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没有名义上的丞相。
东汉改革了西汉的政治制度,朝廷扩大三公的权力,取消了丞相的设置,如大将军分割了丞相的军事权,大司徒分割了行政权,大司马分割了财政权。东汉三公分权制度的崩溃首先是由董卓引发的,他首先设立了相国一职,已经是上的丞相了,后来曹操也是效法董卓,恢复丞相制度,总揽朝政大权。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汉武帝丞相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卫绾先后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任中郎将、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在汉武帝时期官拜丞相,卫绾一生官居高位,只因为人稳重,克己守道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为,汉武帝即位之后,身为丞相的卫绾未能尽丞相之责,加之窦太后对其不满,故卫绾被罢黜官职。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尚儒,因与汉武帝观念一致,被汉武帝重用,后来被窦太后所贬斥,因罪被杀。公孙贺是因巫蛊之祸,连带被杀。
曹操是东汉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扩展资料: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宋代以后,兵变上台的赵匡胤为了统治的稳固,倡导正统思想,开始贬低曹操。批评曹操的言语出来了: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还有的抨击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篡汉之心。元代以后,社会上对正统的思想逐渐淡泊,没人再提篡汉一说。
无论如何,提笔会写诗,上马能打仗,曹操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易中天就称他为“可爱的奸雄”。曹操的文治武功为人所熟知,但生活中的曹操又是何许人?拂去岁月的尘埃,安阳墓的发现再次撩开他神秘的面纱,展现出他盖世奇才的另一面。
嗜色如命
曹操是英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安阳曹操墓中同时出土有两具女性尸骨,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是否系曹操原配卞夫人或其他姬妾,但光是男女同葬一点,却也可窥曹操的“好色”一斑。
中国官方史书多遵循“为尊者讳”的原则,张绣当时为何反悔复叛,《三国志》语焉不详,但民间传闻的版本是:曹操强求张绣叔父张济之妻,激起了张绣的叛变之心。这一战,长子曹昂被杀,猛将典韦为护主也以身殉职。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重病卧床,自知时日不多,颁布《遗令》。其语云:“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以遗令的方式嘱咐让妻妾仍住在铜雀台不至被赶走。他还担心她们以后日子艰难,劝她们学会做鞋子,卖了做生活费。悲悯之情,令人唏嘘。
号召节俭 倡导薄葬
曹操是否挖别人墓太多而倡导薄葬没有定论,但曹墓薄葬和曹操提倡节俭有很大关系。
曹操一生主张节俭,反对奢侈。《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喜欢节俭,不好华丽。后宫不 穿锦绣,卫士只穿一双鞋,帷帐屏风坏了则修补,被褥只是取暖用,一点纹饰都没有。《傅子》也说曹操的女儿嫁人,从婢不过十人。
曹操的《内诫令》,也真实记载了他反对奢侈靡费,提倡俭朴节约的不懈努力。其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美丽的箱子,所用的是掺杂新皮制成的皮箱。遇到乱世没有皮箱,就用竹子做成方箱,用丝帛罩在外面,粗布做里,这就是我平时所用的。王宫内妇人当时曾经置办箱子,已经弄坏我的衣服棉被都已经使用十年了,年年把它拆洗缝补一下罢了。崇尚勤俭的至真性情跃然纸上。
-曹操
人民网-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