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明日黄花跟昨日黄花的区别

时间: 2023-03-23 10:33:26

明日黄花跟昨日黄花的区别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也可以表达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的深深叹息。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昨日黄花比喻已经过时的失去意义的事物。现在一般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并不存在昨日黄花之说。

成语辨析:明日黄花&昨日黄花,二者的不同之处

明日黄花是成语,昨日黄花
不是成语,类似成语是
过时黄花,两者意思差不多。
1、明日黄花
míng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例句】过时之物,曰~。(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英译】outmoded
2、过时黄花
guò
shí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出处】无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明日黄花
【英译】overblown
blossoms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其实没有"昨日黄花"这个词,都是"明日黄花"的误用!"明日黄花"语出苏东坡的一首诗《九日次韵王巩》中的"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是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苏轼还有首词也提到"明日黄花",《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




〝明日黄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míng rì huáng huā,释义: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意为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借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泛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拓展资料:

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的区别、应用?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演变,应用和思维特点,作了极明白的论述。末尾编者总结说,“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自由竞争,让语言自由发展。”其理甚明,本来不需再来多嘴。但是归来仔细一想,似乎还有申论之处。可惜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得该书,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语言是社会的共产,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但是,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可通,可懂。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语法和文法。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必将造成一个后果,即在言语上不可通,在意义上不可懂。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明日黄花”之意甚明,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便不可解了。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赋有巧思,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鲜明,生动,耐人寻味。我们想不到,却能想得懂。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我们只能表示佩服。“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玩弄这样的“睾丸”,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让人不伤脑筋,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皆有一定的对象。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或是送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当然不是问题。若是送给我们看的,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典故不妨用,但不宜滥用。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诗文必求老妪能解。试举一例。退避三舍,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不算僻典,似乎可以大用。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只取退避之意,便可直曰:“退避”。缀以“三舍”,便成蛇足。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主动的,有限度的”之意时,方与原典贴合,用之,言简意赅,才有意味儿。再如,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千夫指”,“孺子牛”,皆有出典,但不知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且不会误解。知道典故的人,则能理解更深。这样使用成语典故,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是方兴未艾。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过时的”意思,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符合思维习惯,则“昨日”二字足矣,何必再曰“黄花”。续此狗尾,不明不白,反生误解。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想当然耳”!所以,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含意模糊,用法也应相当,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昨日黄花”无稽可查,等于自编的黑话,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不要总说约定俗成,不要美化以讹传讹,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是思维的工具。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而逻辑却十分幼稚。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词汇的意会性,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我们尊敬它,珍爱它,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怀着虔敬心情,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明日黄花”为什么是“明日”而不是“昨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出自苏轼手笔。看起来,苏东坡对于“明日黄花”
这四个字是挺得意的,他在诗词中将这四个字用了两次。他在《九日次韵王巩》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明日黄花蝶也愁。”那究竟什么是“明日黄花”呢?同样是宋代人的胡继宗在其《书言故事》中说得明白:“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可见,今天所见“昨日黄花”与原本的“明日黄花”意思是一样的。最初,笔者在见到“昨日黄花”的时候,也不知其误。因为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方式,“过时”的东西一定是“旧”的,当然是属于“昨日”的了,为什么会是“明日”呢?其实,苏轼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今天开得灿烂美丽的花朵,到了
“明天”就一定会零落成泥碾作尘,虽然只是一种自然规律,
不过也会让人由然感慨,以至于“蝶也愁”了。
所以说,苏轼的看法跟大家相比,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而已,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知道了这些渊源,相信大家就一定不会再将“明
日黄花”误做“昨日”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