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沉默:不出声;寡:少。
2、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
3、罕言寡语: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罕、寡:少。
4、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噤:闭口不作声。
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缄:封。
形容闷骚的成语 关于闷骚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闷骚的成语33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
卑鄙无耻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出乖露丑 乖:荒谬的;丑:可耻的。指在人前出丑。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下:“已恁地出乖弄丑,泼水再难收。”
村夫俗子 指粗野鄙俗的人。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先〈赛四节记·踏雪寻梅〉》:“今朝乐事古应稀,数瓯满饮,休负明时,村夫俗子,枉营营岂知滋味。”
狗彘不如 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乱。
寡廉鲜耻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厚颜无耻 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荒淫无耻 荒唐淫乱,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公荒淫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
秽言污语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出处: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恬不知耻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恬不知愧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恬不知羞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无耻之尤 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无耻之尤’”
鲜廉寡耻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行若狗彘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出处:西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行同狗豨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行同狗彘 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衣冠禽兽 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衣冠土枭 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淫辞秽语 淫:不健康;秽:肮脏。指轻薄猥亵的下流话。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淫言媟语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猪卑狗险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狗彘不食其余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狗猪不食其余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形容无耻到极点。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1. 形容“闷骚”的成语有哪些 韬光养晦、不苟言笑、羞口羞脚、羞羞答答、烟视媚行、扭扭捏捏、讷口少言、寡言少语。
1、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
例句:《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2、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意思形容态度庄重严肃。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典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例句: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3、羞口羞脚【xiū kǒu xiū jiǎo】
释义:形容害羞不敢说话,忸忸怩怩的情态。
4、羞羞答答【xiu xiu da da】
释义:答答:害羞的样子。使人害羞,难为情。多用作描写女性的自我感觉或情态。出自于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例句:她在外人面前总是羞羞答答的。
5、烟视媚行【yān shì mèi xíng】
释义:烟视媚行,成语,作谓语、定语。释义 烟视:微视;媚行:徐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辞海》)
例句:“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 (明·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
6、扭扭捏捏【niǔ niǔ niē niē】
释义:扭扭捏捏是汉语词汇,出自《西游记》,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例句:难为你说的齐全,别象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 (选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
7、讷口少言【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作谓语、定语,指不善言谈,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例句:《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8、寡言少语【guǎ yán shǎo yǔ 】
释义: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时因心情沉重,而不太想和别人说话。
例句:不知为何,他今日有些寡言少语。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