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了基础。
其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马克吐温( Mark Twain,1835~1910)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侦探汤姆.索亚》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采纳哦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被人称为“美国文学之父”。下面是我为你搜集马克吐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克吐温生平简介
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个版本,至今仍在各个国家流传。关于马克吐温简介,很多书籍中都有记载。而通过马克吐温简介得知,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马克吐温于183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乡村。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便已去世,为了解决家中生计问题,马克吐温被迫停学,到家乡附近的工厂中当了一名小工人。后来,马克吐温换了很多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以及记者。
在生活中,马克吐温接触了很多有趣的小品,这让他萌生了创作文学小说的念头。马克吐温一生著有大量作品,涉及的题材丰富多样。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领域,马克吐温均有涉及。
马克吐温的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感,他用幽默辛辣的语言批判了人性的丑恶之处,并且表达出对普通民众的同情。马克吐温早年间从事过排字工人、水手等职业,所以马克吐温对底层民众疾苦的生活大有了解。
当他拿起手中的笔写故事时,就会折射出社会的丑陋现象,并且具有潜意识地为底层百姓呐喊。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因此马克吐温被美国人民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去世,终年75岁。后来,马克吐温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他文学作品影响了很多代人。马克吐温的作品至今仍在多个国家流传。所以,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世人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马克吐温是美国人,基于马克吐温对美国文学史作出的贡献突出,所以美国人民对马克吐温的评价非常高,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众所周知,美国历代总统中,林肯在美国人心中排名第一,既然美国人以“文学史上的林肯”来称赞马克吐温,足以见之马克吐温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分量。除此之外,海伦凯勒、威廉福克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都以中肯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威廉福克纳曾评价马克吐温说:“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世人除了对马克吐温个人以及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之外,还对马克吐温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剖析。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将创作基点放在了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随着马克吐温对社会现状认识的日益加深,马克吐温对美国社会丑陋的一面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能看见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在探索美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他以辛辣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如果说早年间马克吐温的作品充满了幽默感,那么马克吐温中后期的作品,主要是以讽刺、辛辣的语言批判现实。
马克吐温的地位
马克·吐温的地位在美国的文学界是举足轻重的。事实上,不仅在美国,甚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马克·吐温都是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曾说,他是第一位美国真正的作家。马克·吐温的文学影响了几代人,也是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创作文学的触角十分细腻,由于他年轻时期贫穷的经历以及其独特的观察角度,揭露了美国在繁荣的表面下隐藏的丑恶真相。他的文学语言富有幽默和诙谐的风格,令人爱不释手。
而后随着马克·吐温的阅历加深,他创作的作品基调,基本上完成了从幽默乐观到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笔触更为犀利,讽刺更加激烈,幽默讽刺中批判的成分得到了增强。因此威廉·福克纳又说,美国的所有文学,都是继承了马克·吐温的风格。
世界著名的作家海明威的观点和威廉·福克纳十分类似,称美国所有的文学,都源自于马克·吐温的作品,由此可见,马克·吐温的地位在美国的文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简直可以被称为美国文学的鼻祖。因此在美国文学届,赠予他“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称号。
《大西洋月刊》是美国最具权威的,也有官方性质的一部期刊,在这部期刊里,马克·吐温被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他名列第16位。
猜你喜欢:
1. 亨利詹姆斯的简介
2. 但丁的资料简介
3. 关于但丁的生平故事有哪些
4. 关于鲁迅的英文简介
5. mark twain 生平简介英文
6. 马克吐温的故事
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马克·吐温的好友豪威尔斯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为什么能这样说呢?新批评派大将克里恩斯·勃格克斯和洛勃特·华伦主编的《美国文学创作与作家》认为,马克·吐温写赫克,“用的是赫克自己的口语,仿佛粗俗,实乃神奇”,而不是用的往往刻板的叙述人的语言。用赫克的口语写,使“感情与事件融和”、“形式与效果一致”,从而创造了马克·吐温的风格。“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林肯解放了黑奴,马克·吐温解放了作家。”
马克·吐温这种运用作品中人物的个性化口语进行描叙的风格,确是他的卓越贡献,而异于巴尔扎克、狄更斯、霍桑,并影响及于20世纪一大批美国作家。纵览《赫克》全书,从第一句开始,直到结束,始终发自“一个声音”,一个“我”。这个“我”,并非呼是马克·吐温,不是一般传统的叙述人,而是穷孩子赫克。最终,也是这个“我”出走后不肯回那个家,不肯受那套文明规矩的束缚,而要继续闯荡天下,开拓前进。这“一个声音”也是“美国的灵魂”的一种表述,是马克·吐温捕捉住的时代的声音。受到这种“一个声音”的感动的,何止一个人。曾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电影名星莱奥纳尔·巴里摩尔九岁那年,亦即在1888年,也就是《赫克》出版后三年,随父见到了马克·吐温。兴奋之余,不禁为他朗诵了《赫克》全书末一段赫克的话,即不肯受“那一套文明规矩”的束缚,因而不肯返回那古板的家庭,而要闯荡江河,开创新的生活的那一段话。巴里摩尔这位著名演员回忆说,当时马克·吐温“一只手按住了九岁的孩子的胳膊,热泪盈眶。”马克·吐温美国式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艺术魅力之强大,这是动人的一例。
赫克: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