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反映气候变化的谚语两条

时间: 2023-03-31 12:22:08

反映气候变化的谚语两条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一句描写天气变化的谚语

谚语 传说 气象物候 早晨浮去走, 晌午晒死狗。 东虹日头西虹雨。 先下牛毛没大雨, 后下牛毛不晴天。 缺穿山戴帽, 蚂蚁搬家蛇过道, 大雨不久便来到。 春刮南风海底干, 秋刮南风地不干。 云接日,不隔宿。 六月东风不下雨, 六月北风当时雨。 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大旱不过五月二十六。 太阳倒落, 雨在明日。 有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茹茹繁, 勺子笊篱不停闲; 马茹繁,受艰难。 早看东南, 晚看西北。 单耳风,双耳雨。 星星眨眼雨快到。 月亮发毛, 大雨滔滔。 日出胭脂红, 非雨即是风。 海线不过三。 一日东风三日雨; 东南风,雨祖宗。 旱刮东风无雨, 涝刮西风不晴。 银河发白天将雨。 云交云,雨淋淋。 夜晴没好天, 有雨在当晚。 久雨见星星, 明朝雨更猛。 一滴一个泡, 还有连雨到。 雷轰天顶, 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天雷一声,雨即停。 天上勾勾云, 地下雨淋淋。 日出红黑云有雨, 黄红云有风。 云走东,刮股风; 云走西,下到黑; 云走北,长流水; 云走南,晒破砖。 初雪早,雨水多; 初雪迟,雨水少。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下冬湿年 (一冬干旱,年头有雨), 收成好。 八月初一下, 来年挂犁耙。 正月初一下雪, 当年收成不好。 八月初一下一阵, 旱到来年五月尽。 旱死加楼、团柏河, 收了西河、白家河。 小雪雪满天, 来年是旱年, 立春无雨春夏旱。 三九四九冰消开, 来年必有旱灾来。 重阳不下看十三, 十三不下一冬千。 三九少东风, 伏中无大雨。 久涝必有久旱。 夏甲子下雨,主夏旱。 春甲子刮,夏甲子旱, 秋甲子连阴,冬甲子冻。 未到惊蛰先动雷, 四十八天云不升。 惊蛰刮风百天风。 惊蛰刮风, 四十八天无云。 百日大风化为雨。 初一下初二下, 沥沥拉拉初七八。 正月二十不见星, 沥沥拉拉下半月。 清明刮了坟头土, 沥沥拉拉四十五。 淋破坟头, 十八天不放牛。 今日热得很, 明日下得稳。 前半月看初一, 后半月看十五。 六月立秋下霜早。 热生风,冷生雨。 立冬有风, 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春天一场风, 秋天一场雨; 不刮春风,难得秋雨。 惊蛰以后有大风, 百日以内有猛雨。 九里有风, 伏里有雨; 九九有雪, 伏伏有雨。 前半年风多, 后半年雨多。 大雪年年有, 不在三九在四九。 立春晴一天, 雨多不用犁耕田。 冬至一天天气好, 今冬明春雨水好。 枣收来年夏(次年麦好), 杏收当年秋。 春雾风,夏雾热, 秋雾雨,冬雾雪。 过了惊蛰无硬地。 头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冻死狗, 五九六九沿河水流, 七九八九开门大走,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蛐鳝着地爬,下雨勿用话。 鸡鸭勿上舍,明朝呒晴天。 蚂蚁移窝,天井成河。 蛇拦道,雨来到。 鸡早舍,天将变。(阴雨转晴) 猪叼草,雪花飘。 猫(吃水)晴狗(吃水)落。 泥鳅跳,风雨到。 蛙声急,风雨息。 蜘蛛收网,雨水必降。 燕子低飞,大雨可期。 燕子低飞蛇行道,一场大雨将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缸脚潮,下雨兆。 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雨将淋。 蜻蜓成群飞,天要下阵雨。 蜻蜓高,谷子焦;蜒蜻底,一把泥。 雨中知了叫,晴天马上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放晴。 鸡上棚,雨乒乓。 燕子来,好种田;嘎鹅来,好过年。 猪颠风,狗颠雨。 灶灰湿成块,定有大雨来。 烟勿出洞连日雨。 桕子叶里笑,明年白米呒人要。 布谷叫,清明到。 鸦风鹊雨。 咕鸭鸟,夏前叫,勤俭反给懒惰笑。 物候谚语 蚂蚁推门,有雨来临。 蚂蚁搬家蛇过道,蚯蚓出洞家雀闹(主雨)。 蜘蛛张网丝,明日好天气。 蜘蛛收网主阴雨。 水缸穿裙山戴帽;大雨不久就来到。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久见。 烟囱不冒烟,必定雨连连。 屋里烟不出,下雨不能住。 闷热疮疤痒,三天之内下一场。 腰痛腿发酸,将有下雨天。 猫洗脸,狗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 狗吐舌头鸡张嘴,乌云遮天要下雨。 燕子钻天蛇过道,不过三天雨就到。 蚂蚁寻,蛤蟆叫,大雨必定到。 蚯蚓路面跑,大雨就要到。 鸡不宿要下雨,鸡早回笼,明天必定晴。 鸡鸭上窝早,明日天气好。 鸡在高处鸣,天气一定晴。 青蛙叫得欢,必有大雨天。 今晚蚊子恶,明天雨要落。 当晚蠓虫多,明天有雨落。

