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法不孤起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3-31 01:28:19

法不孤起是什么意思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这是佛教的一句话原意是说,佛教的道和法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是有一定的环境、际遇和缘分才产生;现在被广泛引用来说明万物都是相关联的,不会独立起作用,都是相互影响的。

请你解说《中观》无生---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名为无生。”实际上是讲因缘法。佛法认为宇宙这一切,万法的构成都是因缘而来。有连锁性,由这个关系到这个到那个关系,转了一圈,都不相干,也都相干。一切都是缘生,而缘起性空。缘生的,而本体是空的;因为是空,所以一动就起缘生的作用。这分两点,请注意。我们在座的许多人只管修道、念佛或者打坐作功夫的,不喜欢听这些理论。“这些理论与修道有什么相干!”实际上,功夫做不好,就是这些佛学理念没有搞清楚。所以到了某一阶段,永远停留在那里上不去,智力不够。有时做功夫觉得:“这些理论东西干什么?讨厌!”当研究这些理论的时候,又觉得“作功夫、打坐干什么?那么麻烦。”好像是矛盾了。
实际上是同一个,这中间很难,要慢慢去体会。所以讲学,老子有两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是损”。学问是一天天累积起来的,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再懂一点,修道是要把习惯灭掉,今天丢一点,明天丢一点,损之又损,以至于无,统统丢光,什么都没有了,合于道。这两个矛盾。真正大智慧的人,这两上矛盾是合一的,绝对合一。
所以真正作功夫,想要如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这些道理必须要通,不通的话,悟不了。
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又想无念、又想大彻大悟,你看多矛盾,对不对!一般学佛的,遇到第一个问题说:“我怎么不大彻大悟?!”早“误”了!可见无念不是悟!关键也在这个地方。
因此这首偈子,是告诉大家,这是讲现象界,一切万有生起过去了,都是缘生,缘生就是“不共不无因”。不自生,不他生,所以是缘生法。
那么缘生这个道理与因果的关系是不是有联带呢?是有联带关系,从逻辑理论的方面来看,缘生的道理自然推演到因果的观念。
每一件事情有它的起因,就有它的结论。譬如人,生下来是因,最后一定是老了(老了好听点)。年是因,死是果。在形而上的本体功能,死是因,再生是果。所以这个观念推论下来,其思想理论是非常深刻而复杂的。

请哪位大师帮我解释一下“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的禅理?

阿弥陀佛,请详见南师《杂阿含经》顶礼师傅! 。《阿含经》偈云: "诸法因缘生, 缘谢法还灭"。"诸"是众多、许多、一切的意思; "法"是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一切现象。这些万事万物是从因缘生。简称" 缘生"又称缘起。缘为众缘条件, 生者起也, 缘生即是缘起。实际上这二者仍有分别。缘起是理, 是事物生起的原因及理则; 缘生是事, 是因果中的具体事象, 现象界所有的一切法, 是事物巳生的结果与现象。这就是所谓"因果", 完整(具足)的说是"因缘果报"。因是诸法生起的主要条件, 殊胜条件, 亲近条件; 缘是诸法生起的次要条件, 辅助条件、一般条件。由因缘和合(各种条件因素具备)生起的事物叫果; 此果对能生起的因与缘来说是报。所以称为因缘果报。自然界的生灭变异, 生命中的生老病死, 精神上的喜怒哀乐, 一切活动全部受因缘果报的支配控制, 都是由条件(因缘)决定安排的。佛经上说: "法不孤起"。世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 任何事物的生起存在, 变化消亡, 都必须具备各种因缘。有因无缘, 有缘无因都不会生果; 因缘具足(和合)才能生果。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    道不虚行, 遇缘即应

上周的这一天,我们还在北京相聚。我听你们一个个认真地自我介绍,一个个说自己的人生,说自己的成长。

现在,我坐在自己家的桌前,想念你们。写作业写到涕泪横流,除了东方九型之外,也没谁了。

从北京回来,度过了情绪化的一周,敏感的一周。动不动就热泪盈眶,动不动就感同身受。我需要被场域带动,我需要被你们唤醒。我感受到了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心。

每一次课程回来,我都觉得自己提升了,具体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了,可是来访者和学生的反馈都是真实的,他们更多感受到了我的变化,以及我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这,就是传说中的用生命影响生命吧!
当我被你们双手托起,我内心深处涌动着幸福的感觉。陈老师让我放松,他哪里知道以前的我,很难允许自己双脚离地。我的掌控无处不在,离开地面的恐惧我都无法承受。

告别的时候,高建把我抱起来了,又一次突破了我对自己的限制。我真的感受到了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被爱着的,是幸福着的。

