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
1、第一次:1967年,时年32岁,案由为妨害公务,被判刑1年,但由他的恩师多方奔走,没能入监执行。
2、第二次:1971年3月19日晚上被捕,时年36岁,案由为台独,1976年11月19日出狱。
3、第三次:1981年,时年46岁,案由为背信和侵占,1981年9月10日入狱,1982年3月10日刑满出狱。
出柜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让自己的生活真实出柜是一个个人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由于外界压力出柜。出柜的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经历过出柜的同志,很多有一种如释重负一般的解放感。没有出柜的人,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每天都无时不刻地在扮演角色、掩饰自己,这是很劳累的一件事,也往往会影响人的自尊。所以,出柜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真实,为了不必一再向自己亲近的人撒谎。
出柜前的一个准备,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决定出柜的人,仍然要考虑几点,这些可以说是出柜的条件。对于年轻同志来讲,在没有自己独立生活能力、各方面还依赖家人的情况下,不宜考虑出柜。最近经常有高中学生和我谈起出柜的事情,我一般建议他们推迟。所以出柜前的一个准备,是创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有时是多方面的,有些人虽然自己有工作,可以在经济上自给自足,但工作是父母通过“关系”找到的,这依然是一种依赖。因为有过父母为了向孩子施加压力,通过关系要挟孩子的例子。
出柜之前,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
另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平时大家提到同志自我接受,很多人的理解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勉强接受。如果你自己对自己的同性倾向是这样的“接受”,那么你也还不具备出柜的条件。因为如果你自己游移不定,比如依然相信性倾向可以改变,或者你可以接受通过欺骗与异性结婚,那么你是显然无法说服家人的。
有了坚定的自我认知,才能理直气壮地与父母交谈。这听起来也许会让人觉得很怪,但你和父母谈论这个事情的时候,非语言的信号有时影响很大。如果你自己嗫嚅、气馁,父母是能感到的,这时候成功的可能会大大地降低。
最经典的出柜句子推荐-出柜无惧世俗2.jpg
一再拖延出柜,不是明智之举
有些人考虑出柜很久,但一再拖延,这是不很明智的。父母年龄只会越来越大,对孩子(孙辈)的企求也越来越强。拖延的结果,往往是拖到图穷匕见、无躲闪余地的情况后,以妥协告终。比如有人一拖再拖,突然父亲患绝症,在病床前说死前最后愿望,是看到儿媳妇,这时候考虑出柜,对任何人来讲都是极为艰难的。
有稳定感情关系再出柜,并不妥当
还有些人,因为怕父母担心自己是同志会单身,所以想等有了稳定的感情关系再考虑,这实际上也是有种种不妥的。第一,发展感情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再夹杂上家庭,有时是会两者都不利的。第二,说实话,我个人意见是,没有能面对家人的同志,根本不应该恋爱,因为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至少听说过:两个人在一起几年,突然其中一个因为家庭压力与异性结婚了。第三,很多时候,父母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直觉地觉得自己孩子是被所爱的人这个人“带坏”的,因此产生的敌对情绪,有时甚至在接受了自己孩子的性倾向之后,都很久不能消除。
有意无意地向父母灌输,试探并不总是准确
有些人在出柜前,做各种试探,比如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涉及同性倾向的材料发在家中让父母发现;看到新闻、影视节目中有相关话题,尝试与父母交谈。这种试探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准确的。有时候,有些平时理念上对性少数群体相对包容的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时,反应大大不同。也有些家人朋友,平时抽象地提到同志是会用些诋毁语言甚至辱骂,但发现自己亲人是同志时,却会重新反思。所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很不一样。不过有一点确实值得思考的,大多做这种试探的人,自己决心实际上不够坚定,如上面所过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最经典的出柜句子推荐-出柜无惧世俗.jpg
父母是否接受,主要看你和父母的关系
大家在出柜前,都不可避免地会推测父母的反应可能是什么,这是很自然的。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推测,要根据你与父母的关系,不要过多地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父母教育水平低、是农村的,所以不可能接受。实际上,接受与否,主要在父母对孩子的立场,这个下面我会详谈。我只能告诉大家,在我接触过的几千个案例中,有70、80岁,不识字的农村老母亲,告诉儿子“只要你过得好就行”的;也有夫妇都是大学教授,勾结了当地警察将自己儿子绑架后软禁在家,强迫接受“治疗”的。
出柜并不是自私的行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
出柜会给父母带来负担,这是大家都理解的。有些人觉得出柜是自私,因为是把自己的麻烦抛给了父母,这种思维,实际上还是因为自己的自我认知不够,自己就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问题。
实际上,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是要负责任的,包括接受、保护孩子,这是大的前提。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时确实需要面对偏见和无聊的人的干涉隐私的八卦。所以你要尽你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具体的方法,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实际上可选的、可行的是很多的。
得到父母理解之后,就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父母是希望看到孩子生活健康幸福的,健康幸福的生活,来源于充实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生活。
