方法、步骤,使其配合治疗。掌握如何根据压力变化来调整排便动作,学习如何放松盆底肌,需经反复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来实现。
6.手术治疗:便秘经过一段保守治疗仍无效者,可通过一些检查手段看是否存在着器质性病变。即有否需要经手术治疗的外科疾患。慢运输型便秘的手术条件:①结肠无张力;②无出口梗阻;③除外肠易激综合征。可做结肠段或次全切手术。出口梗阻性便秘:此类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可诊断。包括:①直肠前突:采用修补阴道后壁或直肠前壁的方法解决;②直肠内脱垂:治疗常采用结扎直肠粘膜以缩短长度,也可注射硬化剂加手术结扎的综合疗法;③盆腔痉挛综合征(又叫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可用切除部分耻骨直肠肌的手术方法,但疗效不确定
3、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时是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来施方用药。其治疗大法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
(1).如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有口臭口苦,心烦易怒,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者属于热秘。治宜泄热通腑,或清热润肠。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如便干行涩、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腹胀纳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如目赤口苦、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
(2).如出现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伴有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者属于气秘。治宜顺气行气。方选六磨汤(帜实、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另可根据病情配加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3).如年高体弱、或久病之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艰涩不畅,便质并不干结,便后汗出气短者属气虚便秘。治宜健脾益气。方选黄芪汤(黄芪、甘草、陈皮、麻仁、白蜜)。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迫,屡欲登厕而虚坐努责不下时,可加升麻、柴胡等。
(4).如产后或手术后大便干燥如球,便次虽然正常,但排便不畅,伴有头眩心悸、面色少华者为血虚便秘。治宜养血润燥。方选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如兼有腰脊酸软,经少色淡者加制首乌、肉苁蓉等。
(5).若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便质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气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属阳虚冷秘。治宜温通开秘。方选济川煎(当归,肉从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可加首乌、核桃肉、肉桂。若阴寒较甚,可配服半硫丸。
除上述复方外,单方、验方也往往获得较好效果,如藩泻叶、草决明、生白术、莱菔子等。
4、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便秘具有服用方便的特点。按照泻下通便的机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刺激性泻药。这类泻药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从而促进粪便排出。如果导片、蓖麻油、大黄等。此类泻药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药物,如果长期使用能引起肠道应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第二类是稀释性泻药,又称容积性泻药。这类泻药能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积增大。同时它们口服后很难吸收,能在肠内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于容量大,肠道被扩张,机械性地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这类泻药有硫酸镁、硫酸钠(芒硝)等。
第三类是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食用油等。这类泻药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液体石蜡口服或灌肠后不被吸收,同时可以阻碍肠中水分的吸收。作为理想的通便剂,但有油渍污染内裤的现象,长期应用可干扰维生素A、D、K以及钙、磷的吸收。
对以上泻药可按作用时间选择应用。稀释性泻药作用时间快,服后4-6小时即可排出水样粪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于急性便秘、顽固性便秘,不宜长用,服药后应多饮开水。刺激性泻药作用慢,宜临睡前服用,服后6-8小时排便。润滑性泻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液体石蜡每晚临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妊娠及月经期一般禁用剧烈泻药。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一般也不用泻药。
服用泻药注意事项:
1.由于各种泻药的作用原理不同,在用药前必须弄清各种泻药的药性、用法、用量和禁忌等问题,以免发生差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应用。如果是为了清洁肠道可选药性峻猛的药物;如果是为了泄热通便可用苦寒泻下药物;如果是为了润肠通便只要选服润肠通便之类的药物。
2.因为各类泻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者应注意经常交换泻药的品种,因各种泻药的药性不同,作用原理不同,交替使用可以减轻副作用。
3.服泻药要从最小剂量开始。人体对泻药有适应性和耐受性,长期服用就会使药效减低,象果导片有人开始时服一片就有效,用药时间长了竞增加到十粒左右也不起作用。如剂量增加过大就会增加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泻药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后如果出现腹泻,就说明药量过多,下次就应适当减量;反之,服药后排出的大便仍然是干燥的,就需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更换泻药的品种。
4.注意服药时间。润肠通便药最好在每晚临睡前一次服,早晨起床后排便,这样比较符合正常排便规律,有利于纠正便秘。一般泻药从服药开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有大便排出。这段时间的长短,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各人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有的人服药后,因时间未到而没有排便就追加泻药,结果引起腹泻,反而不利。
总之由于泻药的作用和人体的敏感度不同,在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药效找出各人适宜的药量来,做到使药效发挥在大便不干不稀,既无腹泻又不干燥的程度是最为理想的。
对于习惯性便秘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可取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加灸法。胃肠燥热者配曲池、合谷、尺泽、内庭等穴;肝郁气滞者配太冲、阳陵泉、气海等穴;气虚者配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血虚者配三阴交、照海等穴;肾阳虚弱者配肾俞、气海、神阕等穴。也可用大葱切碎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烫神阕穴(肚脐部),有一定的效果。
