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氏以地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里库马佳"。《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位于今黑龙江牡丹江一带。该氏族随军入关后少部分为官,大部分经商。本氏族起先多为镶黄旗和正红旗,入关后部分分支被封为正黄旗。
清八旗中,各旗的姓氏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
扩展资料:
历史演变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
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汉译佟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
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满洲八大姓
没有明确记载。首先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俗称,现实当中并非那么绝对。
所谓满八旗主要是指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时期在东北地区收编的人员,这些人后来统称八旗满洲,到了康熙年间又增加了锡伯营、阿尔巴金营等。后来简称满八旗。其中不仅包括了原女真各部人口,还包括了 达斡尔人、蒙古人、鄂温克人、呜德盖人、汉人、朝鲜人、库页岛的阿依努人,以及少数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
八旗蒙古则是由努尔哈赤时期归附的几支蒙古部落发展来的,起初只成立了三个牛录,后来随多尔衮西争的成功,最初编有蒙古方面军17旗。到康熙年间平定准格尔以后又扩充到20旗。其中不仅是蒙古人,还有满洲、汉、藏、维、达斡尔、裕固、哈萨克...等庞杂的人员。
汉八旗则最初由抚顺与辽西的明朝投诚军构成,称呜真超哈营。后来随着后金对明战争的节节胜利,陆续编入新的兵员。包括协助明朝被俘的朝鲜援军,以及在两辽边内曾为明朝编户的女真人与汉人都被编入八旗汉军。顺治年间入关以后又陆续招募了一部分关内兵员称新汉军,也都列入八旗汉军。所以八旗汉军内不仅有汉人,还有 满洲、回回、朝鲜、蒙古等各民族。
清朝中期已后随着八旗属部之间长期的人员调动,过去的人士结构早已面目全非,大多混杂不清了。姓氏变迁也不在少数。比如汉八旗中过去很多非满洲人由于长期与满洲八旗一起生活,姓氏也随之满化。很多过去的汉姓、朝鲜姓、回族姓被遗忘,转而发展成类似满族习俗的从名姓。甚至有的干脆就改用了满语姓。到了民国以后随着满族纷纷取汉字单姓,很多八旗汉军后裔由取了新的汉姓。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八旗通志》与《八旗氏族通谱》只记录了一部分汉军姓氏,而且那只是乾隆年间的状况,后来的变化均难以考察。所以在八旗汉军历史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姓氏恐怕永远不可能被弄清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