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教育与脸谱》、《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文化论战丹火录》、《上下古今谈》、《胡适研究》、《胡适评传》、《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大学后期日记甲集》、《大学后期日记乙集》、《独白下的传统》、《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读史指南》、《要把金针度与人》、《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蒋介石研究续集》、《蒋介石研究三集》、《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研究五集》、《蒋介石研究六集》、《蒋经国研究》、《论定蒋经国》、《国民党研究》、《国民党研究续集》、《民进党研究》、《冷眼看台湾》、《郑南榕研究》、《中国性研究》、《中国命研究》、《李敖情书集》、《李敖书信集》、《李敖对话录》、《爱情的秘密》、《波波颂》、《大学札记》、《李敖札记》、《李语录》、《胡适与我》、《世论新语》、《求是新语》、《李敖随写录前集》、《李敖随写录后集》、《李敖自传》、《我最却忘的事和人》、《你不知道的彭明敏》、《给国民党难看》、《给外省人难看》、《给台湾人难看》、《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上册)》、《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下册)》、《早年日记》、《蒋介石评传(上册)》、《蒋介石评传(下册)》、《蒋介石的真面目》、《李登辉的真面目》、《李登辉的假面具》、《为自由招魂》、《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另一面的二二八》、《李敖书序集》、《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李敖报刊集》、《李敖书翰集》、《李敖书简集》、《李敖书札集》、《李敖书笺集》、《李敖书牍集》、《李敖书函集》、《李敖书启集》、《李敖好讼集》、《李敖放刁集》、《李敖闹衙集》、《李敖弄法集》、《李敖刀笔集》、《丑陋的中国人研究》、《白眼看台湾》、《法眼看台湾》、《国民党臭史》、《蒋家臭史》、《老贼臭史》、《中国近代史新论》、《中国现代史正论》、《中国现代史定论》、《李敖密藏日记》、《李敖五五日记》、《为历史拨云》、《白色恐怖述奇》、《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李敖论人物》、《李敖艺术新研》、《李敖迷信新研》、《我是景福门》、《你是天安门》、《为文学开窗》、《你不知道的二二八》、《李敖回忆录》、《周越墨践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笑傲五十年》、《第一流人的境界》、《李敖智慧书》、《恰似我的温柔》、《启发你的小故事》、《君子爱人以色》、《只爱一点点》、《从万囊到臭屎淮》、《我们没有明天》、《李敖生死书》、《李敖千秋评论丛书》。
生命是一册绘本,它成为什么色彩,画笔在你自己手中。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一乐也 。这就是李敖这放浪不羁的一生所遵循的座右铭。
他无视权贵,不惧恶势力的压迫, 他只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说出来,把事情的真相还原给大众 。他自己一个人,对抗了一整个时代。
即使写出的书不被出版,或背上骂名,又或锒铛入狱,李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信仰,如果说非死不可,那他宁可死在信仰里。
李敖,字敖之,是台湾无党派人士,思想家,自由主义家,时事批评家,曾经在台湾担任政委,后卸任。
李敖的一生总是 在宣传自由主义,在为言论自由而努力 ,即使被抓入狱,他也无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狱中,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评论,坚持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从未间断,直到出狱,入狱时,他看过的书,写过的文章足足有三卡车之多。
出狱后的李敖继续更新书籍,但有12期因内容过于敏感被禁。后又修改书名,继续发表,但再次被禁, 他这一生中写过两千多册书,大部分都因内容敏感而被禁。
虽然他是一位作家,但他存在于这世间的意义不在于立言,而在于在这繁杂的时代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召作用, 去号召那些彷徨、无助的悲苦人,奋起拼搏,不要被生活压垮了尊严 。
李敖的文章对于那些虽有特立独行想法但缺乏奋起勇气的人来说,对于那些虽生活在黑暗时代,但仍存有良知的人来说,他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象征,牵引着无数人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无畏。
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陆,他的到来照亮了无数有着青春理想的年轻人,他是这个黑暗时代反抗者的灯塔,照亮了每一个有理想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敖的文章和他那鹤立鸡群的风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台岛文坛, 历史 文化界,甚至是政界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对于李敖这个个性独特的作家来说,语言的表达和文字所采用的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 反而是在写作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以及作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是让文章延绵下去的支柱 。
他写过的大部分文章,表面上让人看上去有种狂傲的热闹, 但用心灵认真体会时,他所表达的实质是独行的孤独 。
中年时期的李敖,有种“ 要敢于以大丈夫的气概去对抗这世间的不公,明知是以卵击石,却坦然无畏地前行 ”的态度。
曾经在他写给同行的一封信中, 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坛伪君子的轻视,他认为那些左右逢源 ,到哪里都能吃得开的文人,他是看不起的,并深深痛斥了这些“软骨脊椎类动物”。
他是一名斗士,在其一生中,他曾骂过近3000人, 但被他骂过的那些人毫不无辜,这些人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实则都是一些道貌岸然、招摇撞骗的伪君子罢了。
自诩“ 五百年来白话文第一名 ”,细回想白话文自产生之日起根本没有五百年的时间,怎会是五百年来第一名,这就是李敖独特的一面。
他为自己写了一大堆的“自颂词”,既 然没有人夸自己,那就自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 ,李敖这一做法让很多人不解,究竟是有多么自恋的人才能够在夸自己时脸不红心不跳呢,其实年轻时的李敖并不是这样。
李敖自称:“ 之所以吹嘘自己,是跟第一次坐牢有关系 ”。在出狱之后的李敖没有了曾经的掌声,再也没有报纸、杂志采访自己,仿佛李敖这个名字已经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一样,李敖不甘心,但是他也想得很开。
如果等别人回想起自己,那估计要气死,索性就自己赞美自己,结果在赞美自己的路上愈走愈远,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李敖曾评判鲁迅,他 称鲁迅一生写800万字,而我一生写了2100万字,足足是鲁迅的两倍之多 ,然而直到狂妄发言的李敖去世,他的文章能有几个能够与鲁迅相提并论呢!
