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因而书法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点的过程。欣赏书法要把握书法美的几个主要方面: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4、笔墨交融
练习毛笔书法方法如下:
1、学习执笔方法
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毛笔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无名指抵在笔杆内侧,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面。
2、练习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横、折等基本笔画要勤加练习,这些简单笔画都是练好毛笔字的基础,所以是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将基本功打扎实后再进行字的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毛笔字练好。
3、描摹学习字体
学习毛笔字可以从临摹开始,开始应先学习楷书或者隶属等笔画整齐的字体。按照字帖上的字进行描摹,掌握各种笔画之间的练习。如果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无法练好毛笔字体的。
4、毛笔笔法练习
想要把毛笔字练好,一定要把固定的笔法牢牢记住,只有这样平时练字的时候才能够稳,所以笔法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好笔法可以让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自然也就把毛笔书法练好了。
5、要持之以恒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好的。书法的基本功,包括动手能力、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长期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每个学书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是一种艺术,赏析书法要靠欣赏者的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是指书法的神采.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兼备,形美神足.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哦!原来欣赏书法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仔细欣赏书法,发现它的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造成的独特境界.表现手法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兰亭序》的特点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汉字的线条就像小鸟飞翔那么快活,向小草那样奔放.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体严谨;瘦劲俊丽.它们的美是不需要装饰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这种美表现在线条的微妙之处.仔细赏析,给人无限的遐想.那些书法的字体结构结合优美动人的句子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我真动情这些风趣而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一样的汉字.就像书上所说一样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的飞翔与驰骋.汉字的演变历史沉载着人类的发展.那些书法家对汉字有很深喜好并而发明创造的人们是他们为汉字增添奇特的魅力、美丽的风采.
虽然我不想大文学家会欣赏书法,但我欣赏出了自己对这些书法美的感受.使我懂得书法艺术不但要靠书法家来增添它的神采,也要靠欣赏者去感触它的魅力所在.
1.想要好一点的句子,写成毛笔书法作品挂在家里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
2.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鉴赏留言 硬笔.毛笔书法作品鉴赏的必要性,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
人们鉴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
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
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对作品的“韵”的把握。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
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
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 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
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内容情感美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
3.毛笔行书作品成语欣赏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
人们用它取代隶书而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就是“字体端正,用笔合法之谓也”(清周星莲《临池》)。 “楷书”之名似乎由此而得。
楷书始于汉末,真正的发展和高峰时期是六朝和唐代。所以,楷书主要包括六朝和唐代碑刻两大体系。
其共同特征是:完全笔画化,彻底完成了汉字由象形向表意的过渡,完全方块化,世称汉字为“方块字”由此而来。六朝碑刻体系是楷书的发展时期,代表作有《云峰山诸刻石》、《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始兴忠武王碑》以及《龙藏寺碑》等等,各抒天真。
而隋一代的楷法,不仅“荟萃六朝之美”,且“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唐碑体系是楷书高峰时期,它比六朝碑刻体系有着较多的人工文饰的宫廷之致。
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
书法家。上面前两幅作品就是出自他之手,《紫气东来》,《致高泉松》。
这两幅作品属于欧楷的范畴,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宁静致远》出自刘江波之手,也是一幅四字楷书中的佳作。
4.中国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千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如图所示:
5.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古诗《舟过安仁》《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全诗字面意思是: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全文赏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