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学校的项目特色来提炼。若学校在某一项目方面很有特色,则需要努力保护这一特色。
2、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提炼。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重点培养与众不同的文化。
3、根据学校领导的办学理想来提炼。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
4、根据学校的历史传统来提炼。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在办学中体现传统文化。
5、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来提炼有些学校的教学很有特色,但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不能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
6、根
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得从自身做起,才能够弘扬科学文化精神和一些人文的现象,这在我们当今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第一,注重营造创新学术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设,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大学精神要保持活力,就应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的功能在扩大,办学理念在更新,教学活动在丰富,教学手段在拓展,教育方式也在转变。同时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校园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冲突、整合与交融。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象牙之塔,也从来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但大学校园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相比确实保留着更多的单纯,青春灵动之气和对精神的诉求。“大学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表达和信仰追求,从总体上看,与外界仍有较大的差异。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大学既是容纳思考,思想解放的地方,也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创设、创新开放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新观念融入大学精神,努力建设浓厚的创新的学术环境,为了对学生进行科技发展史教育,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建成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唯一的医学影像技术博物馆,培养出了在上大学期间就获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成果的大学生。
第二,注重创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大学精神的孕育、提炼、完善和形成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进行的。大学文化建设既凸现在显性层面的硬件建设上,更融于隐性层面的软件建设中,每一项硬件建设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本着以有形的景物陶冶无形的精神,以优美的环境营造怡人的氛围。校园环境的建设我们以新校区得天独厚的地貌条件和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和创作背景,以丰富校园文化为基础,以环境育人为目的。一片绿地的种植,一处花园的设计,一条道路的规划,一道文化景观的构思都与泰山文化紧密结合。我们先后建成了带有“泰山徽”标志的泰山广场;建成了体现时代精神,象征生命科学DNA大型雕塑和著名的世界医药科技界十大名人雕塑的文化广场;种植了有一百多种中草药的药用植物园;种植了体现南丁格尔精神,象征白衣天使形象的白玉兰园;还种植了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的“雷锋林”。每到春季,满园的中草药花卉争相斗艳,一片江南风光。校园环境的每一处设计构思,都蕴含着一定的精神追求,是学校形象和精神的最直观、最实在、最具体的体现,对师生员工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积极营造和培育人文环境。大学精神,不仅需要自然环境孕育,历史传统的熏陶,还需要人文环境的浸润和培植。理想的人文环境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通过组织人文知识讲座,举办泰山文化书画展,泰山百景摄影展,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及各种社团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以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师生的思想境界。通过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已内化为坚实的校园精神,使全体师生切实感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身心愉悦,精神充实,有成就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学生的进步有赖于精神的成长。校园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明确方向,统整教育,推进学校创新发展。然而,学校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愿景,也是一种环境。校园文化不是生搬硬套的简单移植,不是口号标语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系统化、立体化、内涵化的整体设计,需要学校立足校情,本土创生,凝聚智慧,主动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护。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应当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校园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
校园文化不是校长心血来潮的个人意志,不是凭空臆造的空穴来风,不是毫无章法的任意而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因而,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需要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是国家的教育目标,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方向。然而,具体表现每一所学校,这样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需要个性化的解读、本土化的表达,这是支撑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
二、设计校园文化首先需要提炼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积极发掘学校的文化积淀,努力发现学校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具有学校实际特点、顺应教师心理需要、指引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符号。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与凝结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寻根过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园文化大厦之基,有了基于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园文化入土、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长为枝繁叶茂的浓郁森林,构建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三、校园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
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师生,服务的对象也是师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为本,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园文化得到师生的充分认同,获得足够的生长与延展。任何脱离师生,无视人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校园文化,都只能徒有虚表,只能是华而不实的空壳子与花架子。校园文化应当将师生放在第一位,充分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围与环境中获得心灵的享受,获得生长的自由,释放个性的魅力,展现存在的价值。
四、校园文化要突出呈现方式
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一种场域。深层次的文化虽然是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一种心灵的碰撞,但也有呈现的方式。校园文化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体现在物化的景致上,通过校园景观的设计,透视一种精神,传达一种品位,释放一种讯息,营造一种环境,“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处景物皆育人”。而且体现在系统的课程上,包括显性的课堂文化和隐性的活动文化,使学校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教育的实处,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包容与豁达,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不管怎样,文化是一种品位,一种精致,一种讲究,需要管理者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潜心打磨才行。(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