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愁杀渡江人”中的“杀”:形容愁的程度很深。
1、出处:《淮上与友人别》;
2、原文: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3、释义:扬子江头的杨柳碧绿,春色惹人欢欣,杨花漫天飞舞,渡江人愁绪满怀。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上暮色,友人即将南下潇湘,而我要去往西秦;
4、作者:郑谷,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僖宗时为进士,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渡江人意思是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此句出自唐代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全文如下:
《淮上与友人别》——唐代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鹏鸪诗》得名,人称郑鹏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并没有“杨花愁杀渡江人”的句子。“杨花愁杀渡江人”是唐末诗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诗句。《淮上与友人别》全诗如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的大意是: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动人心,柳絮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几声风笛伤感幽咽离亭夕阳中,目送你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和好友离别心里总会有些不舍,中国古代就有“折柳”的习俗,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杨柳条赠给远行者,借“柳”(留)以表难分难舍、以示相思。同时,也是祝愿友人如杨柳一般随地可活,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最早的折柳诗要算《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郑谷的这首诗也是借杨柳抒发离愁别绪:春风中轻拂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随风飘舞的杨花(即柳絮),惹动着双方纷乱的离绪,扬子江头春色虽美,但在作者眼中,却是处处离愁、丝丝别绪,万千杨花正是万千愁肠,所以说“愁杀“各奔天涯的”渡江人”。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要年长郑谷38岁,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离别后的思念,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并没有写离别时的情景及“杨花愁杀渡江人”之类的句子,开头两句以答问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表现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的欢悦情景,同时反衬今夜的孤寂心情。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抒情杰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