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697~781),中国唐朝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郭子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为人果敢,公正无私。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蜀国点名册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蜀汉昭烈皇帝。
刘禅,字公嗣,后主。自缚投降。刘永,字公寿,先主子,鲁王。
刘理,字奉孝,后主庶弟,梁王。
刘辑,理子,奉车都尉,封乡侯。
刘胤,理子,哀王。
刘承,胤子,殇王。
刘封,刘备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副军中郎将。被赐死。
甘皇后,沛人。
穆皇后,陈留人。
孙夫人,东吴宗室。
敬哀皇后,张飞长女,后主皇后。
张皇后,敬哀之妹,后主皇后。
王贵人,敬哀张皇后侍人。
刘璇,字文衡,后主太子。死于乱军中。
刘瑶,后主子,安定王。
刘琮,后主子,西河王。
刘瓒,后主子,新平王。
刘谌,后主子,北地王。蜀灭亡时自杀。
刘恂,后主子,新兴王。
刘虔,后主子,上党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病死于军中,时年54岁。
诸葛瞻,字思远,亮子,行都护卫将军。临阵战死,时年37。
诸葛尚,瞻长子。与父亲一起战死涪城。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均,亮弟,长水校尉。
诸葛乔,字伯松,瑾次子,驸马都尉。
诸葛攀,乔子,行护军翊武将军。
诸葛显,攀子。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前将军,假节钺,壮缪侯。被东吴偷袭兵败被杀。
关兴,字安国,关羽子,侍中、中监军,壮缪侯。
关统,兴子,官至虎贲中郎将,壮缪侯。
关彝,兴庶子,彝壮缪侯。
关平,羽义子。与关羽一起被杀。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桓侯。被部下张达、范强暗杀。
张苞,飞长子,桓侯。
张遵,苞子,尚书。
张绍,飞次子,侍中、尚书仆射,桓侯。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威侯。
马岱,马超弟,平北将军,陈仓侯。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后将军,刚侯。
黄叙,忠子。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镇军将军,顺平侯。
赵统,虎贲中郎,督行领军,顺平侯。
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出征沓中,临阵战死。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军师中郎将,关内侯。围攻雒县,为流矢所中,时年36。
庞宏,字巨师,统子,涪陵太守。
庞林,统弟,荆州治中从事。随黄权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尚书令、护军将军,翼侯。
法邈,关内侯,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善于评价人,太傅。
许钦,靖子。
许游,钦子,尚书。
陈祗,字奉宗,汝南人,许靖兄外孙,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
陈裕,祗子,黄门侍郎。
吕义,字季阳,南阳人,尚书令。
吕辰,义子,成都令。
吕雅,义次子,有文才,著《格论》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安汉将军。
麋威,竺子,虎贲中郎将。
麋照,威子,虎骑监。
麋芳,字子方,东海人,南郡太守。降吴。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从事中郎,秉忠将军。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昭德将军。
伊籍,字伯机,山阳人,昭文将军。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大司农。
夏侯纂,广汉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军中郎将。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书令。
董宏,允孙,晋巴西太守。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尚书令。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马良眉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其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将军掾,夷陵之战中阵亡,36岁。
马秉,良子,骑都尉。
马谡,字幼常,良弟,为人言过其实,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战失误,被斩,39岁。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卫尉,城阳亭侯。
陈济,震子,城阳亭侯。
孟达,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广汉人,阳江太守。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长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骠骑将军,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因误军机流放梓潼郡。
李丰,严子,朱提太守。
刘琰,字威硕,鲁国人,固陵太守,都乡侯。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孔明死后与杨仪不和被杀。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有才干,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因不满地位被流放汉嘉郡,自杀。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将军。
霍弋,字绍先,峻子,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王山,连子,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左将军,显明亭侯。
向条,朗子,御史中丞。
向宠,朗兄子,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阵亡。
