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

伤筋动骨一百天(伤筋动骨100天是有讲究的吗)

时间: 2022-12-28 22:09:14

伤筋动骨一百天

伤筋动骨 中医调养有讲究

中医把“筋”和“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

“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仅仅是“筋骨并重”调治原则的部分体现。中医治疗筋骨的损伤,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伤情、骨折部位、身体状况等具体分析,进行治疗和康复。总结起来,中医治疗骨伤疾患遵循四个原则———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医患合作。

动静结合

受伤初期应该完全静养,避免受伤部位承重或移动,待伤处依靠自身的修复达到初步连接后,便可通过适当的活动来帮助其恢复原有的弹性和韧性。但过于静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不行,那样会导致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伤情尽早开始恢复性锻炼,但要避免过分活动,以免留下后遗症。例如,手指肌腱断裂通过手术缝合修复后,在术后第一周即可对伤指进行轻度的被动牵拉活动,能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

另外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受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伤处需要“温养”。例如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要避免冷水冲淋或者受风着凉,最好佩戴护踝,否则容易导致局部遗留隐痛、天气变化时足踝不适、易于反复扭伤等后遗症。

内外兼治

内指全身,外指局部。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在损伤早期,通过内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以减轻肿痛等症状;中后期则通过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来促进恢复。

以崴脚为例,经医生检查排除骨折脱位后,重在局部外治法。

早期可服用三七胶囊、云南白药、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配合局部外敷消炎散,佩戴护踝、支具或石膏固定;中期可服用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等,继续固定,每天多活动脚趾、膝关节及小腿肌肉;后期可服用舒筋活血汤,纠正不当的走路姿势,选择更为舒适的鞋子,防止再次扭伤。损伤的中后期均宜用盐包热敷伤处,加入少许生姜片或葱须,活血效果更好;还可以用加入白酒或醋的热水泡洗后,按揉伤处三五分钟,以感到酸、痛、痒为度。

筋骨并重

《黄帝内经》有云:“骨为干”、“筋为刚”,筋骨并重指的是软组织与骨的调治,二者不可偏废。骨折早期治筋,可利用筋对骨的牵拉、约束作用,更好地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中期调筋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筋脉柔和畅通;骨折后期养筋具有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之效,促进骨折肢体功能恢复。

医患合作

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都需要医患的相互配合。患者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损伤早期和中期要坚持固定伤处,坚持抬高伤处肢体消肿,给软组织以充分的休息时间和环境,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敢于进行伤处肌肉收缩的锻炼,后期在支具保护下进行锻炼、按摩和熏洗。

伤筋动骨100天是有讲究的吗

是的

伤筋动骨一百天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在简陋的医学条件下对创伤引起的骨折或者伤筋康复时间的简单总结,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的情况下的伤筋动骨

因为在古代,伤筋动骨的原因多为高处坠落、摔伤或击打,属于中低能量损伤

现在的骨折损伤多是由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属于高能量损伤,损伤严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是筋还是骨,损伤越重,恢复肯定就越慢,甚至还有人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低能量损伤多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修复和愈合能力又明显低于年轻人

因此伤筋动骨一百天只是个大略数字,不能过于较真,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绝对化

在恢复的过程中应遵照指导,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功能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用户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鸡蛋,绿色蔬菜,小麦含铁比较多

2、受损伤后骨头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骨髓,而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骨头汤不仅油腻,主要成分是磷和钙,骨折的人喝了,只会使骨质内无机物成分增高,有机物与无机物比例失调,阻碍骨头的愈合,影响日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

此外油腻的食物吃后不易消化,反而会让食欲减退,妨碍用户补充其他营养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伤筋动骨不要100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筋动骨

伤筋动骨100天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伤筋动骨100天的意思

1、伤筋动骨一百天,俗语,意思是凡是筋骨折损的病痛,治养没有一百天,就无法康复

2、骨折后并非一定要躺够100天,一般休息1-4周度过炎性反应和原始骨频形成期后,骨折患者可适当运动,避免引起关节僵硬等症状

卧床期间患者需按骨科和康复科建议,根据伤情做恢复性训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