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不同反应说明了鲫鱼在水下咬钩的各种状态,熟悉了它们动态以后还要能适时提竿,才能将含钩的鲫鱼钓上来。
对于鲫鱼咬钩,提竿的最佳时机有四:一是顶漂,浮漂徐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提竿;二是横漂,浮漂横卧水酉时提竿;三是拖漂,浮漂在斜向徐徐走动时提竿;四是黑漂,在浮漂没干水面时提竿。在逗漂时一般不要提竿,但也不是绝对的,如在冬天或雨天垂钓时出现逗漂现象,此时提竿往往能钓到大鲫鱼。
第一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上浮。
这种标象在钓鲫鱼时尤为明显和常见。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这种标象是鱼儿低头吃钩后抬头上游扯动铅坠造成的,出现这种标象时,我们应把握在动态中提竿,也就是在浮标上升到一定的程度,还在上升时就提竿,这时的中鱼率最高,而且鱼钩基本上都是挂在鱼的上嘴唇,千万不要等到浮标停止上升了或平躺在水面上再提竿,那时已经偏晚,虽然也能钓上鱼来,但中鱼率会大大下降,而且鱼钩会经常挂在鱼的薄嘴唇上,造成老是脱钩跑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鱼吃饵后抬头上浮,等想吞咽时忽然发觉钓线的异物感,会令其马上吐饵观察或逃之夭夭,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咬死钩吐不出来的时候,但前后的差别非常大,前者不但中鱼率高,而且节约了时间。
第二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下沉。
这种标象任何鱼种都能出现,但以鲤鱼和鲶鱼等最为多见。针对这种标象我们要掌握一个宁晚勿早的方针,一定要等到浮标完全沉入水下之后再提竿。这是因为,这种标象大多都是鱼儿吸饵边向前游走边吞咽造成的,如提竿过早,饵钩还未进入鱼的口腔深处,极容易造成提竿无鱼或钓到后又脱钩,所以必须晚一点,等到饵钩进入鱼的口腔深处后再提竿,从而提高中鱼率。
第三种标象——浮标轻微抖动之后横移。
这种标象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彻底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鱼缸中实验也未见结果,但在具体垂钓活动中碰到的这种情况却是以草鱼居多,鲫鱼、鲤鱼也偶有发生,其他的鱼种不多见,虾米吃饵很多情况下是这种标象。我的经验是碰到这种标象稍等一下就提竿,有意思的是,这种标象出现时,我几乎没跑过鱼。
第四种标象——浮标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动。
浮标急速移位或上下跳动的现象大多数都是小白条等小鱼闹钩造成的,也有时是黑鱼或翘嘴鲢子等掠食性鱼类所为。遇到这种情况,不管什么鱼都应马上提竿,大鱼中之,小鱼则避其闹钩吃饵,否则极易饵去钩空干等,特别是在水底有杂物的水域,非常容易挂钩断线,这一点钓友们应切记。
不同的水域大鲫的游籽起始时间不同,时间段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流动的水域,偏瘦的水质,偏浅的水塘,阳光照射充足、水温相对偏高且水中又缺乏水草树枝等杂物的水域,大鲫的游籽时间通常偏早,一般在2-3月;相反,水质较肥或水位较深、水温较低的山塘、水库等水域,大鲫的游籽时间就可能推迟到4、5月份。
地理环境
每个水域的地理环境是不一样的,自然大鲫的游籽场所也不一样。流水水域大多在平底缓流的洄水湾,而水库通常在水深1-2m的平底明水区,尤其是水草越多的水域,越要钓明水区。另外,这一时期天气对大鲫游籽的影响很大,阴天在4、50cm的水深往往可以钓上1斤以上的大鲫,而在2m水深的钓点却可能只鱼不获。
找鱼而钓:春季大部分鱼类都到了繁殖季节,几乎所有淡水鱼鱼卵都是粘性的,必须附着在水草上才能孵化。而且由于生理原因,此时鲫鱼在水草中甩籽,在水面可以看到水草中有非常明显的动作。所以此时完全可以看到什么地方有鱼动就钓什么地方,只要蚯蚓到底很快就会有鱼咬钩。
这也是推荐传统钓的一个原因,台钓是做不到这点的。此法春节不但可以钓大鲫鱼,也能钓到平常难钓到的大鲤鱼,而且是用蚯蚓钓。可以这样说,本人野钓多年,能钓到大鲤鱼的季节,也就是这3、4月份。其他季节野钓,基本钓不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