向充,宠弟,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
张毣,裔子,三郡守、监军。
张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黄元素,汉嘉太守。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谏议大夫。惧罪降魏。
王冲,广汉人,牙门将。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谏议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为南安人,习儒学,谏义大夫、五官中郎将。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儒林校尉。
张裕,蜀郡人,善相,州后部司马。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精通究安术,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善郑氏学,学士。
许勋,慈子,博士。
胡潜,字公兴,学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后代。父来艳,汉朝司空。官至执慎将军。
来忠,敏子,博览经学,参军。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通诸经史,大中大夫。
尹宗,默子,博士。
李撰,字钦仲,梓潼涪人,中散大夫、右中郎将。
陈术,字申伯,汉中人,博学多闻,著《释部》七篇,《益部耆旧传》,《志》,三郡太守。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中散大夫。
谯熙,周长子。
谯贤,周次子。
谯同,周三子,最像谯周。
郤揖,都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揖子,祖父俭,灵帝末为益州刺史。官至令史。
张通,汝南人,殿中督。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曾出谋破杜濩、朴胡,杀夏候渊,据汉中。治中从事。不得已降魏。
黄邕,权子。
黄祟,权子,尚书郎。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安汉将军,建宁太守,汉兴亭侯。
李遗,恢子,汉兴亭侯。
李球,恢弟子,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死于绵竹。
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人,云南太守,阳迁亭侯。为叛夷所害。
吕祥,凯子,阳迁亭侯。
王伉,亭侯,永昌太守。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为人宽济有度量,镇南大将军,彭乡亭侯。
马修,忠子。
阎芝,巴西太守。
阎宇,有功干,于事精勤,右大将军。
张表,时名士。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原来市魏将,不受重用投向刘备,为人忠勇而严整,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后与魏将徐质交锋,临阵阵亡。
王训,平子,左将军,封宕渠侯。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为人识断明果。荡寇将军,关内侯。
张瑛,嶷长子,西乡侯。
张护雄,嶷次子,关内侯。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孔明称之“社稷之器”,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安阳亭侯。
蒋斌,琬子,绥武将军、汉城护军。为乱兵所杀。
蒋显,琬子,有才学,为太子仆。为乱兵所杀。
刘敏,左护军、扬威将军,云亭侯。
费祎,字文伟,江夏人,宽济而博爱,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成乡侯。被降将郭循所杀。
费承,祎子,黄门侍郎。
费恭,祎子。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好郑氏学,有文有武,督中外军事,大将军,平襄侯。被乱兵杀死。
胡济,镇西大将军。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邓禹后代,领兖州刺史,阳武亭侯,大将军。
邓良,芝子,尚书左选郎,阳武亭侯。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为乱兵所杀。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关内侯。
廖化,字元俭,襄阳人,以果烈称,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中乡侯。
杨戏,字文然,犍为武阳人,护军、监军,梓潼太守,射声校尉。
张表,尚书,督庲降、后将军。
邓方,字孔山,南郡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
费观,字伯宾,江夏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都亭侯,加振威将军。
王谋,字元泰,汉嘉人,太常,关内侯。
赖恭,零陵人,太常。
赖厷,恭子,丞相西曹令史。
黄柱,南阳人,光禄勋。
何宗,字彦英,蜀郡郫人,精究安术,大鸿胪。
何双,宗字,有淳于髡、东方朔之风。
吴壹,字子远,陈留人,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雍州刺史,济阳侯。
吴班,字元雄,族弟,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
陈到,叔至,汝南人,名位常亚赵云,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辅匡,字元弼,襄阳人,右将军,中乡侯。
刘邕,字南和,义阳人,监军、后将军,关内侯。
刘式,邕子,关内侯。
刘武,邕少子,有文才,与樊建齐名,尚书。
卫文经。
韩士远。
张存,字处仁,南阳人,广汉太守。
殷观,字孔休,荆州主簿、别驾从事。
习祯,字文祥,襄阳人,广汉太守。
习忠,祯子,尚书郎。
王甫,字国山,广汉郪人,荆州议曹从事。
王佑,甫子,尚书右选郎。
马勋,字盛衡,巴西阆中人,州别驾从事。
马齐,字承伯,巴西阆中人,尚书。
李朝,字伟南,别驾从事。
李邵,字永南,朝弟,广汉郪人,治中从事。
姚伷,字子绪,阆中人,尚书仆射。
李福,字孙德,梓潼涪人,尚书仆射,封平阳候。
龚禄,字德绪,巴西安汉人,益州太守。
冯习,字休元,南郡人,领军。猇亭之战阵亡。
张南,字文进,猇亭之战阵亡。
傅肜,义阳人,猇亭之战阵亡。
傅佥,肜子,关中都督。死于军中。
程畿,字季然,巴西阆中人,从事祭酒。猇亭之战阵亡。
程祁,字公弘,畿子。
程郁,畿子。
宠羲,巴西太守。
博士仁,字君义,广阳人,将军。降吴。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零陵太守。降吴。
潘浚,字承明,武陵人,荆州治中。降吴。
