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相会在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而在这个时间杜甫还在漫游天下。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两人结伴在河南、山东一带漫游,为期不到两年。当时李白声名显赫,而杜甫的名声还不大。因此,从当时直到后来,杜甫都很仰慕李白,留下大量关于李白的诗句。高适也曾和两人一起漫游今开封一带。杜甫在自己的《遣怀》诗中记载的是:“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李白关于杜甫的诗可以确认的只有两首,一是《沙丘城下寄杜甫》,另一个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公元745
杜甫和李白是朋友关系。
杜甫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祖上都有做过高官的人。应该说两个人交流起来还是没什么障碍的,一个有钱,一个有权,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李白整整比杜甫大了11岁,李白诗名远播的时候,杜甫还济济无名。
确切的说杜甫其实可以算得上是李白的一个小迷弟。他一直把李白当偶像一样崇拜着,杜甫第一次见到李白时,就是一个粉丝,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超级偶像的感觉。
杜甫和李白的故事:
杜甫与李白有两次会面,初次相遇是在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踌躇不得志的杜甫。此时的44岁的李白已名扬全国,而33岁的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这是的李白和杜甫都处于人生的低谷,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李白也在此时写出了《行路难》的感叹。两位伟大的诗人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同时两人约好结伴同游,出去狩猎散心。
李白和杜甫只见过一次面,两人相见恨晚,然而以后两人却再也没有再见过面.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用诗来怀念,只是一种形式,也与个人性格有关.可能李白性情疏朗吧,不吝于小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