年轻时的李敖那个狂劲,虽有悖世俗,但让人欣赏他的那种敢于发言的勇气,也崇拜他对自己赞赏的胆气,但晚年之时,李敖仿佛变了一个人。
或许是他 看透了这世间不配他那大无畏的牺牲,又或许他也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晚年时的李敖变得不再专制,不再愤恨这个世界,而变得仿佛与这个世界完全融合了,他的情绪充满了挫败感,也许是他认为这么多年的牺牲是不值得的。
也正因如此,晚年的李敖开始变得佯狂, 他开始肆无忌惮,甚至在电视上公开展示自己的全裸照,毫无羞耻感 ,这无疑是一场闹剧。
李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笑傲江湖,傲视群雄, 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行者,尽管在晚年时过于荒唐 ,但无法反驳他这一生那股子傲气。
很多人都知道,李敖这一生只有三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 谈恋爱,李敖有自己的看法 。
李敖认为他和女人有四种关系,第一种当然就是发生了关系的,第二种就是有过肌肤之亲的,第三种就是让人魂牵梦绕,不可得的,而最后一种则是完全不认识,但见过照片的关系。
李敖十三岁时,已经对男女关系有了懵懂的了解, 当时的他和班里女生谈恋爱,但少年时的恋爱终究是无法长久的 ,但这段感情成为了李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李敖在之后的恋情中虽然也极其投入, 但是很难找到那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所以壮年时期的他谈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 ,但后来都无疾而终。
李敖最后一任女友王小屯成为了羁绊他一生的人,并不是说她的手段多么厉害,这大概就是真正读懂了狂傲的李敖吧。
在初识时,李敖见过这个青春灵动的女孩, 当时就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可爱的女孩追到手,于是就开始强烈的追求 ,而懵懂的王小屯看到自己的偶像来追求自己,毫无招架之力,于是两人很快就在一起了。
然而再无视世俗,狂妄无忌的李敖也逃不掉世俗的审视, 在王小屯父母眼里,李敖就是一个玩弄感情的人渣,和王小屯谈恋爱只不过就是新鲜感罢了,但无论父母怎么劝说,王小屯都没有改变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甚至将原先的名字改为李敖对自己的亲昵。
无奈之下,传统的父母同意了这场不被看好的恋爱。 在相恋八年后,两人有了爱的结晶,也意味着王小屯在这场感情中赌赢了 ,两人顺利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王小屯非常低调,由于这一生李敖树敌太多,所以他将妻子和孩子保护了起来,避免受到伤害,直到李敖60岁时,王小屯才和李敖肩并肩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李敖这一生身边有无数莺莺燕燕,怎么就选择了平平无奇的王小屯共度一生呢!大概就是王小屯对于爱情无条件的付出影响了李敖的爱情观, 又或者是两个人的相互包容,才能成就两个人的一生吧。
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对抗这世间的黑暗和不平等,他是有傲气的,而且这种傲气值得我们崇拜和学习。
对于他自诩五百年白话文第一人的狂妄直言, 想必有很多人笑他盲目自大,而对于他对鲁迅先生的评判,在我们看来他是不自量力 。就这样一个人,浑身充满傲气,同时又自大无畏,活出了他精彩的一生。
在爱情面前,年轻时的他对女人始乱终弃,但终究有人降服了他,将他的心归于一人。爱情可能使他和这个昏暗的世界渐渐融合, 以至于晚年时期的他从令人敬佩的狂傲,变成了让人嗤之以鼻的佯傲。
不可否认,年轻时期的李敖确实是斗士、是英雄,可正是在这种光环之下,李敖展示出了他那更加真实、更加不完整的世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