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周朝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秦朝三公为: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后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三公为古官名,其说法各异。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公羊传》:“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两相印证,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称呼,辅佐天子。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又《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德韶者居之);“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地,是为三公”(才高者居之);或说“丞相主民、太尉主军、御史大夫主法”(德才兼备者居之)。
据杜佑的《通典》记载:
“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后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大唐因之。”
在夏朝和商朝以前并没有三公这个职称的。
周朝时候,“三公”是指:太师、太傅以及太保。
秦朝、西汉时候,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西汉末至东汉初期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
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
到了后周,又改回原来周朝的称呼:仍以太师、太傅以及太保为“三公”。
隋朝再次称“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时候就延续隋朝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
三公是自古以来最为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这个词汇了。但有的朝代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有的还称太傅、太师、太保这种虚衔为三公,但我们日常中所说的三公一般都是指秦始皇开创三公九卿制后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长官,负责处理全国政事、协助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御史大夫是最高的法官和监察官,负责监察群臣,相当于副丞相;太尉则是全国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在平时太尉其实并没有军权,即使战时也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
在朝代的不断更替和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三公的名字也曾经改变过,如汉武帝更"太尉"为"大司马",汉成帝时更"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时"丞相"更为"大司徒"。但终究是中央官制中三级制度的最高长官,分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和监察权,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可以世袭,他们之间互相制衡、互相制约,又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再加上下面的九卿,形成了金字塔般的政治结构,如此这般,皇帝便可牢牢掌控权力,避免一家独大,高枕无忧。
三公九卿制一直沿用至隋唐年间,才被隋文帝创建的三省六部制所替代,但从三省六部的结构中也还是可以看出三公九卿的基本框架,直到后来朱元璋废掉了三省六部的“三省”,至此中央官制的三级制度才算结束。
可以说三公九卿这一制度一直延续了近八百年,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重彩的一笔。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