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快适却来不及笑出声音,表露快意发出笑声却来不及排解和消泄。
出自《庄子·大宗师》。庄子,汉族。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安排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排的意思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排基本解释 词语:安排
拼音:ān pái 注音:ㄢ ㄆㄞˊ
词性:动词
近义词:安置、安顿、布置、部署
安排引证解释 1. 听任自然的变化。《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 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 庄叟 能安排 。”
2. 谓施以心思人力。与纯任自然、不加干预相对而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积 从 胡瑗 学,一见异待之,尝延食中堂,二女子侍立,将退, 积 问曰:‘门人或问见侍女否,何以答之?’ 瑗 曰:‘莫安排 。’ 积 闻此言省悟,所学顿进。”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 。”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七:“由来造物忌安排 ,遮莫残生事事乖。”
3. 安置;妥善布置。 唐 李中 《竹》诗:“闲约羽人同赏处,安排 棋局就清凉。” 宋 陈与义 《春日》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 句法已难寻。”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他安排 着香饵把鳖鱼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安排 两乘花花细轿,笙箫鼓吹,迎接两位新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且放怀,喜得同舟共济,把巧计安排 。” 赵树理 《杨老太爷》:“吃过了饭, 铁蛋 的妈给 铁蛋 安排 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明天前晌晒晒,后晌磨磨,后天蒸几笼馒头。’”
4. 打算,准备。《元诗纪事》卷六引 元 王义山 诗:“满斟绿斝安排 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天子离乡,安排 坐御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一:“安排 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山五十年。”
5. 犹整治。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夫人,夜来我买得一尾金色鲤鱼,欲要安排 他,其鱼忽然眨眼。”《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教 八老 买两个猪肚磨净,把糯米、莲、肉灌在里面,安排 烂熟。”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如今专事凶残,安排 奴婢。”《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彼人一定是安排 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安排造句 一、城市规划局对那个地段作了整齐划一的安排。
二、老师把明天的活动安排又重新讲了一遍。
三、妈妈不但工作出色,家务事也安排得很有条理。
四、如果明天妈妈回来了,那么我安排的行程就要改变了。
五、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六、这部小说虽然个别情节安排欠妥,但也不过是大醇小疵,仍不失为一部较优秀的作品。
七、他俩水火不相容,你千万别把他俩安排在一起。
八、这样别具匠心的安排当然是为了购物中心的营运需要。
九、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
十、我们的厂长是个好当家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千了百当。
十一、教育成就展览馆布置得十分成功,教具的安排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十二、节日期间要安排人去探望一下病号。
十三、暑假不知妥善安排,终究是无所事事就过去了。
十四、他工作时能够听从安排,从不跟别人争长论短。
十五、他上窜下跳终于将儿子安排到重要的岗位。
十六、写作文要合理安排材料,分清主次详略,不要喧宾夺主。
十七、把他安排到研发部门,真是让他如鱼得水,一展长才。
十八、各位副总裁也都安排得不得其所。
十九、由于事先安排周详,会议的议程显得有条不紊。
《庄子·内篇·人间世》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则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嘻,若往而殆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炫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筜可乎!""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祇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不为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阅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庄子·内篇·德充符》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者也。"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庄子·内篇·德充符》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以是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无趾语老聘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綍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庄子·内篇·德充符》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人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禾屯〉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已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庄子·内篇·大宗师》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兮!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汝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蹙,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庄子·内篇·大宗师》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淮南子·道应训》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造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之后。"
《庄子·外篇·天地》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宇。'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狸之狗成思,猨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外篇·天地》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々+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庄子·外篇·天运》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柤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柤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1、张罗”为汉语词语。释义:照料处理;筹划;安顿;照应;接待;张网,也比喻搜捕。
2、近义词:安排[ānpái]听任自然的变化。《庄子·大宗师》:“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郭象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庄叟能安排。”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