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半夜发烧,是宝妈最为心焦和头疼的事了,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能替代孩子难受,总比看着宝宝被病痛折磨要好。
记得孩子一岁多,当时生活在三亚。晚上刮台风,孩子爸爸出差,我一个人在家里。
夜里十一点多,女儿开始发烧,嘴唇泛白,略发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38.9℃。
当时外面风大雨大,没有滴滴的年代,一个人带娃,当时的情况各位宝妈可想而知。打车去医院是不可能,人生地不熟的,又没人帮衬,谁也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
那时候才深刻体会到那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自从宝宝出生后,家里就备了小医药箱,孩子常用的,退热栓,退热贴,创可贴,妈咪爱,消毒水......等等。手忙脚乱的我,先是烧了一壶水,给宝宝用热毛巾擦拭额头,手心,脚心,和胸口。又用退热栓塞进宝宝肛门。这期间,用给孩子喂了一点温盐水。宝宝当时没有哭闹,其实这种状况让我更焦虑,生怕孩子烧坏了。就不停的用热毛巾擦额头。
大概到了凌晨两点多,可能是退热栓见效,孩子开始发汗,体温渐渐降了下来,睡梦中的宝宝呼吸也没有那么沉重急促。
给宝宝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早上六点多,风雨稍稍弱了一点,就立刻抱着孩子到医院,挂了急诊。
最后确诊为急性肺炎,连续输液三天慢慢恢复。
通过这次宝宝深夜发烧,我总结出一点小经验。
1.备一个小药箱,常用的退烧药,退热贴,肠炎药,脐贴,外用的消炎药水......等等,放在药箱里,备不时之需。注:要及时更新药品内容,尤其注意不要有过期药品在药箱里,万一着急用时,没有治病,反而添乱。
2.物理降温最好用热毛巾擦拭。注:低体温比高体温对宝宝的危害更大。
3.补充水分,孩子发烧会大量消耗体内的水分,这时候注意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
宝宝一发烧,妈妈的心就七上八下,只要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一般情况下,除了非常少见的超高热外,孩子发烧都不会身体造成伤害,只是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反而能提高身体的抵御能力。关于发烧会「烧成肺炎」「烧坏脑子」……这些观念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爸爸妈妈可不要轻信。
那么,发烧到多少度才叫严重?我们就先来看看发热的分类吧。
< 38 ℃ 为低热;
38~38.9 ℃ 为中度热;
39~41.0 ℃ 为高热;
> 41.0 ℃ 为超高热。
当宝宝在41.0 ℃ 内时,我们可以先给宝宝护理:监测宝宝体温并记录,用体温计为宝宝测试温度,并记录下来。同时注意水分多补水,要给宝宝少量多次饮水,最好食用温热的白开水,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
采取物理降温是小儿发烧后的常用办法,麻麻可以用棉布蘸温热的水头部、手心、足心、掖下、腹股沟、胭窝等处反复擦拭,也可以给宝宝洗澡,水温低一点。或是家里空调开的温度低一点,不捂孩子,不穿太厚的衣服,不盖太厚的被子。
至于要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孩子王育儿顾问的建议是体温一直不下降时,可以酌情吃一点,没有医生的指导退烧药不能随便吃。
如果宝宝高热持续超过24小时,物理降温和吃退烧药都无效、需要及时就医。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小孩子确实是很容易发烧,但首先要跟爸妈说的是,发烧不是一种疾病。
那是啥?宝宝们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后,就容易发烧,这也是一种提高免疫力的方式,只是过程有点折腾。
在家护理:
1、一般的感冒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烧,只要吃了退烧药能很快退烧,吃喝拉撒玩正常,精神也好的情况下,可以先在家里观察。
2、出汗多的话,少量多次喝水。饮食清淡易消化。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最好在25℃左右。
4、不要用土方去捂,以免影响散热。
什么时候吃退烧药?
1、目前国内公认的建议是,一般超过38.5℃,可以口服退烧药。
2、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并没有规定具体度数,强调的是宝宝的舒适度,一旦宝宝发烧不舒服了,就算没超过38.5℃,也可以吃退烧药。
3、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宝,超过38℃就要吃退烧药。
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1、 发烧超过72小时。
2、 反复发烧,抽搐,精神萎靡。
鱼小南:80后儿科医生妈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小孩儿肚脐贴一般最好贴24小时。如果超过24小时,最好是更换一贴。因为这时候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大部分都已经被吸收。 如果贴的时间久了,也就是超过24小时,一些孩子的皮肤会出现红疹或者瘙痒。这时候可以肚贴拿走以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抹一些止痒的药膏,减轻孩子的过敏反应。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