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蓉炒红薯叶
材料:红薯叶400克、大蒜四瓣、鸡精、盐。
做法如下:
1、 将红薯叶在水中浸泡20分钟,去除老梗,洗干净捞出沥水;
2、大蒜切末;
3、锅里热油,爆香蒜末,放入红薯叶;
4、大火快速翻炒;
5、加入少量水,加入盐、鸡精调味;
6、出锅。
1、治疗消肿、疮疡等
我国《新华本草纲药》中记载:木薯可以治疗痈疽疮疡、瘀肿疼痛、疥疮、顽癣等症状。 随着对木薯块根和茎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木薯具有许多保健功能。
2、抗癌防癌及糖尿病、高血压等
千百年来,秘鲁与巴西一带的土著印第安人均有食用木薯叶的传统,他们将木薯叶晒干磨成粉,然后随意地加入任何菜肴中,喝水时也会放一些木薯叶干粉,这一带居民的抗病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患癌症,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胃癌等病症未在当地居民中发现,也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的一些常见疾病被发现。
3、膀胱炎的治疗
据报道,马达加斯加科研人员发现,将木薯叶捣碎后放入盐水中煮30-40min,然后与大米饭一同服用,每周连续3d,服用3个月,可治疗各阶段的膀胱炎。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此方法治疗膀胱炎比其他药物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没有危险和副作用。
4、护肝与抗氧化
β-胡萝卜素是人类及动物体内维生素A合成的前体。Egle Machado等在木薯种植6-8个月后,将木薯叶采集后清洗,将其置于阴凉的28℃的房间里干燥7d后磨成叶粉,分析后发现每100g叶粉中含有36mgβ-胡萝卜素,通过小白鼠试验证实,木薯叶粉可增加肝脏中维生素A的合成。
扩展资料:
木薯是一种生氰植物,其植株各器官中均含有2种生氰糖苷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中亚麻苦苷占95%左右,是主要生氰糖苷,一旦这些生氰糖苷与细胞中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酶接触,即可发生酶促反应,快速产生有毒的氰化物。
避免木薯中毒方法
1、绝对不能生吃木薯。一定要去皮蒸煮,因为木薯皮具有高毒性;
2、不要空腹食用木薯,不要喝煮木薯的水,也不要吃太多,毕竟木薯哪怕经过处理过后仍有微量毒素存在;
3、不要用铜锅煮食,因为木薯中的物质和铜容易形成氰化铜沉淀,沉淀过多时会分解,而分解产生的铜化物和氰化物均是有毒物质。
参考资料:
——木薯
人民网——木薯有毒,喝奶茶能不能加珍珠?
1、在经济上: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块根淀粉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用于人类食物,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木薯粗粉、叶片是一种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
2、在药用上:木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水肿。木薯叶用于疮癣、痛疮肿毒。
3、在营养价值上:木薯块根并非是营养平衡的食物,因为木薯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淀粉。木薯脂肪含量低,钙、钾含量高而磷低,含有植酸和少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
木薯是有毒的。木薯是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新鲜块根毒性较大,食用木薯中毒的报道很多。
致命机理:木薯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块根时一定要注意。
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质为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其原因为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一个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扩展资料:
一、中毒表现:
木薯中毒症状常在进食木薯2~3小时后出现,主要表现为组织缺氧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1、早期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心悸、脉快、无力、嗜睡等。
2、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心跳加快、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以致昏迷,最后因抽搐、缺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预防:
木薯中含氢氰酸,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对群众宣传木薯的毒性,防止食入有毒或去毒不完全的木薯。一旦中毒,抢救必须迅速,争分夺秒,即使是危重症患者,一方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使用解毒剂。防止木薯中毒的关键是不生食,必须剥去内皮后熟食。
—木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