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永久节育环的形状

时间: 阅读:7656
永久节育环的形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5-02 02:04:22

1.俗称T形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的宫内节育环,带有尾丝,方便取出,使用期限10-15年。

2.对无禁忌证的女性均可推荐使用。

3.带铜V形宫内节育环母体乐:呈伞状,两弧形臂上各有5个小齿,具有可塑性,有尾丝。

4.可放置5-8年。

5.如爱母环等,特点是脱落率低,带环受孕率低,但出血发生率较高,因副反应取出率高。

6.宫铜宫内节育环:形态接近宫腔形状,无尾丝,可放置20年左右。

7.带铜无支架宫内节育环如吉妮环,为6个铜套串在一根尼龙线上,顶端有一个结固定于子宫底肌层,不易脱落,放置技术要求高。

8.特点:无支架、固定式、柔性好、体积小。

9.适应于子宫大,宫腔长,子宫口较松弛,容易发生环脱落的女性。

10.可放置5-8年。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3-03-15 07:07:05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到了育龄阶段的女性中有很多人选择了带环来避孕,节育环是一种有效的避孕措施,并且在带上环后不用每次都想着要怎样避孕,在带上环之后只要是不取出来就会有效的避孕,不过有些女性对于节育环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部分女性认为节育环在带上之后就可以不用取出来了,那么节育环可以终身不取吗?

    那么节育环在什么时间取呢?

    1、到期取器或非急症取出节育环的,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

    2、因出血多需要取器者,随时可以取出。在除外子宫损伤后可同时作诊断性刮宫,术后预防感染。

    3、因月经失调而取器者,可以在经前取器,同时作诊断性刮宫,有利于月经不调的诊断。

    4、带器妊娠者,早孕时可于人工流产时取出。

    5、带器异位妊娠者,应在异位妊娠治疗后出院前取出节育器。

    6、更换节育器者,可以在取出后立即放一个新的,也可以下次月经后再放置。

    如果带上节育环之后是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把环取出来的,是不可以终身不取的,节育环的使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且对子宫内膜也会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到了一定的年限之后,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把节育环取出来,避免出现子宫内变现或者是失效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金属的节育环可以放置二十年,如果是硅橡胶的V型节育环的话可以放置七至十年的时间,而铜套的T型节育环的话可以放置十至十五年的时间,如果想要一直使用节育环来避孕的话,可以在把节育环取出来之后放置一个新的节育环。

  • 芍药
    回复
    2023-03-15 06:06:55

    工具避孕法即利用工具防止精子进入阴 道,或阻止进入阴道的精子进入宫腔,或通过改变宫腔内环境,从而达到避孕目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有皮下埋植术、放置宫内节育器以及使用避孕套。很多人会选择爱母环,那么爱母环是什么形状的环呢?

    爱母环是什么形状的环

    爱母环呈v字形,与宫腔形状相似,是带有铜活性物质的节育环。其避孕原理是干扰受精为主,主要通过对精子的杀伤以减少精子到达输卵管的数量,干扰精子运动能力来阻止受精。铜离子释放可以引起宫腔内环境的变化,导致子宫内膜改变,而不适于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铜离子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和对某些酶活性的抑制菌会影响受精和植入。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到7天内上环为好。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材料制成的支架与不锈钢、硅胶以及其他材料制成的支架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温度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爱母”可在人体温度范围内保持设计的形状并具有超弹性、不易变形。

    耐腐蚀性: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远远优越于不锈钢和硅胶材料。实验表明,在亨克斯等模拟人体生理溶液中,其溶蚀速率<1×10mm/年。

    抗疲劳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抗疲劳性。“爱母”被改变形状装进导管内灭菌后,在有效期内置入宫腔即可呈现并保持设计的固有形状。

    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2、根据子宫形态及力学原理设计,两臂特定张角、呈完全开放V形,支架有柔弱的弹力可随子宫的缩舒而收张,不易向下移位、脱落。

    3、侧臂加载毛细铜管,使得IUD动力学结构发生微细调节,加强IUD于子宫壁的适应性,增加有效性。

    4、支架两臂端的铜粒,由于被放置在近两侧子宫角处的关隘位置在此处形成铜离子高浓度区,充分发挥了铜离子的避孕作用。

    5、铜表面积小为同类产品中较低水平,节育器表面光滑,对子宫内膜刺激小,出血和疼痛的副反应轻

    6、不带尾丝,避免了逆行感染

子宫收缩对节育环

子宫肌瘤压迫节育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