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六国中最先被秦所灭的是谁

时间: 2023-03-15 18:08:20

六国中最先被秦所灭的是谁

韩。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1、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毒掌管;

2、前238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

3、前230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

4、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5、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始皇灭六国第一个灭的是哪个国家?

秦昭襄王时期宰相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始皇正是按照这个策略,先后灭掉了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国家。那什么是“远交近攻”呢?
这个策略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是先打秦国相邻的国家,这样每打下一寸土地来,就可以合并到秦国的版图上,让秦国的领土越来越多。对于距离秦国比较远的国家,麻痹他们对他们进行友好往来,不让他们插手秦国的事物。
这样才能达到秦国兼并天下的真正意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
第一个是韩国(公元前230)
秦朝之所以先要灭韩国,首先韩国比较弱小,攻打起来比较轻松。其次,借此机会看看其他国家的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就继续统一天下
第二个是赵国(公元前227)
赵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军事强国。那赵国为什么会被攻陷呢?其中要得益于秦国的名将王翦,他没有选择和赵国硬拼,而是选择了离间计。
第三个是魏国(公元前225)
魏国人才最多,各种人才都有,比如,吴起,商鞅、范雎、苏秦、张仪等人都来自于魏国,但是这么一大批当时顶尖的人才,魏国的国王都没有用,魏国也因此而亡国。
第四个是楚国(公元前223)
第五个是燕国(公元前222)
燕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与韩国相当在六国中比较弱,但是荆轲刺秦王一事,激怒了秦王,燕国被灭是形势所趋。
第六个是齐国(公元前221)
齐国的灭亡是最窝囊的,秦国派大兵到了齐国边境之后,齐王就选择投降了。
这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这样的问题就会有千百种答案,这里我来谈谈我的观点:造就了这种局面首先是秦国拥有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目标才会为之去奋斗。其次,就如俗话所说,一山不能容二虎,想要一统天下,就要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将人才收为自己所有。

六国中哪国先被秦所灭?

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过程: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被秦国灭掉的六国是那六国 先后顺序是什么

灭掉的六国依次为韩、赵、魏、楚、燕、齐。

1、韩

秦赵两军在肥及番吾作战中,秦军先后被歼约15万人,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秦国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

前234年,秦攻韩,韩王安派韩非使秦,秦留下韩非,不久杀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2、赵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

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3、魏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4、楚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

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固始县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

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

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

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

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5、燕

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6、齐

齐国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

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 。

——秦国

秦国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秦国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灭六国之战又称为秦朝统一之战,指的是秦国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诸侯国后完成统一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但实际上由于各国不同的特点,灭亡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比如赵国被灭后由于地理位置靠北而出现了代国,楚国因为地盘太大而很难一次性吞并等等。或许秦国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出兵顺序,多数是走一步算一步,除了最后灭齐以外,其他都没有规划顺序可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