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有两大挑战。
主要挑战一: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直面挑战需要智慧和勇气。教师的优势,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其鉴别力也是新的竞争力之一。他们要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教学资源中,帮学生甄别、挑选、引导他们如何去吸收消化。其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作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他们也要去学习,去创新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
主要挑战二: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今天当我们进入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谷歌知的时代,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教师更多元的时候,当学生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通信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二、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把教育工作部署聚力到“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已经步入高度信息化轨道。
三、信息化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大力投入信息化经费,多媒体设备、互动反馈、微课、教研平台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产业。但大多时候教师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而没有将技术融入教学中。
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尤其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师不应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引导者。
(2)个性化的教学及指导。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信息化教学评价及反思
(1)运用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布置作业,评判成绩的方式来考核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教师自身成长反思及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建立基于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档案袋,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等进行选择、过滤、归类、整理, 形成个人成长档案袋。
4、自我学习能力
面对不断发展的在线教学、VR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的状态就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主动适应新时代提出的要求;积极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养成良好的信息筛选及应用习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效果等手段,用发展的理念应对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身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
1. 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信息技术面前,由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将逐渐丧失。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和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信息,谁就首先获得发言权”的现象日趋明显。这就意味着那种“一次充电,永远放电”的时代已成过去。教师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要想成为创新知识的启蒙者,就必须首先成为创新知识的学习者,要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勇于学习、勇于探索,也就是要求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