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孔子的学说包括的主要观点如下所示:
1、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需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基本观点是: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问题的哲学家.他虽然提出了这个观点,但他从来没有论述过这个问题.没有作过任何说明.把“习”和“性”区别开来,这个表述,得出了孔子“上治、下愚”的思想.照孔子看来,一方面有天生的先知先觉的圣人,另一方面又有天生的不知不觉的愚人,这两种人都是天生的.因而是不可以改变的,下愚的人并不能变为尧舜,所以他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他所谓的愚人就是指一般的劳动群众,他认为对这种人进行教育是白费力气:“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这种人虽然不可教育、不可改造,却是可以作为统治者的驯服工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当然,对这种人不是完全不进行教育,而是不进行“可以语上也”的教育,不能把他们造就成为统治者的贤才.孔子认为,统治的贵族应该对他们进行服从统治的教育,他们也一定会接受这种教育的,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这就是说,一般劳动群众跟着贵族统治者的教导跑,就像顺风倒的草一样,因此,教导他们服从贵族的统治还是必要的,他说:“小人学道则易使之.”(《阳货》),即这种教导可以使他们成为更驯服的工具.从孔子的这些思想可以看出,孔子人性学说的思想基础,是关于仁的先验论的思想.与此同时,孔子把性和习相联系,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以伦理思想为核心,以“仁”道”、“德”、“义”、“礼”这五个中心概念,并论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教育思想以及政治思想等道德范畴的阐发为主要内容,鲜明地体现了儒学伦理的思想特色。关于孔子的治学态度,作者认为,孔子的治学态度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不知不作。
二、择善而从。
三、由博求约。
四、学思并重。
扩展资料:
关于理想人格,作者认为,孔子哲学以伦理思想为基本,所以孔子思想的焦点及其言论的重心,无非是要培养道德,提高人格,以达于理想的境地。
孔子用以表示理想人格的,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就所用次数多寡而言,孔子用得最多的是君子,其次为仁者,再次为贤者、圣人与善人,用的次数最少的是成人与大人。但简而言之,孔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格就是指君子,孔子所期望众人养成的,亦可说是君子的人格。
关于政治主张,作者认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他的道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孔子眼中,治国之道与齐家之道是相同的,政治的作用与目的在于正众。
正众的途径,应以德化礼治为主,但亦不完全废除刑罚,要礼刑并用,以礼治本,以刑制标。孔子理想上的政治,要做到。近者悦,远者来”。要做到这一点,只能勤修文德不以能用武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