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高校艾滋病的发病数据,仅就作者题目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过去一直认为高校是安全区,因为主观印象上这个群体单纯,不那么复杂,而且进入高校前都经过了体检,艾滋病检测都做过。但恰恰是这种主观想法,反而造成了高校学生艾滋病的传播。
1、性观念的开发,许多大学生开始初尝禁果,但是又不懂得保护自己。这其中夹杂了社会人士、留学生等,现象很多,比如社会人士进校园找包养对象,校园的姑娘外出兼职,和留学生的关系等等。
2、男男同性行为在更年轻一代群体中开始增长。观念逐渐被更多人认可,同性行为更加开放,由于在高校中不能找到满意的对象,就在社会上寻找,增加了传播风险。
3、因为认识观念的原因,普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比如不用避孕套等。
以上3点客观上存在加大艾滋病在高校传播可能性的风险。
在大学里谈恋爱也是正常的事,因为好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在初中或高中谈恋爱都持反对态度。但大学里谈恋爱,家长还是支持的,四年大学很快就会过去,大学毕业带个女朋友回家,还是满骄傲的。因为社会上找对象,得确没有大学里容易。至于艾滋病的问题是有,但有夸大因素,还需要证实。要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谁也不是圣人,现在让你上大学又能怎样呢?
其实在啪啪啪这件事上,咱们也算是正在赶英超美了。
北京某所高校对该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该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很高。
只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比较开放吗?并不是。
从历年调查数据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只有48%,90年代上升到了76%。现在呢?已经是91%,这一比例与西方的比例非常接近了。
可我们的年轻人,将性与婚姻解绑的同时,似乎也逐渐丢失爱自己、爱别人的方法。
不如看看这一组数据:
2018年第2季度,全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0104例,其中性传播占93.1%。93.1%,这么庞大的数字表明,性行为正成为艾滋新发感染的主因。
早在2015年,CNN就曾报道,当代年轻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年增长率是35%。
而根据北青报的报道,截至2017年6月底,北京59所高校中,学生艾滋病毒感染总数为722例,其中男生占比高达98.48%。
并且有研究称,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100-400倍。我国官方数据显示,每年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子占新报告感染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总结来说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性生活状况堪忧,年轻男性的性生活状况尤其堪忧。
不觉得可怕吗?当我们激(基)情四“射”时,我们抵达高潮,也濒临死亡。
而这个时代的我们缺乏对艾滋严重性的了解,也缺乏对性教育的敬畏和重视。当爱或欲望登场,滚床单就是自然而然,戴不戴
阴道避孕环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初次使用者于月经来潮第5天,由医务人员将其放置在阴道最深处(阴道后穹窿)即可。
阴道前后壁平时相贴呈闭合状态,所以阴道避孕环在阴道深部一般不易脱出,但使用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自己检查和矫正环的位置。
由于该环体积较小,又在阴道深处,同房时无明显异物感,对性生活无影响,
如有影响可在性交时将环取出,性交后再放入,并不影响避孕效果。
放置宫内节育器最好在月经干净3~7天后。如在人工流产术后上环,要掌握好子宫腔深度,以小于10厘米为宜。哺乳期放环要在产后3个月以上,剖宫产术后以6个月为宜。如为自然流产者,则应在恢复一次正常月经以上为合适。目前我国以带铜的宫内节育器作为临床首选的避孕环。避孕环放到子宫腔后,身体和子宫内膜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部分人放环后可能出现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不正常及下腹不适等副作用。这些症状,多数在3个月至半年内自然消失,对身体无多大影响。但若无菌操作不严、技术不熟练、放置不妥或动作粗暴等都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子宫穿孔、异位妊娠、宫内节育器异位、感染(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不规则出血及月经失调等,均会造成不孕的后果。放置避孕环后会迅速起避孕作用,取出后避孕作用随即消失。根据临床观察,许多妇女在取环后不久就再怀孕了。因此,有妊娠计划要及时取出避孕环,除发生上述严重并发症外,一般不会造成不孕。如无副作用及并发症,金属节育器可放置8~10年,塑料节育器可放3~5年,带药节育器可放置1年,取出后立即更换新的节育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