我和你,一路走来不容易。一定是上辈子扭断了脖子,才换来了今生的相遇。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比家人还要相互的了解,有了前期线上的共修,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我自己有了几个突破:

1、打破了原有的一对一模式中,只找自己喜欢的人去交流,喜欢没有界限的团团伙伙。这几天,我远远看着两个娜娜,看着就觉得欣慰,不需要太多的在一起,一个眼神的交流,也是懂得。有一个环节结束后何娜在我的怀里大哭,我觉得不需要言语,这几年的感情都在里面了。

这次课程我不回避任何一个人的接触,无论是跳舞还是礼敬。我真实地去看到每一个人,同时不忘记自己。

2、感受多于理论。在课堂上,我更多和感受在一起,看到了老师越来越调皮活跃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大胆提问,勇于探索的声音,闻到了每一日的茶香、咖啡味道,也尝到了丹珠带来的新鲜黄桃。我知道自己在哪里,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听了什么,写了什么,念念分明。我也知道自己有时候在课堂上睡着了,也不再评判自己的怠惰。醒了,就接着感受当下发生的一切。

3、放下了人设。在我自己上台分享一路走来的成长过程时,我放下了人设,不再仅仅是头脑里和面子上的成长了。接受接纳自己也有过不堪的过往,也坦然暴露给大家。真实之后的自己,柔软而轻松。

4、开始了真正的自律而不再是为他人而活。体验到了自律是找到了自己人生使命后的自觉,积极主动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成长做事,且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回来这几天,已经主动支持了好几个人,做了视频在线教练,开始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
附录: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自己:我看到了你,我感受到了你。原来,我离你很远,因为我认为只有付出才能换来人世间所谓的爱,所以我整天忙忙碌碌,追名逐利,还特别沉溺于虚假的情感关系,停不下来。我相信爱是有条件的,我需要用地位、名声、知识……去换取爱。我一直捧着这些自以为有价值的东西,去跟一个又一个自以为重要的人去交换。比如父母,你们看到了我的社会地位了吧?可以认可我,爱我了吧?比如伴侣,我拥有了地位:名气:金钱,来吧!把你的爱拿来吧!

交换来的爱,总是不踏实,不可靠的。我陷入困境,我害怕失去。于是做的更多,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我丢失了自己,我出卖了灵魂。

停下来!停下来!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是维持虚假关系的人生。如果我失去了一切,我又是谁呢?谁又来爱我呢?我值得被爱吗?

谢谢亲爱的自己,无论我走得多远,无论我多么迷茫,你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在等我回头。

痛够了的我回来了!我看到了你,我感受到了你——真实的自己!你本来就是被神拣选的孩子,你本来就应该在这里。无论你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你都是爱,都是光。都值得在这里。

我就是爱,我就是存在,我一直都在。

墓志铭:我一直都在,我就是爱

给世界留下:宁静、喜悦、和平

佛说不二法门,何为不二法门

何为"不二"?
据说在佛家里面一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炼便可 以获得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1
【入不二法门】
乃指超越相对之差别,而入于绝对平等之境地。略作入不二门。维摩经卷中之入不二法门品,记载文殊师利等三十二菩萨与维摩诘居士谈论有关入不二法门之问答。其中,诸菩萨对生灭、善恶等相对原理,各提出超越此类相对问题之绝对答案,而以之为不二法门;文殊师利则认为无言无说,无示无识者为不二法门;对此,维摩诘唯以沉默不语(默不二)显示入不二法门。
对于上述三种意义,诸家各有说法。僧肇认为三者之中以维摩之境界为最高。慧远则谓法门虽殊,然妙旨虚融,总为一义,而唯以遣相、融相二门统摄之:(一)依舍遣相对,以表示高层次之绝对,此指诸菩萨之观点,是为遣相门。(二)认为二法同体,非有所舍遣,此即文殊及维摩之观点,是为融相门。〔维摩经义记卷三末、注维摩诘经卷八〕
《六祖坛经》
/qsxf/jwjj/liuzu/13.htm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
.cn/html/kk/books/sutra/kgin/kgin38/1775/1775-08.htm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fxyj/txt.asp?id=1086
不二法门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讲于台北市
一、 对不二法门的认知
(一) 自他不二
(二) 色空不二
(三) 死生不二
二、 不二法门的修学要领
(一) 解行不二
(二) 理事不二
(三) 苦乐不二
三、 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
(一) 能所不二
(二) 定慧不二
(三) 体用不二
(四) 心法不二
四、禅是不思议的「不二法门」
/group/topic/1008848/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