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高考应考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来电增多

发布时间:2023-07-17 07:36:41 作者:心理工作者 点击:11653 【 字体:

约有一成来电系咨询高考焦虑问题,心理医生提醒,若心理负担太重应适当“降低”目标

尽管志愿者意识到学子们的压力,从而通过“减压课”为高三学生们提供服务,但关于学习压力产生的焦虑,依旧普遍存在于其他学生身上。

一考真能定终身?关于学习焦虑的问题,在心理咨询师眼中,固然值得探讨,但问题涉及的学习压力,却成为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学子身心。

4月到6月是广州学生的“应考期”,下设在广州市脑科医院的广州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0-81899120迎来今年的学习压力心理咨询高峰。在进入应考期前,该热线每100个来电不到1个关于学习焦虑问题,而应考期间,关于学习焦虑的来电占来电量一成左右,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提醒,不能忽视考生的心理健康。

尖子生诉苦:高考砸了,一辈子就完了

某中学高三男生小伍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巴不得“啃书”复习,他怕考不好影响填报志愿。尤其在妈妈的念叨下,他更觉得“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都完了”。但是,二模考完,成绩并不如他意。“模拟考没考好,一辈子就完了吗?”

紧张的小伍拨通了广州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0-81899120,咨询师小林听到了小伍焦虑的口吻。

“模拟考没考好,一辈子都完了啊!”小伍的倾诉让咨询师小林大吃一惊,他换了种语气反问这名着急的学生“模拟考考不好,一辈子就完了吗?”是呀!小伍显然没听出小林反问,依旧用特别焦虑的态度来回答。

作为班干部,班上的积极分子,小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但自从上了高三后,学业一下子加重了不少,加上升学压力,想考取重点大学的愿望,以及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很大,令小伍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次想静心看书,脑中就会浮现“如果高考落榜了”,父母和老师失望的表情,思维发散下去,他更想到自己可能前途尽毁,越发看不下书。“你说我怎么办,能给我点建议吗?能不能教我什么方法,让我不焦虑,好好睡一觉?”小伍问。

咨询师翻了翻日历。“可能即将到来的6月考试特别多,近两个月,很多考生都纷纷来电,大多数都是问怎么缓解焦虑,觉得焦虑是成绩的大敌,要想有好成绩,必须先打败焦虑。”

高考逼近,很多高三学生都会出现小伍的情况。

医生看法:淡定看待“焦虑”它可以利用来服务考试

作为心理医生,某医院儿少科副主任医师程道猛近期同样留意到关于高三学生因压力过大的新闻报道,程道猛淡定地提醒广大高三学子:学习压力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还能利用来服务考试。

“比方,焦虑就是可以用来服务考试的一种情绪。”他解释,焦虑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绪。焦虑本身并没有好坏。“就像其他情绪一样,不要觉得焦虑很让人讨厌,事实上,焦虑和疼痛一样,对高三学子们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提醒大家,什么事情很重要,需要更多的注意和重视。以高考为例,学生们一定觉得高考很重要,所以,大家就产生了小伍一样的情绪,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

程道猛汇总了过去在儿童心理科就诊的心理咨询个案,高考前的学习焦虑很常见,尤其出现在不少尖子生身上。因为尖子生有期待,所以比一般人更在乎目标能否实现。当中,父母的期盼、自己设定的高目标,更是在无形中会给临考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当意识到,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目标时,便会产生恐惧,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中,越想努力,越无法集中精神。如果没有适当放松和调整目标,当然会感到崩溃。”有目标并不是坏事,但如果这个目标和自身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话,那么这个目标就会成为“绊脚石”。程道猛提醒,高考迫近,调节目标更显迫切,否则,当心理压力过大,悲剧就会发生。

