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小学的家庭教育要注重哪些方面

时间: 2023-03-06 15:01:56

小学的家庭教育要注重哪些方面

小学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方面: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2、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3、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4、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5、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6、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7、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小学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不仅对孩子的发展大有裨益,对社会发展也是一种贡献。通过这些年对孩子的观察和不断的摸索,我认为小学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最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现代的社会信息量大,纷繁芜杂,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众多,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孩子就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从而影响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小学阶段是孩子是非观念、认知能力、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应该把一种乐观自信、讲求奉献、与人协作的良好观念,渗透到孩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你就会发现这种人生方向性的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历程,小学阶段只是学习的开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匪浅。 1)、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的物品自己摆放,整齐条理,作业独立完成。家长在辅导孩子时,要重引导,轻代理,重方法,轻题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的能力。 2)、让孩子养成上课注意听讲的好习惯。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学习方法、基本知识等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课堂时间非常宝贵。小学阶段知识点少,只要上课能注意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会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孩子从贪玩的学龄前儿童转变为一个接受课堂教育的小学生,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一生忠实的朋友。好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伴他一生;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伴他一生;让阅读成为一种动力源泉,伴他一生。以后孩子上高年级,有了作文课,就需要有素材和大量的词汇,才会写出好作文。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或是成语故事等知识性的小短文,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并借此机会增加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定时阅读,快乐阅读的好习惯。 4)、注重扩大孩子掌握的知识的的广度和深度。小学阶段知识点相对来说较少,除了课本知识,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度涉猎课外知识以扩大孩子的视野。所以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现在孩子由于年龄还小,对自己的兴趣或者了解不多,或者坚持时间不长。我们班已经有两个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兴趣班学习后发现自己对所选课程不感兴趣。这个时候就应该让他知道,可以给你再次选择的机会,但是要考虑清楚,兴趣班的选择只能更改一次。让孩子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意识。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一天她会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创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空。学会思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提问,鼓励他思考。要让她从小事做起,学会提问,善于思考,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凡是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学习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终生学习的能力就愈强。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有了独立思考,才会有创新的飞跃。 四、学会与人协作,是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每一份事业的成功,都是一个团队的智慧,每一个人的成功,也离不开周围许多人的帮助。因此,学会与人协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逐步提高,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能力不同,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能力和作用。学会与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必修课。家长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与人协作的能力,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大度,能原谅他人的过失,看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 此外,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它有着母爱博大的情怀,她能容纳孩子的成功与微笑,也能容纳孩子的过失和眼泪。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快乐而辛苦的旅程,家长要时刻注要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早发现,早引导。家长也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改变陈旧的观念,接受新鲜的事物,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育误区。让孩子有一个宽松、健康的空间,让孩子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几方面

小学生家庭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目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第二、 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象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三、 必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