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方法如下:
方法1:创造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1、激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
2、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环境。
方法2: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1、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2、在活动主动学习 。
3、尝试主动学习 。
方法3:坚持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
1、以兴趣为切入点,为坚持性培养寻找最佳的起跑线,让孩子快乐地跑下去。游戏是培养幼儿坚持性
首先,好的学习态度是指:
一、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乐于探索的兴趣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习效果会相差很多。
二、乐于想象、乐于创作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过程都是很愉悦的,我们成人再有趣的想象都敌不过孩子们的天马行空。
学习习惯
其次,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
一、孩子要有专注力,也是我们平常说的“注意力”,这是孩子终身收益的品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时间也不同,3岁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9分钟左右,4岁的孩子在12分钟,5岁的孩子在15分钟,当然同龄的孩子也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如果孩子专注时间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专注时间,那么就要加强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了。
二、自己能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
三、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计划,会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时间。
学习方法
除了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最能体现学习品质的还有好的学习方法。
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每年高考后,各种媒体总会报到各地理科状元、文科状元们的好的学习方法,而后有很多学生模仿。但很少听到模仿的学生同样能考到状元,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给别人带来成功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自己,那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是愉悦的,没有压力同时能高效的学会知识才是适合自己的。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利用周边的环境,善于吸纳周边的学习资源,学到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验证。
三、描述和解释自己的学习行为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就像是会做题也得会讲题,道理是一样的,在描述和解释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对其的加强和理解。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此,通过我园开展区域活动,我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现将“”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园要搞好区域环境创设,就必须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既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良好环境,又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健康成长的园地。因此,开设的区域活动应该是幼儿喜欢的、需要的。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班级里需要哪些区域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想法,设计区域活动标志。区域活动还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及时更换。
幼儿的需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他们对某一活动区的活动失去兴趣时,就会产生新的想法,希望开设新的区域。这时,教师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变换或增设新活动区。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在晨间活动时,尤其是星期一的早晨,有的小朋友不愿意进区活动,而是想找好朋友讲一讲星期六、星期天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当时班里并没有这一区域,所以只好在别的活动区边玩边讲,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级的一角开设了“聊天的区域”。这样,
幼儿就可以在一起聊聊天,既不打扰别人,也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培养了他们交往的能力。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
二、活动区材料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充满想象的、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
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
第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
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活动区的材料要根据教育目标不断调整、充实。让幼儿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既使是在完成同一目标时,也要不断地变换材料,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第三、在区域活动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和发展契机,因此,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多多利用废旧物品是有利无弊的(采用的废旧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确定卫生才能投放使用)。当然,在材料的投放及创设过程中,需要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得更好。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
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
第四、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在某些活动区,如建构区、科学区、操作区,要向幼儿多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有发挥的余地,有探索的愿望。
如:在操作区向幼儿提供一些盒子、布、线、胶带、胶水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调动幼儿的自主性。
二、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怎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三、以合适的身份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不等于老师在一旁做一个旁观者,如果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反而会让幼儿盲目的探索、无目的的操作。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
1、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2、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从而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