有关气候变化的谚语

1、日晕雨,月晕风。 2、晓日出海红,午后雨蒙蒙。 3、日出猫咪眼,落雨不等吃中饭。 4、早起乌云障,中午晒死老和尚。 5、天早红霞,水满稻桠;黄昏红霞,无水煎茶。 6、日落胭脂红,不是雨,就是风。

天气谚语有哪些

天气谚语有这些: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三月三,脱了袄换布衫

3.东虹日头西虹雨

4.朝雾晴,晚雾阴

5.朝雾不收,细雨淋淋

6.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7.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8.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9.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10.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1.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临

15.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16.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18.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19.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0.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21.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22.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23.燕子低飞要下雨

24.鱼跳水,有雨来

25.雨中鸣蝉叫,预告晴天到

26.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27.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28.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29.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

30.早蚯迎太阳,晚蚯落一场

31.蜻蜓点水,连续阴雨

32.蜻蜓千百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33.泥鳅跳,大雨到,泥鳅静,天气晴

34.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35.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36.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3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8.今晚花花雨,明天晒死人

39.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40.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41.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42.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43.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44.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45.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一、天气谚语适用性

地球上纬度较适中的地区,大约在北纬或南纬30°至60°,为人类主要活动地带。而在这些地方的天气转变较为明显,并不会长年持续相同的气候,今天是潮湿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处于赤道地带,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地带的气候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终年均是酷热干燥,反之,印度次大陆与西太平洋地带则长年处于雨季,其日间的天气变化较少。

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二、天气谚语可信度

经由不断的观察,配合反复的实证,天气谚语虽然是假设,但亦能提供部份有用的资料。因为天气谚语是经过反复观察与实践而得,因此并不能称其为不科学。然而,其有地区局限性,未必是全球通用。而使用天气谚语来作长期天气预测亦受到气象变化的主观局限,并不一定可行。

因为大多数天气谚语生成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因此其欠缺了科学的求根精神,其实只是对现象作出描写,而没有作出解释,因此没有理论支持。然而,天气谚语在经过不断实践后已是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并足以在日常使用。

三、天气谚语特点

第一,这些谚语是千万年间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很多能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暗合。但因为受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第二,也正是因为这些谚语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所以就有很大的地方性的限制,某一谚语在北方非常灵验,在南方则昂事的人眼界狭窄,经验也有限,还不可能从全面联系中观察与分析问题。

第三,其中还包括着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的牵强附合,但如果我们能用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去研究,我们就不难去粗取精,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



天气谚语又称农谚,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天气谚语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充满韵文、轶事与谚语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不论是要耕种的农民,贸易的商贾还是其他人,能否预知明日的天气已是成败的关键。在水银晴雨表发明以前,收集任何有关天气的预测数据均是极为困难的。尽管有如天气棒般可提供湿度变化预测的工具,但最可靠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仍是人类的经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