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是用糯米加酒曲发酵出来的,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而且呈现的乳白色,就是未分解的淀粉,看起来白色的食欲大振。
在玉米、高粱、小麦等固态酒培菌糖化过程中,糖化好的标准是表面长满白色的菌丝,有甜味微酸,底层有少量糖液。其实,米酒发酵时长出白毛,跟制作乳豆腐、玉米、高粱、小麦糖化时长的白毛是一样的,都是根霉菌惹的祸(根徾菌的菌丝)。唐三镜酒曲里除酵母菌之外,还有一种根霉菌,米酒的酿造过程是根霉菌与酵母菌共同作用的过程,缺一不可。在根霉菌与酵母菌协同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根霉菌的繁殖过于旺盛,就会导致米酒表面面长出一层白毛,它们不影响米酒的正常发酵。
1、在酿造过程中减少氧气的进入。
根霉菌的繁殖过程是需要氧气和温度的,氧气充足且温度较高的时候,根霉菌才会进行旺盛的繁殖。因此,在米酒酿造的过程中,除头几天半密封发酵让酒醅吸收一定的氧气外,后期发酵尽量不要打开盖子或搅动米酒,防止更多的氧气进入米酒中。
2、控制酿造的温度在30左右。
温度控制也是米酒酿造过程中的关键技巧。酵母菌理论上的最佳发酵温度为28.5度,当然,实操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那么精准的控制温度,唐三镜白酒酒曲在15度以上即可正常发酵,如果有条件控制温度在20-30度那是最好的。另外,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品温(发酵中的大米的温度)不要超过36度。
酒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酯化作用所产生的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当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这些酯类物质在酒中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现饱和现象所析出的白色结芯片,而形成沉淀物。
换言之,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后,白色沉淀物就会消失。因为气温低引起的白酒浑浊、白色絮状物析出不影响酒的质量,可放心喝。
一般的大米酒是无色透明的
我个人觉得你可能是没有发酵好,酿出来介于醋和酒之间的液体,可以喝
如果是液态发酵,没有完全发酵好,那就是浑浊的,会有气泡产生;发酵后也可以蒸馏取酒,酒液是清澈透明的大曲酒。发酵后不蒸馏,那就属于发酵酒类,就像做黄酒一样,发酵好不再产生气泡时静置沉淀后才会清澈。
酿酒要把握好发酵时间,醋的做法和酒差不多,我就有这样的经历,酿出一缸醋。。。
酸酸甜甜的话应该蛮好喝的
望采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