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法华经多少字(悉达多王子是什么人?)

时间: 2023-03-31 02:58:05

法华经多少字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和新疆体系。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后,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

悉达多王子是什么人?

为交代清楚起见,多啰嗦一点文字。
释迦摩尼,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出生时间:公元前563年,去世时间:公元前483年。关于他的出生年代有很多说法,大概六十多种,总体讲上面这个比较靠谱。佛教传说他是王子,其实他所在的迦毗罗卫国很小,2600平方公里,跟未来西安规划的主城区一样大。母亲是摩耶夫人,姨母是瞿昙弥,传说悉达多出生七天后母亲去世,由姨母瞿昙弥抚养成人,娶妻耶输陀罗,儿子叫罗睺罗,堂弟是阿难,还有调达,就是跟乔达摩悉达多唱对台戏的提婆达多。受胎时左肋入,右肋出和刚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以及出城四门遇到的病人、老人、死人、天神这些,都是后世编造,没有记载,也没有啥价值。
乔达摩悉达多是个有血有肉,有老婆孩子,也要吃喝拉撒的凡人,但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管他的思想有多么荒谬,作为一家之言,在公元前2500多年,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宇宙,算是个厉害角色。
悉达多在世,传说是29岁出家,至于他条件比较好,为什么出家的问题,可能跟他的国家被别国消灭有很大关系。他曾阻挡,但是没有拦住,国家被彻底消灭。出家后先是苦行六年无果,重新调整思路,在菩提树下发誓,大意是:若不成佛,绝不站起。这当然也是传说。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开悟了。成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这个七七四十九,和九九八十一一样,不必认真对待。
无论如何,反正成佛了。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什么,大概还没有以后浩如烟海的佛经那么多,但是最根本的佛教基础东西,算是悟出来了,就是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悉达多在世的时间,大概和我国的孔子同一个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也带学生,授徒弟,有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作品也就是编篡《春秋》,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悉达多成佛后,是不是真的开悟,洞彻天地,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真理,当然不是。坐那里不实践,能想出个至高无上的真理,本身就够荒谬。反正开悟了就开始说法布道,35岁开始,到80岁去世,说法45年。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且很勤奋,韦编三绝就是个例子。一生也就总结了那么多。悉达多一生绝对说不了现在整理的佛经那么多。楞严经七八万字,法华经七八万字,华严经近七十万字,这些才是佛经的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即使再“天竺好繁,秦人好简”,悉达多一生不可能说那么多话。所以大部分经文都是在悉达多去世后结集整理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不是乔达摩悉达多说的。
佛经结集,是个大事情。随着佛陀的逝世,僧侣间的意见分歧愈益严重,这就产生了统一思想的要求。到阿育王为止,相传 佛教经过三次结集。所谓结集,意思是会诵经典,就是为了维护团结,消弥分歧所作的一种努力。 佛陀一生的教诫,本无文字记录,哪些是由他直接口述的,属于他本人的思想,已经不可考证。但 在他的弟子群中口耳相传,背诵记忆者,为数相当可观,其中也少不了后学者的自我创作。把这些各以 佛陀名义流传的教诫汇集起来,经过各地比丘集会共同讨论协商,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经典,是统一的 需要,也是统一的前提。
佛经集结的过程大概如下:
第一次结集是在悉达多去世后第一年的雨季, 由弟子大迦叶召集主持,五百比丘参加,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阿阇世王提供一切费用。
悉达多逝世一百多年以后,由耶舍召集七百僧侣在吠舍厘城举行第二次结集,再次统一经律,重心是讨论戒律。
到阿育王时,又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地点在华氏城。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为首, 有一千名比丘参加。
关于三次结集的传说,即使在佛教的文献中,记述也不尽相同,这表明,早期的佛教典籍决不是出 自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僧团之手,而是在不断变迁中,汇集多种僧侣的思想凝结而成。结集的过程,也就 是佛教理论和神话编造与加工的过程。
这三次结集是小乘和大乘共同承认的。以后肯定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各门派小范围结集已不可考,意义也不大。在结集过程中。第一次大家还可以凭借回忆,你一言我一语总结些佛的言说,虽然有水分,但是还比较接近佛语,以后隔一百多年,二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已经不是结集,差不多就是编经,造经了。
真正有多少是乔达摩悉达多亲口讲的,就连现在最自以为是最正宗的佛门释子的人,我相信,他也是糊涂的。如果竟然一本正经有确切的数字,并信誓旦旦说这是乔达摩悉达多先生亲口所言,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法华经》是怎样一本经书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七卷,或八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法华有三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三藏记,隋费长房之历代三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为七卷。独唐智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注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为八卷矣。然观其后经录,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皆记七卷,则一般通行者七卷也。明之法华科注现行本虽为八卷,而其序有曰:厘为七帙,寿诸良梓,则原为七卷,明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