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明朝王爷的侧妃和嫔妃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3-03-23 09:08:23

明朝王爷的侧妃和嫔妃有什么区别

明代没有侧妃的称呼,只有清朝有侧福晋。明朝王爷的次妃如已有子,不分嫡出庶出、俱不许选继。止照内助事例、有妾推举一妾、无妾奏选一人、以管理家事、抚育子女。不许请授次妃封号。亲王或郡王之妾、其子已袭封亲王、而嫡妃不存者、准封次妃。明代嫔妃制度:名号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等级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待遇是以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

明朝后宫嫔妃等级分明,都有哪些等级?

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

明朝时期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

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扩展资料:

明朝嫔妃制度:

1、名号

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

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

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

注: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2、等级

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注: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3、待遇

是以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

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

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

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4、殡葬

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

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嫔妃等级

王妃和侧王妃有什么不同

唐宋好像没有你说的则妃,只有清朝的嫔妃制度里有个等级叫侧的,如 侧一品:德妃

大清等级
等级制度: 嫔妃等级 正超品:正宫皇后 一位 从超品 :东宫尊妃、西宫尊妃 各一位 侧超品:皇贵妃 一位 正一品:尊妃 从一品:皇妃 、端妃、令妃、宸妃、敬妃 各一位 正二品:瑾妃、宜妃、姝妃、珍妃、柔妃 各一位 从二品:贵妃 侧二品:妃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1

古代王爷的正妃侧妃庶妃和侍妾分别怎么称呼?

在清朝,亲王的妻子分为四个等级,为“一正二侧四庶”。“一正”为王爷的正妻——嫡福晋;“二侧”为王爷的妾——侧福晋;“四庶”也为王爷的妾(地位比侧福晋低)——庶福晋。

在东汉以前,诸侯王正妻称王后,生母称王太后。比如汉元帝次子刘康被封为定陶王,他的正妻王氏就是定陶国的王后,他的生母是汉元帝的傅昭仪,跟着儿子去了封地,做了定陶太后。

汉元帝的第三子刘兴被封为中山王,他的妻子卫氏就是中山王后,他的生母冯昭仪就是中山太后。但是这个王后和太后要比汉朝长安城里的皇后、太后要低一个档次。

东汉以后诸侯国国王正妻逐渐称呼为王妃,“后”成为皇帝正室的专属。此后,封建王朝中王爵正妻称为王妃。

扩展资料 一、"福晋"一词的来源:

蒙古语将汉语“夫人”音译为“fujin”,称汗、贵族妻房为“fujin”。满语承蒙古语,也称其妻房为“fujin”,清代汉语文献中,又将“fujin”写为汉字“福晋”,因有此词。曾有说法称,因为此词本来就是汉语“夫人”转音,所以虽然回译时写“福”,但发音仍然是“夫”。

二、历史沿革

清朝的后妃制度于康熙帝时才大致完备,福晋、格格制度也于此时完成,至此后妃不再有福晋、格格一称。

定制后,福晋一词专称正室,侧室称侧福晋。为了强调福晋的嫡妻地位,又称其为嫡福晋,嫡侧有了明确区分,嫡出专指嫡福晋的子嗣,侧出则是侧福晋的子嗣。

侧出不等同于庶出,侧福晋是有身份有朝廷认证的女人,她的身份是要远远高于庶福晋及侍妾的,侧出子嗣的地位也要远远高于庶出子嗣。

--福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