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队友明白自己的发球,使队友能够更好地为下一拍做准备。
2、大拇指向上指说明上旋球。向左偏落点偏左。向右偏落点偏右。
3、大拇指向下指说明下旋球。向左偏说明落点偏左。向右偏说明落点偏右
4、张开五指,左右摇摆1至2次说明无旋转球。
5、手向前伸展,向左偏说明落点偏左,快速奔对手底线。
6、手向前伸展,向右偏说明落点偏右,快速奔对手底线。
7、五指一缩,向左偏说明落点偏左,近台球。
8、五指一缩,向右偏说明落点偏右
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根据场上的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继续进行比赛。
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根据场上比分纠正运动员所站的方位后再继续比赛。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3、当发球者发出的球触碰到网,叫“擦网”裁判应令发球者重新发球。直到没有擦网,或者其他发球失误
双打的技术是以单打技术为基础的。从历届世界锦标赛的成绩来看,一个国家乒乓球双打的技术水平,总是伴随着单打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然而,双打又有其本身的特点,两名最优秀的单打运动员并不一定就能成为最理想的双打配对。双打配对要求同伴之间合作默契,并能互相鼓励,彼此谅解。在技术上要能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特长。
双打的配对方法可有以下几种:左手握拍和右手握拍的攻球手相互配对;两面攻和左推右攻的选手相互配对;两个两面攻或两面拉的选手相互配对;以快削逼角为主和以旋转变化削球为主的选手相互配对;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以攻为主或以守为主的选手同以攻为主的选手相互配对。
扩展资料
双打对步法移动有特殊的要求,运动员在移动中既不能妨碍同伴的动作和视线,又要有利于自己回击下一次来球。双打的发球应尽量为同伴的抢攻创造条件。接发球应以抢攻、抢拉为主。同时,运动员还要掌握较好的连续扣杀技术。
战术在双打比赛中所起的作用,比在单打中更大。为了协同作战、加强配合,双打运动员在发球时可用手势相互暗示发球意图,力争发球抢得主动。发球或接发球后,可运用紧钉一角的战术,迫使对方两人在一角匆忙换位,再突袭另一角,亦可运用交叉攻两角或长短结合的战术,打乱对方两人的基本站位和基本走位的方法,从中创造进攻的机会。
-双打
1、发球
发球一方总是在己方球台的右半区发球至对方的右半区,也就是发球时球总是落在球台的右半区位置,中线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换发球
换发球是双打中较为复杂的规则,下面以马琳/张继科VS马龙/王浩为例给大家讲解换发球的规则,若马琳先发球,马龙接发球,当发完两个球后,马龙变为发球方,张继科变为接发球方,发完两球后。
双打分为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女子团体赛的第3场也是双打。乒乓球的双打在乒乓球运动兴起的初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时不少人认为,双打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因而对它缺乏研究,训练也不够,这是双打的技术、战术较长时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中国乒乓球队经过10年的精心研究和艰苦训练,终于在1963年的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由张燮林、王志良为中国夺得第1个男子双打冠军。继而林慧卿、郑敏之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第1次获得女子双打冠军。此后,张燮林、林慧卿又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第1次获得混合双打冠军,从而使中国各项双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扩展资料
双打对步法移动有特殊的要求,运动员在移动中既不能妨碍同伴的动作和视线,又要有利于自己回击下一次来球。双打的发球应尽量为同伴的抢攻创造条件。接发球应以抢攻、抢拉为主。同时,运动员还要掌握较好的连续扣杀技术。
战术在双打比赛中所起的作用,比在单打中更大。为了协同作战、加强配合,双打运动员在发球时可用手势相互暗示发球意图,力争发球抢得主动。发球或接发球后,可运用紧钉一角的战术,迫使对方两人在一角匆忙换位,再突袭另一角,亦可运用交叉攻两角或长短结合的战术,打乱对方两人的基本站位和基本走位的方法,从中创造进攻的机会。
-乒乓球双打
双打时的暗号,告诉发球的同伴发什么球,自己好做好准备。
大拇指--上旋短球
小拇指--下旋短球
大拇指+小拇指--上旋长球
食指+小拇指--下旋长球
这是较为普遍的。有些选手有不同的手势。看自己爱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