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就是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指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傻孩子,哲学哪有什么“定理”、“定律”?“定理”是纯逻辑推导出来的,是演绎性真理;“定律”是科学实验证明的,是归纳性真理。哲学上所说的“规律”,是“公理”或“假设”、“猜想”!依靠全人类社会实践模糊证明,它不精确、无法精确、不需要精确!因为人类思维需要这么一个阶段或这么一种形式来解决相应的大方向性的问题!
“矛盾”是最基本的哲学规律、公理、假设或猜想,这一规律其实充满了怀疑,它是否定性的肯定——既“矛盾”则将此“矛盾”照单接收,体现了哲学的幽默诙谐、坦荡真诚和慷慨旷达!
而“不矛盾”则是从哲学向科学深入探索的要求,它是数学和形式逻辑学要求,科学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日益扩张,把“矛盾”的具体情况分析透彻、综合处置,科学便获得哲学难以企及的实践性,过去诸葛亮掐指心算式的神秘便呈现为现代工程师展开图纸式的一目了然……
与科学不同,哲学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纯客观的理论体系,它也并不要求纯粹客观,相反,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哲学的指导作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把人的立场、观点、方法都包含在内,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利益关系非常密切,它并不仅仅是在文学、史学和其他学术中体现“爱智慧”的倾向,它爱的还是现实的、具体的人!
所以一般地问哲学规律,其实是在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就是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存在与思维!你一定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唯物辩证法从黑格尔哲学中改造提取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其实也都是矛盾性在几个主要关系上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抛弃了旧的“形而上学”理论传统,不构建体系,而是在对具体学术和现实展开历史和逻辑的批判反思中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必须把握其活的灵魂而不是僵化的教条,认清事物的矛盾性是最重要的。
哲学三大定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唯物历史观的确立使社会科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人们可以借此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时,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当历史的发展需要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时,社会主义制度就诞生了,人们才能在更自由,更安全,更有保证的环境中更为积极地发挥生产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