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赵云是怎么死的

时间: 2023-03-29 15:57:38

赵云是怎么死的

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老死的赵云在三国里,并不是一个十分出彩的人物。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义释曹操,败走麦城,其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诸葛亮火烧新野,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巧使空城计,其故事可谓脍炙人口;而人们对赵云的印象似乎并不深,除了当阳道上七进七出,枪挑曹营五十六员上将之外,这个人物

三国正史赵云怎么死的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三国正史赵云怎么死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国正史赵云怎么死的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赵云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刘备:子龙一身是胆也。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1]

杨戏: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27]

《旧唐书·薛登传》: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28]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29]

萧常《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30]

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31]

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32]

郑元佑《郑元佑集》: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33]

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34]

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35]

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36]

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37]

万应隆《三峰史论》: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38]

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35]

李纪《详注史略补遗大成》:(昭烈)用赵云而取汉中,遣关羽而攻樊城。[39]

杨时伟《狂狷裁中》: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40]

叶山:斯赵子龙所以艰难百战而求先主也。然则舜之于尧;禹之于舜;皋陶稷契之于禹;伊尹之于汤;太公之于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于刘禅;陆贽之于唐德;李纲赵鼎之于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奋鹏: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王夫之《读通鉴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41]

沈一贯:赵云遇曹瞒而开璧,李广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虚示之有余者也,卒以疑敌人之心,一因以破虏,一因以全师,益胆略过人哉。 (《百大家评注史记》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顺,固可以为君臣师表;而蒋琬、费祎、董允之治国,关、张、赵、马之用兵,与夫诸葛氏之有瞻、尚,关氏之有彝,张氏、赵氏之有遵及广,推其所由来,昭烈、孔明之事,盖有出乎区区功业之外、成败之表者。”

张萱《西园闻见录》: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测要》:张辽、赵云出入敌垒,使敌披靡,以英风猛气自足慑敌,敌不敢害也,然非大将之道。

李光地:①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②蜀汉虽小,年数不多,却有可观。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关侯对张辽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刘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赵子龙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室未复,无所用此。”又谓“汉贼曹操,非孙权。”都中义理。张翼德释严颜,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风谊,受刘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气度,至后尚有蒋公琰、费文伟,即姜伯约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统归之,允当。“荧惑守心”之说,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义为定,方是正理。

王复礼《季汉五志》: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42]

王复礼《季汉五志》:当阳之战、孙夫人之归,微子龙则后主将不免矣,故无论功烈才品逈出三国诸人之上。

计大受《史林测义》(论赵云谏东征):时则不愧诸葛忠武之大节。而有古大臣之风烈已。[43]

易佩绅《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

陈允锡《史纬》(论赵云谏东征):此策甚高,备不从以取败,天不祚汉也。[44]

李景星《四史评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倘用顺平之言,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45]

赵作羹《季汉记》(评分田之谏):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历代名臣录》: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号五虎将。陈寿以其强挚壮猛。比于灌滕。②《史传三编》: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46]

林畅园师:以孙夫人之横,但任赵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贤者之有益于人国如此。[47]

《同治桂阳直隶州记》:顺平虎臣,略地领镇。却婚辞宅,毅志弥奋。

严如熤《三省山内边防论》:褒中栈道栈阁,用赵云王平辈忠谨慎密,良将专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陈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

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于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48]

黄彭年《选将论》:赵云以数十骑遇敌,开军门偃旗息鼓,勇在胆也。

近现代

吴云《两罍轩尺牍》:天性勇毅,身为大帅仍复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此赵顺平,常开平之遗风。

赵云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正史和野史这样说

历史上的赵云是一个备受读者喜爱的武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将军,是蜀汉名将中,无论人气还是名气都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但是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怎么死的呢?我们来看看正史、野史分别怎么说。

在正史里,刘备死后,赵云依然尽心尽力辅助刘禅。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都担任大将军。在北伐过程中蜀汉军队多次遇到覆灭的危险,但是在赵云的英明领导下,蜀汉军队每一次都能够化险为夷。虽然赵云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但是最后却被自己在猪队友连累了,这个猪队友是谁呢,就是诸葛亮的爱徒马谡。

我们都知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最后的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那一次的北伐,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彻底失败了。最后马谡被斩,诸葛亮主动要求刘禅惩罚自己,看到诸葛亮都自请处罚了,赵云也只能自请处罚,最后诸葛亮和赵云都被贬了好几级。

不幸的是被贬没多久,赵云就因为上了年纪,加上旧伤复发,很快就死了。可怜赵云一世英名,却毁在了马谡手上。虽然赵云死的时候不是很光彩,但是毕竟曾经和刘备感情很深,而且在刘禅小时候又救过他的性命。所以在赵云死后,刘后主刘禅下诏书,封赵云为顺平侯。虽然赵云生前没有被封侯,但是死后终于获得了补偿。

关于赵云的死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赵云是死于他老婆的一根绣花针,这才真是奇怪,话说有一天赵云的老婆为他洗澡,看见赵云皮肤很光滑,全身都没有一处伤痕,妻子觉得很奇怪,想了一个征战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战役的将军,怎么可能会没有受过一点点伤害,赵云听到很自豪的说,我乃常山将军赵子龙,还没有遇到谁有那个本身伤到我,妻子一听就打趣地说道,你瞎说,别人没有办法伤你我有,赵云一开始也没怎么回事儿,就继续洗澡,妻子回到卧室找了一个绣花针,然后回来,趁着赵云没有注意,就在他身上轻声扎了一针,然后赵云就流血不止,最后死掉了。这个传说也是不可思议,怎么一个人死于绣花针之下呢?实在是太荒唐了。

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第一种说法,这个说法还是比较真实的,他无论他是怎么死的,都不愧为蜀国一代名将。

赵云怎么死的

赵云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刘禅对他的死感到很伤心,最终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在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是其中有一员猛将不得不提,那就是赵云,他为了救刘备的儿子刘禅,在长坂坡单枪匹马大战曹军,杀得曹军闻风丧胆,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01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02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03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04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

05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