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谐振(串联谐振是怎么谐振的,原理是什么)

时间: 2023-03-24 05:44:13

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谐振

谐振是电场能量(电容)和磁场能量(电感)不断交换的结果,当两者能量相同时,能量交换达到最大值,从外界看这时电压(并联谐振时)或电流(串联谐振时)会达到很高的值。

在高压回路中,由于线路等电气设备对地存在分布电容,再加上电压互感器之类的非线性铁磁元件电感的存在,当系统电压发生扰动,有很大的可能会激发谐振,由于铁磁元件的非线性,这一谐振会进一步增大,使对地产生很高的过电压,这个谐振在电力系统中叫铁磁谐振,当然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不存在铁磁谐振。

串联谐振是怎么谐振的,原理是什么

串联谐振是怎么谐振的,原理是什么?

串联谐振电路在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一般与电流相位不同。如果我们调整电路元件(L或C)或电源频率的参数,它们可以由相同的相位,则整个电路呈现纯电阻。电路可以达到这种精神状态称之为谐振。在谐振状态时,电路的极值或接近极值的总阻抗。研究谐振的目的主要就是要认识到了这种社会客观现象,并在中国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开发利用谐振的特征,同时我们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 根据电路连接,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
当串联谐振无功功率,电容器电压和电感器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LC吸收相等,方向相反,使得无功功率吸收由电路是0;电能和磁能的不断变化,但这种增加它降低,补偿,其中电场和磁场,整个电路常数的电磁能量的总和之间振荡的能量的对方,一部分;激发能量提供电路成为一个完整的电阻加热。为了能够维持振荡,激励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供给能量进行补偿电阻的发热消耗,与电路中总的电磁场能量管理相比每振荡一次电路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少,电路的品质越好。
串联谐振、串联谐振电路的原理
随着不断的测试程序的高容量测试的增长建立在电力系统中的电缆和动力系统,串联谐振电源的各个部分的交换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需要我们认识到,深入的串联谐振,我们将在串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电源的原则,在现场一起讨论应用程序和每个人。
串联谐振的原理
先说谐振的产生,谐振是有R、L、C元件重要组成的电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现象,我们先带领中国大家一起来进行分析R、L、C串联系统电路结构发生谐振的条件和谐振时电路的特征。

电力系统中哪些情况会产生高频谐振?

电力系统的振荡与系统中导线对地分布电容的容抗XC和电压互感器并联运行的综合电感的感抗XL有关,一般会出现三种形式。(1)当感抗XL和容抗XC比值较小时,发生的谐振是分频谐振,过电压倍数较低,一般不超过2.5倍的相电压。(2)当XC和XL的比值较大时,发生的是高频谐振,过电压的倍数较高。当XC和XL的比值在分频和高频之间,接近50Hz时,为基频谐振,其特点是两相电压升高,一相电压降低,线电压基本不变,过电压倍数不到3.2倍,过电流却很大。

串联谐振是怎样产生的?

串联谐振是怎样产生的?

谐振电路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位相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在谐振状态下,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客观现象,并在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谐振的特征,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按电路联接的不同,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


电容电感谐振是怎么发生的

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电容和电感串联,电容器放电,电感开始有有一个逆向的反冲电流,电感充电;当电感的电压达到最大时,电容放电完毕,之后电感开始放电,电容开始充电,这样的往复运作,称为谐振。而在此过程中电感由于不断的充放电,于是就产生了电磁波。
电路振荡现象可能逐渐消失,也可能持续不变地维持着。当震荡持续维持时,我们称之为等幅振荡,也称为谐振。
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锻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即:f=1/√LC。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