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啊

时间: 2023-03-03 18:26:11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啊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

乡饮酒约分四类:

第一,三年大比,诸侯之乡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在乡学中与之会饮,待以宾礼;

第二,乡大夫以宾礼宴饮国中贤者;

第三,州长于春、秋会民习射,射前饮酒;

第四,党正于季冬蜡祭饮酒。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

我国古代地方 *** 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官方礼仪活动。乡饮酒礼其实一种推行德政,教化民众的社会活动,它的举行在当时有着尤为重要的政治作用。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它与古代祭祀等礼仪相同,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首先,这是一种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为了表示对宴请宾客的尊重,同时体现礼仪的隆重,它要求各府、州、县行政长官代表朝廷亲自到场参加。其次,只有那些身家清白、齿德具尊的耆老乡绅才有资格成为乡饮酒礼的宾客,其中致仕官员被称为大宾,年高有德者被称作僎宾,稍微年长、有德者被称作介宾。一般均统称为乡饮宾。乡饮宾的选择首先由管理地方文教的儒学官员进行考选、推荐,经地方长官进行三代政审等考核批准后逐级上报本省督核准,之后方准许邀请参加乡饮酒礼。

当地官员们除了按照规定颁发给乡饮宾执照作为嘉奖他们的凭据外,还要赠送牌匾以示荣耀,以此方式来表彰他们在地方的德行义举。同时督抚还会将乡饮宾上报朝廷,经礼部奏请皇帝批准,赏给顶戴荣身。最后地方史志上还会记载下历届乡饮宾的姓名,使他们名垂青史。

每年的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分别会举行一次乡饮酒礼,地点是在各府、州、县儒学之明伦堂。这是属于 *** 的宴请活动,所以当时的制度规定其经费坚决不允许向民间摊派,必须从官钱中开支。

后来由于种种严格礼仪规范的约束,乡饮酒礼变得过于形式化,辛亥革命之后,很多地方已经摒弃了这一礼仪。

乡饮酒礼是怎么回事啊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官方礼仪活动,这种饮酒礼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从名称来看,这似乎是一种简单的餐饮宴请活动,其实不然,乡饮酒礼的举行在当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的。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 乡饮酒礼虽然只是一种地方性质的礼仪,但它依旧与其他古代祭嗣等礼仪活动相同,都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首先这种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要求各府、州、县行政长官代表朝廷亲自到场参加,以表示对宴请宾客的尊重,同时彰显礼仪的隆重。 其次被邀请参加乡饮酒礼的宾客均为当地身家清白、齿德具尊的耆老乡绅,其中致仕官员被称为大宾,年高有德者被称作僎宾,年稍长、有德者被称作介宾。一般均统称为乡饮宾。乡饮宾的选择首先由管理地方文教的儒学官员进行考选、推荐,经地方长官进行三代政审等考核批准后逐级上报本省督核准,之后方准许邀请参加乡饮酒礼。根据道光版《晋宁州志》记载,在乡饮酒礼中,主人与大宾象征天地,僎介则象征阴阳,三宾(大、僎、介)又象征日、月、星三光。这种更高意义的象征,也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乡饮酒礼在当时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为了表彰乡饮宾在地方的德行义举,除了按照规定颁发给乡饮执照以为凭据外,地方官员们还要赠送牌匾以示荣耀。同时乡饮宾还要由督抚上报朝廷,经礼部奏请皇帝批准,赏给顶戴荣身。最后历届乡饮宾的姓名还会被载入地方史志,名垂青史。 乡饮酒礼于每年的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分别举行一次,其地点设在各府、州、县儒学之明伦堂。作为政府的宴请活动,当时的制度规定其经费必须由官钱中开支,坚决不允许向民间摊派。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森严的国家,对于乡饮酒礼,古人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制程序,对礼仪活动中的人员设置、座次安排与物品陈设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首先乡饮酒礼中,各地方正印官员要代表朝廷率领僚属做主宴请众宾;职教官员充任司正,主持乡饮酒礼的进行;典史充任执事官,管理由老成生员充任的引赞、读律、司钟、司鼓…诸执事人员。 其次,座次安排严格遵照阴阳五行方位与长幼、尊卑关系进行;各种物品陈设更是有着明确的规定。行礼中,从迎宾、升堂、入席、落座到读律、宴饮、礼毕送客都有着十分详细的程序规定,以保证整个仪式的庄严、隆重。 另外,在行乡饮酒礼过程中,除了上述涉及到的人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司礼人员,这就是执掌觯案的扬觯官(所谓觯是古代的一种酒具。),他负责监督在场每一位人员的一举一动是否严格按照礼仪规制进行。不论宾主,如果有人在行礼过程中高声喧哗、坐错位置,或者出现其他违礼行为,扬觯官便会立即给予制止、纠正,同时“依礼、扬觯以罚”(即罚酒)。保证了乡饮礼始终能够符合“礼”的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举行乡饮酒礼的过程中,司正、读律诰生等人员按照礼仪进程不断宣讲各种封建道德与伦理规范。 由于有着上面这些严格的礼仪规范约束,使得数百年来,乡饮酒礼一直没有任何变化与发展,逐步变成了一种呆板、僵硬的形式,不可避免的跟随封建制度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辛亥革命以后,乡饮酒礼也与其他封建礼仪一起,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