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在中医眼里是个捣乱分子,很多病症都和它有关,有个成语就叫痰迷心窍,所以把痰催吐出来确实是中医八大方之一。现在烟袋油催吐早已不使用,容易引起尼古丁中毒,它的替代品倒是有很多,瓜蒂散就是一种,能催吐,又不会吐得头晕眼花。
■谈到母猪尿解皮肤毒,几位专家纷纷摇头,真没听说过。中医一般要通过望闻问切开药方,要看皮温、气息、疹子的形态、质地、颜色,再结合舌、脉、病史辨证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皮肤过敏可以用中医里的玉屏风散、荆防败毒散治疗。
■止咳一两剂药就好,这个方法在专家们看来很平常。在咳嗽高发的秋冬季,很多人每天吭吭不停,一咳就是一两周甚至更久,多半是治疗不对路,比如咳嗽初期需要宣肺理气,把邪气发散出来,如果吃了有收敛作用的止咳药,反而拉长了咳嗽的时间。
编者按:
《怪医文三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民国初年,草医文氏用 以惊治惊的吓唬法治愈阎旅长的顽疾得以重用。进京后,用怪异至极的方法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他也从先收钱再看病,到给穷苦人免费治病,成为一代名医,体现了仁心仁术的真谛。这些看似奇怪的偏方靠谱吗?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中医专家们最有发言权。
烟袋油治哑巴痧
剧情回顾:小女孩紫玉一口痰堵在咽喉,不能说话,憋得满脸通红,文三块说这病叫哑巴痧。用烟袋油给紫玉冲水喝,再用凉水拍额头,紫玉吐了一口痰,就能说话了。
解析:哑巴痧可能类似于现在的急性咽喉炎或喉头水肿,剧中紫玉主要是内因痰饮积滞,导致不能说话。事实上,咽喉急性发炎,病情发展很迅猛,轻者失声,严重时水肿会堵塞呼吸道,真的会要命。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涛介绍,古书上确有用烟袋油催吐的记载,烟袋油现在很少见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尼古丁,烟味很呛,闻了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痰,在中医眼里是个捣乱分子,很多病症都和它有关,有个成语就叫痰迷心窍,所以把痰催吐出来确实是中医的八大方之一。现在,烟袋油催吐早已不使用,容易引起尼古丁中毒,它的替代品倒是有很多,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称,瓜蒂散就是一种,能催吐,又不会吐得头晕眼花。
不过,瓜蒂散现在也不常用,究其原因,王泽民医生认为瓜蒂散易伤胃气,只用于实证。加之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一旦对治疗效果不满,医生则成为泄愤的目标。西医在手术前会签知情同意书,能适度保护自己,中医显然没有这样的保护机制。不少中医的古方失传,也和中医医生们谨小慎微有关,像需要催吐的食物中毒,现在都不用快速简便的瓜蒂散,而是直接改洗胃了。
久咳不止用黛蛤散
剧情回顾:一位妇女久咳不止,睡不好觉,而且面部浮肿,文三块一剂两毛钱的药就止咳了。药方就两味,吃起来味道还不错,蚌粉、青黛放到新瓦上炒到通红,用淡菜汤加上几滴麻油即可。
解析:止咳一两剂药就好,这个方法在专家们看来很平常。在咳嗽高发的秋冬季,很多人每天吭吭不停,一咳就是一两周甚至更久,多半是治疗不对路,比如咳嗽初期需要宣肺理气,把邪气发散出来,如果吃了有收敛作用的止咳药,反而拉长了咳嗽的时间。
现在,咳嗽了去打个针,输个液屡见不鲜,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其中咳嗽输液也占了很大比重。几位专家均表示,该看西医的大病、急症一定不能含糊,但感冒、咳嗽、腹泻这样的小病,完全可以找中医帮忙。
而剧中提到的这味黛蛤散,现在还在临床上使用,主要治疗肝火犯肺的干咳,价格也不贵,此外还有些院内制剂mdash;mdash;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止咳汤,价格低廉,咳嗽初期往往三五天就能止咳,何必还去输液呢。
母猪尿缓解荨麻疹
剧情回顾:焦二爷把外用的中药当凉茶喝了,身上奇痒无比,起了荨麻疹,文三块给他的药方是喝母猪尿。一碗母猪尿兑三碗水,然后和上米粉,一天三次,连喝三天。果然治好了痒病。
解析:谈到母猪尿解皮肤毒,几位专家纷纷摇头,真没听说过。像剧中焦二爷皮肤过敏起疹子,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称,中医一般要通过望闻问切开药方,要看皮温、气息、疹子的形态、质地、颜色,再结合舌、脉、病史辨证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皮肤过敏可以用中医里的玉屏风散、荆防败毒散治疗。
不过,虽然母猪尿不靠谱,同样是尿的童子尿确实是味中药。王泽民说,他就曾用小男孩的尿,给一位胃溃疡出血的患者止血,因为患者家境不好,开止血药确实花费不起,经商量后童子尿派上了用场。从中医角度看童子尿具有活血化瘀的疗效,严重的胃溃疡出血,老中医也会用到童子尿止血。
不过也要防忽悠。现在童子尿的辅助功能被忽悠得神乎其神,像前一阵子,常州市的小学收集童子尿卖给药厂,用于生产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而用童子尿煮的童子蛋在浙江省也身价倍增。其实,童子尿成分复杂,除尿激酶,相关的科学研发很少,它的功效主要是运用在中药上,辨证使用,并不建议老百姓盲目跟风。中医讲究传承创新,传承古方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些年轻的医生对创新的兴趣更大,这点很遗憾。
■记者手记
选正宗偏方认准出身
古怪偏方为啥在老百姓眼里会这么稀奇?仅仅是因为高疗效吗?记者把这个疑惑抛给专家,不少专家笑着点拨,看看这些偏方,烟袋油、蚂蝗,还有盛行一时的绿豆,便宜、方便、好找,一斤绿豆最贵时不过十多块,现在看个普通感冒花几百块都算常事。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老话:老百姓看病不易,如果疗效差不多,性价比当然是偏方划算。
但是,偏方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用,很可能就会要了命。其实,不少医院都有自己的院内制剂,像北京中医院治皮肤不愈合的红纱条、北京儿童医院治小儿湿疹的湿疹愈等,这才是正宗偏方,可惜,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它们更需要扬名。一方面,媒体、医院要有双巧手,把这些好用的偏方大大方方拿出来,另一方面老百姓要有双慧眼,记住一条,管用的偏方,出身一定是正规医院的。
这种电视一般都是按照现实的情况来编写的 但是也不排除有不少是虚构的了 医学上又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其实症状差不多但是可能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不能对症下药的话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 这个和那个韩国的电视剧 大长金 是一样的 一些生活常识可以用用 至于药方还是谨慎点好 即使要用最好也还是得到专业的医师的指导
电视剧结束的时候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电视中提到的偏方均来自《中医药典》(记得不是太清),使用的时候最好咨询专门医师
呵呵,自己可以查查看嘛
偏方所引起的潜在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所以即便是医生也不能肯定的给你答复“能”或者“不能”
谨慎使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