刘璋,字季玉,原益州刺史,后降刘备,振威将军。
刘循,璋子,奉车中郎将。
关索,关羽三子。
吴国点名册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魏国点名册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相国曹参后代,小字阿瞒,任丞相,魏王。
曹嵩,字巨高,曹操父,夏侯敦叔父。灵帝时任大司农、大鸿胪,太尉。
曹腾,字季兴,嵩养父,中常侍大长秋。
曹德,操弟。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琬,昂继子,丰愍王。
曹廉,琬子,丰愍王。
曹安民,操弟子,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潜,铄子,相愍王。
曹偃,潜子,相怀王。
曹竦,铄继子,阳都乡公。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琮,冲继子,平阳公。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奂,字景明,武帝孙,宇子,魏国末代皇帝,禅位给司马炎,废为陈留王,谥曰元皇帝。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纬,林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孚,衮子,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赞,玹继子,怀王。
曹壹,玹继子,怀王。
曹恒,壹子,怀王。
曹峻,字子安,操子,陈留恭王。
曹澳,峻子,陈留恭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敏,矩继子,范阳闵王。
曹焜,敏子,范阳原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彪,字朱虎,操子,楚王。
曹嘉,彪子,常山真定王。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绍,郎中。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范,整继子,悼公。
曹阐,范弟,叔父整继子,郿公。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彬,蓟恭公。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抗,均子,屯留公。
曹谌,抗子,屯留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玉,朗陵哀侯。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翕,徽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楷,彰子,任城王。
曹芳,字兰卿,楷子,继给曹睿,魏国第三代皇帝,被废为齐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志,植子,济北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炳,熊子,萧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曹睿,字符仲,文帝太子,
曹协,丕子,赞哀王。
曹寻,协子,赞殇王。
曹蕤,丕子,北海悼王。
曹赞,琅邪王子,蕤继子,文安王。
曹鉴,丕子,东武阳怀王。
曹霖,丕子,性粗暴,东海定王。
曹髦,字彦士,文帝孙,霖子,魏国第四代皇帝,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曹启,霖子,东海定王。
曹礼,丕子,元城哀王。
曹悌,任城王楷子,礼继子,梁王。
曹邕,邯郸怀王。
曹温,任城王楷子,鲁阳王。
曹贡,清河悼王。
曹俨,广平哀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大司马,忠侯。
曹泰,仁子,镇东将军,假节,宁陵侯。
曹初,泰子,宁陵侯。
曹楷,泰弟,列侯。
曹范,泰弟,列侯。
曹纯,仁弟,仪郎参司空军事,高陵亭侯。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骠骑将军,恭侯。
曹馥,洪子,恭侯。
曹震,洪子,列侯。
曹瑜,洪族父,卫将军,列侯。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大司马,都督扬州,壮侯。
曹肇,休子,有当世才度,散骑常侍、屯骑校尉,壮侯。
曹兴,肇子,壮侯。
曹纂,肇弟,殄吴将军,列侯。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迁大将军,给事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邵陵侯。
曹彬,真弟,列侯。
曹爽,字昭伯,真子,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武安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羲,真子,中领军,武卫将军,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训,真子,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则,真子,列侯。
曹彦,真子,散骑常侍,侍讲,列侯,被司马懿杀死。
曹皑,真子,列侯。
曹熙,真族孙,新昌亭侯
曹遵,宗族。
曹肇,屯骑校尉。
曹璠,左丞。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后代,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充,敦子,忠侯。
夏侯廙,充子,忠侯。
夏侯劭,廙子,忠侯。
夏侯茂,敦子,娶清河公主,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列侯。
夏侯廉,敦弟,列侯。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征西将军,愍侯,在阳平关战死。
夏侯衡,渊长子,安宁亭侯。
夏侯绩,衡子,虎贲中郎将,安宁亭侯……
夏侯褒,绩子,安宁亭侯。
夏侯霸,渊子,讨蜀护军、右将军,博昌亭侯,被司马氏怀疑逃入蜀。
夏侯威,霸弟,渊子,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渊子,乐安太守。
夏侯和,惠弟,渊子,河南尹。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昌陵乡侯。
夏侯奉,尚弟,关内侯。
夏侯玄,字太初,尚子,太常。
夏侯本,尚从孙,昌陵亭侯。
夏侯献,领军将。
夏侯儒。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侍中,尚书令,敬侯。
荀恽,彧长子,娶安阳公主,虎贲中郎将,敬侯。
荀甝,恽子,散骑常侍,广阳乡侯。
荀頵,甝子,广阳乡侯。
荀霬,恽子,中领军,贞侯。
荀恺,霬子,贞侯。
荀俣,恽弟,御史中丞。
