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
侧倒落地是在跳远里才会发生,通常是在空中做动作使双腿能够尽量往前落地,而身体重心又不能向后,才会选择向测倒,因为跳远距离是选择离起跳板最近的一个点开始测量;至于前倒,专业选手不太会出现这样的动作除非是失误。立定跳远没有什么落地方法,因为你的身体腾空时间不足一秒做不出什么动作,只要记住落地后尽量重心向前不要向后,否则重心不稳太向后会坐在地上或双手撑地,那就会大大影响的成绩
立定跳远是指不用助跑从立定姿势开始的跳远,是集弹跳、爆发力、身体的协调性和技术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于一体的运动。 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立定跳远是初中、高中、大学每年体质测试的必测项目,也成为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按照教育部的规划,立定跳远等所有测试项目应全面普及智能化仪器,并配备数据管理软件,提供运动处方。
比赛时运动员双脚站立的位置不限定。跳时,只准离地一次,如双脚离地后不起跳,落下后再起跳,即为连续离地两次,作一次试跳失败论,在田径训练中经常采用。
中文名
立定跳远
外文名
Standing long jump
相关考试
体质测试、体育中考
分值
各地区不同
快速
导航
影响因素
训练手段
注意事项
世界纪录
基本信息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
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平地就能进行练习。
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
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特别要提高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
影响因素
(1)力量因素。特别是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在是前脚掌(甚至是脚尖),所以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4)能量的转换。从站立状态到下蹲状态,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就相当于有一定的助跑,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远的远度。
训练手段
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3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立定跳远技术分析为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起跳和腾空两个环节,常见的错误动作有:
1、屈臂摆臂。
起跳时两臂自然地摆动可以对身体起到提拉、带动的作用,而直臂摆动速度越快、摆幅越大,提拉和带动效果就越明显,相反如果屈臂摆动,则会引起身体波浪形运动,降低身体的腾空高度,缩短身体在空中的运行时间,从而大大地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
2、蹬地不充分。
起跳后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条抛物线,即先向前上方运动到达最高点之后再向前下方运动。如果起跳时下肢没有完全蹬伸就起跳则会造成腾空高度偏低、腾空时间变短,而且因为蹬地不充分,腾空时就会屈膝屈髋,加上腾空时间过短,来不及做出收腹举腿的动作就因受到重力的影响而落地,这样也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
3、收腹举腿不明显。
在身体腾空阶段,身体需要从充分蹬伸的展体姿态向收腹举腿的“蹲踞式”过渡,做出这一动作可以尽可能地增加远度。
1、目标转移法——“甩毽子”
选用“甩毽子”主要是用来解决屈臂摆臂的问题。通过目标转移,让学生关注“甩毽子”的远度,在无形之中纠正错误的摆臂动作,具体做法入下:
方法1:前摆纠正
采用并掌或者半握拳的形式,双手的食指和中指第二关节处各夹一个鸡毛毽子。
前脚掌用力蹬地,双臂直臂由后下向前上方摆动后身体处于腾空状态,当身体到达最高点时,双臂由前上方直臂用力下压后摆,同时收腹举腿,选择合适的时机将毽子向后下方甩出,力争将毽子甩得越远越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上肢下压和下肢举腿做出相向运动,更加有利于做出举腿收腹的动作。
而且,直臂下压的速度越快,摆幅越大,收腹举腿也就越轻松,毽子也就被甩得越远。
通过“甩毽子”的方法,让学生的关注转移,增加练习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无形之中有效地解决屈臂摆动的问题,极大地发挥摆臂在立定跳远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