西医药治疗
此类药物有些不宜久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1〉润湿剂:辛丁酯磺酸钠,口服,每天50~200mg。运用于粪便坚硬,排便无力,直肠疾患及术后患者。
〈2〉滑润剂:石蜡油,15~30ml睡前服,适用于肛门疾患所致大便干结。
〈3〉刺激性泻药:酚酞,0.1~0.2g/次。蓖麻油,10~30ml/次。波希鼠李皮,300~600mg/次。
〈4〉容量泻剂:硫酸镁每次10~20g。氧化镁每次1~3g,适用于胃酸多并有便秘。镁乳每次15ml。山梨醇口服5~10g/次,2~3次/日。60%乳果糖10~30ml/次,3次/日,适用于肝昏迷并有便秘者。甲基纤维素1.5~5g/日。
〈5〉栓剂及灌肠法:甘油栓每次1粒,纳入肛内。开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门并将药液挤入直肠。温盐水2000~3000ml,温水500~1000ml,肥皂水(75ml加水至1000ml)灌肠。矿物油或棉籽油200ml保留灌肠,多用于临时清洁肠道。
中医药治疗
〈1〉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服用有关清热润燥通便的药物。
〈2〉气秘:排便困难,大便干或不干,伴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舌苔白,脉弦。
服用有关顺气行滞的药物。
〈3〉气虚:大便秘而不结,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伴见神疲气怯,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服用有关益气润肠通便的药物。
〈4〉血虚: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唇舌色淡,脉细涩。
服用有关养血,润燥,通便的药物。
〈5〉阴虚:大便干结如羊屎状,伴形体削瘦,口干思饮,或有心悸,颧红,失眠,眩晕,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服用有关滋阴润肠的药物。
但应根据便秘的种类进行适宜的治疗。比如,器质性便秘原则上要进行手术,习惯性便秘要改善生活规律,痉挛性便秘要解除精神性紧张并劝患者参加运动和娱乐等。
对比较多见的松弛性便秘,首先要进行饮食疗法。然后参加适当的活动,要注意保暖,不管有无便意(尽量在早上)要规定时间用充裕时间进行排便(尤其老年人)。如仍然没有效果时,才可用药或者灌肠。饮食仅仅依靠纤维多的食物并不是理想的饮食。对弛缓的大肠来说,与其增加大便的量,莫如用优质脂肪、水果和冷饮(特别是早上喝最好)去适当地刺激大肠,效果反而更好。
对松弛性便秘并没有特别要予以限制的食品,可同一般人一样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纤维多的蔬菜类和水果以及优质脂肪,也可以少量饮酒(啤酒)。
对痉挛性便秘由于要以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所以纤维较多的食物等是不适合的。应该禁止喝酒及吃香辣调料多的菜。洗肠有时使直肠粘膜过敏而引起腹泻或使便秘越发加重,所以应尽量不用。不过,也有用洗肠比使用泻药要好的情况,如婴幼儿的便秘、长期疗养者所发生的便秘或由巨大结肠症所产生的便秘和积便等,特别是老年人的积便有时呈兔粪状,采用洗肠效果较好。
治疗便秘的包括。
饮食方面要多进食,黑芝麻蜂蜜植物油,以及润肠道的食物以达到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功能,也包括润肠的水果,如香蕉等饮食要维持排便系统的规律,运作相差要定时定量不吃宵夜,避免暴饮暴食。
适当的采取运动,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柔佛等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并采取合适的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每天饮用两升的水及足量的膳食纤维,并进食蔬菜水果,香蕉,韭菜芹菜海菜等。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晨起和餐后两个小时进行排便。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药物帮助排便,如乳果糖虚而乙醇的,但不建议使用刺激性的泻药,如方泄叶芦荟大黄等应可以造成结肠黑病变以及损伤结肠的粘膜神经。
早上起来空腹喝半杯温热的开水,可以加上米醋和蜂蜜各一勺调匀以后喝有利于清理肠道。
每天可以喝250毫升的酸奶在饭后使用,可以改变肠道的微环境调整菌群的状态,保护肠道粘膜分解肠道内的有害菌从而缓解便秘。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多吃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面条,燕麦粥火龙果等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达到润肠的效果改善便秘的情况。
1、调整饮食:避免偏食、增加水分及食物中粗纤维素含量摄取,必要时可加些琼脂,利用它们的吸水性,使肠内容物膨胀而增高,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利于排便。
2、运动疗法:根据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少坐多行,饭后慢行20分钟,以强壮身体增强食欲, 提高排便辅助肌的收缩力。对因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或因肢体活动不灵的患者, 应每天被动活动肢体, 以促进肠蠕动, 预防便秘的发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张晋
3、 排便指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可能地保持每日大便1 次。
4、精神与心理调护:现代人生活紧张和压力大。影响排便,因此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 合理放松自己,疏解压力,以减低便秘机率。
5、药物治疗:
(1)透性泻剂:具有高渗透特征,口服后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此类药物的优点为疗效可靠、副反应少。临床常用者为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其次为盐类泻剂,如硫酸镁等。
(2) 激性泻剂:是我国慢性便秘者应用最多的药物,此类药物通过刺激肠黏膜及肌肠间神经促使肠蠕动、推进运动增快,同时,还使肠黏膜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增加使粪便变的稀、软。常用的中药类有:番泻叶、大黄及一些复方制剂;西药类有酚酞和比沙可啶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是作用快,但副反应较多,有的甚至很严重,有些患者长期服用会引起肠道粘膜黑变而加重便秘。
(3)滑性泻剂:此类药物具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作用而使粪便易排出。主要有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等口服用药及开塞露等直肠用药。此类药物虽有些副反应,但如应用得当,仍有很好的疗效及效价比。
(4)积性泻剂:这类药物主要为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制剂,在肠道不被吸收但会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蠕动,并且在结肠内被肠道细菌酵解,进一步增加肠内渗透压,阻止水分被吸收并刺激肠蠕动达到导泻作用。
(5) 微生态制剂:此类药物主要有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可降低肠腔内pH,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吸收,使粪便软化而利于排便。
(6)其它药物:西沙比利,莫沙比利和伊托比利及替加色罗,其中以替加色罗的疗效最好,但美国FDA认为该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建议慎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