荀诜,俣弟,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诜弟,司空。
荀衍,彧兄,监军校尉,列侯。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尚书令,陵树亭侯。
荀缉,攸长子,有攸风。
荀适,攸次子,陵树亭侯。
荀彪,攸孙,丘阳亭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太尉,魏寿乡侯。
贾穆,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
贾模,穆子,魏寿乡侯。
贾访,诩子,列侯。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侃,涣子,郡守、尚书。
袁霸,涣从弟,大司农。
袁亮,霸子,河南尹、尚书。
袁徽,霸弟,以儒素称。
袁敏,徽弟,有武艺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河堤谒者。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议郎,参丞相军事。
张陵,范子。
张承,字公先,范弟,丞相参军祭酒,赵郡太守。
张戬,承子。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太子太傅。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太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议郎,关内侯。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奉常。
王忠,修子,东莱太守、散骑常侍。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五官将长史。
张泰,巨鹿人,大鸿胪。
庞迪,扶风人,河南尹。
张阁,东郡人,永宁太仆。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光禄勋。
管邈,宁子,博士。
管贡,宁族人,州吏。
王烈,字彦方,丞相掾。
张臶,字子明,巨鹿人,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胡纂,昭子,郎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中尉,被赐死。
杨训,巨鹿人。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尚书仆射。
毛机,玠子,郎中。
徐奕,字季才,东莞人,谏议大夫。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太仆,成阳亭侯。
何曾,夔子,司徒,靖侯。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关内侯。
刑友,颙子,关内侯。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右中郎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大司农。
司马岐,芝子,陈留相。
司马肇,岐子。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公之一,太傅,平阳乡侯。
钟毓,字稚叔,繇子,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
钟骏,毓子,惠侯。
钟会,毓弟,司徒,东武亭候。
钟邕,会兄子。
钟毅,会兄子。
钟峻,会兄子。
钟劭,繇子,列侯。
钟豫,繇孙,列侯。
钟演,繇弟,列侯。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三公之一,司徒,安乐乡侯。
华表,歆子,尚书,安乐乡侯。
华缉,歆弟,列侯。
王郎,字景兴,东海郡人,三公之一,司空,兰陵侯。
王肃,字子雍,郎子,擅长贾、马之学,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
王恽,肃子,景侯。
王恂,肃子,兰陵侯。
王详,郎兄子,列侯。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卫尉,安乡侯。
程武,昱子,安乡侯。
程克,武子,安乡侯。
程良,克子,安乡侯。
程延,昱子,列侯。
程晓,昱孙,汝南太守,列侯。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军祭酒,洧阳亭侯。
郭奕,嘉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
郭深,奕子,洧阳亭侯。
郭猎,深子,洧阳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卫尉,千秋亭侯。
董胄,昭子,郡守、九卿。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子阜陵王延后代,太中大夫,东亭侯。
刘寓,晔子,东亭侯。
刘陶,晔少子,平原太守。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太尉,都乡侯。
蒋秀,济子,都乡侯。
蒋凯,秀子,封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代,资卫将军,领监,方城侯。
刘正,放子,方城侯。
孙资,秘书郎,骡骑将军,侍中,左乡侯。
孙宏,资子,左乡侯。
秦朗,骁骑将军。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扬州刺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荧光光谱、热释光分析检测仪、脱玻化结构分析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
国家文物局科技鉴定有以下几种:
1、荧光光谱
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然要靠光谱检测才能获得。
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质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
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荧光光谱有很多,如原子光谱1905年,Wood首先报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来激发盛有钠蒸气的玻璃管,并得到了D线的荧光,被Wood称为共振荧光。在Mitchell及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讨论了某些挥发性元素的原子荧光。
火焰中的原子荧光则是Nichols和Howes于1923年最先报道的,他们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荧光测定。
从1956年开始,Alkenmade利用原子荧光量子效率和原子荧光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用于测量不同火焰中钠D双线共阵荧光量子效率的装置,预言原子荧光可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美国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并论证了原子荧光火焰光谱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荧光仪和无色散原子荧光仪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2、C14测年
C14测年: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质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如果含C物质一旦停止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则该物质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补充。
而原有的C14按照衰变规律减少,每隔5730年减少一半,因此只要测出含C物质中C14的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停止与大气进行交换的年代,这就是C14测年的原理。
3、脱玻化
古陶瓷的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一种玻璃,而经研究发现,二氧化硅的均质体一直是处在亚稳定状态,有均质体向晶体转变,我们称这种过程为釉质的脱玻化转变,脱玻化技术,又称釉质脱玻化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同一种成分、同一个温度的前提下,烧成的釉,在自然状况下,时间越长,它的脱玻化程度越高。
通过光谱来分析,从而测算出陶瓷的年代。目前脱玻化是最好的物理鉴定方法,但是疑点:过量的消光剂,像氧化锌、氧化钡、氧化锆这类的,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瓶子肯定是假的。古瓷器的釉面肯定没有氧化锌氧化钡嘛?这点儿还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另外一个疑点,国家博物馆的样本量也是有限,比如宣德宝石红等也就一两件,以此作为鉴定依据还是有些局限。
4、拉曼光谱
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原理: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喇曼效应。
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天然鸡血石和仿造鸡血石的拉曼光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地开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谱,后者主要是有机物的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区别二者。
5、热释光测年法
热释光测年法(thermohtminescencedatingtechniques):物质具有受热发光的性质,是电子在晶格问移动时释放储存能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时距内,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给晶体的核辐射总剂量是一个定量,释放的光子数,即热释光强度与贮能电子累积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的热释光强度和每年接受的辐射总剂量,可计算样品的年龄。这种测年技术称热释光测年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主要适用于受过烧灼或加热后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
在地质上对于测定因风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自然岩石,矿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别是其中的石英,长石都能作为试样。在研究黄土地层的年龄方面,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6、光释光测年法
光释光测年法(opticalstimulatedluminescencedating):在热释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年技术。石英等矿物晶体里存在着“光敏陷阱”,当矿物受到电离辐射而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被其捕获时就成“光敏陷获电子”。
它们可以再次被光激发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与发光中心结合再发射出光,这种光就是光释光信号;利用这种信号进行测年的技术即光释光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
扩展资料: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主要内容:
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1、辨伪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辨别真伪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
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4、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科鉴文物鉴定中心
我来回答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
公仪休是战国时期鲁国(不受人鱼)
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都是北宋
白居易中唐时期,杜牧晚唐时期
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林则徐氏清朝末期
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用磁石制成的指南针,称之为“司南”.从宋代开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司南是用天然磁石人工琢制而成的,外观像一把汤匙,有一根长柄和光滑的圆底,把它放在平滑的地盘上轻轻一推,汤匙便转动,停下来时长柄所指的方向总是南方,起定向作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