医生建议:学会宽恕自己,是很重要的技能

事实上,在心理医生眼中,焦虑并不值得恐惧。据心理实验分析,高考期间的学习焦虑和成绩呈现“倒U”形的关系。“比方说,在难度适中的时候,中等焦虑水平有助于学生们发挥,过高或者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当考试对于学生们来说,过于难,或过于简单的时候,焦虑还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为此,在临考期间,认清楚自己焦虑的来源,更有助于调整心态。程道猛介绍,当考试对于同学们过于难的时候,大家要放松心情,保持较低的焦虑,反正题目很难,我尽力就行,这样的心情可以让我们更有创造力,更能取得好成绩;如果考试对你来说挺简单的时候,你就要给自己旋紧一些,保持稍高的焦虑,才能真仔细应考,不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程道猛提醒,虽然高考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但学会宽恕自己,是很重要的技能。“学海无涯,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掌握,并能准确无误地应用。这是,我们应该分清楚什么是重点,然后记住,其他的只需要尽力就好了,允许自己有某方面的不足。”

“另外,虽然复习时间紧凑,但是,如果知识学习而不做其他活动的话,效率也不会太高。我们需要给自己定个放松时间,发展其他兴趣,这样才算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无论是课外活动,体育运动或是其他休闲活动也好,都是必不可少的放松方式。作为父母和老师,也应该在这段时间内留意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调节,毕竟,如果精神垮了,那不论再高的成绩,也是枉然。”

小贴士

考生怎样灵活调节考前情绪?

■指导医生:程道猛

方法1:情绪和人体体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焦虑,紧张的时候就深呼吸,这是个好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缓解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血液的含氧量,减缓心跳频率,身体冷静下来后,心情也会自然受到影响而稳定下来。一般深呼吸三到五分钟,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了。

方法2:面对轻松但严谨的考试,如果不够紧张,就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原地小跳一下,活动活动四肢,记得运动员上场前的小动作吗?这些就是运动员们在调节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希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方法3:生活上,多晒太阳多运动可缓解压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对自我评价很低、精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成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多晒太阳多运动,都有助于舒缓紧张的临考心情。如果实在太过焦虑,便需要减轻学业压力,降低目标,更需要亲友的支持。

方法4:任何时刻,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平心静气地倾谈、善意的理解和接纳。但是,高考焦虑不能只靠“倾偈”(谈心)。如果做心理咨询两周病情仍无改善,并出现中重度抑郁症症状,可能需要采取规范的药物治疗。

为高考学子开一剂减压良方

志愿者走进校园,为学子们尝试声音疗法舒缓情绪放松心情

广州大学城广大附中高三文科重点班的罗雨(化名)小心翼翼地推开学校舞蹈室的大门,看到学校舞蹈室的特别摆设:鲜花、瑜伽垫、宝石毯,还有大小各异的17个铜钵,将普通的舞蹈室营造成充满喜马拉雅风情的活动场所。

离高考还有40多天,罗雨更希望惜时如金,多看几遍书,但学校老师却在紧张的时刻,带同学们来到这里。不少同学都带着跟罗雨一样的疑问,他们好奇地围着地上摆放的铜钵细细打量时,活动的导师杨有华微笑着端起最大的一口铜钵,击出一个低沉的音节,犹如绵长的梵音。声音让罗雨产生奇怪的感觉:“宁静,想放松。”这天,杨有华的“任务”,便是希望通过特别的音效为高考学子减压。

听钵声,学子去杂念舒缓压力

前不久,一名高三女生患抑郁症欲跳楼,她的爸妈却说她在装病;与此同时,某地一名刚考完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的男生,更疑似不满意考场发挥而轻生,在离去当天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为这些年轻人感到可惜。年轻的我也曾是高考的一员,但时代发展飞快,带来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致连学生也‘压力山大’。其实,他们不应该被压力困扰。”颂钵疗愈师杨有华说。

今年高考前夕,杨有华成立了一支志愿队,到广东省内的部分高校,为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音效减压课”,到广州大学城广大附中前,志愿者刚为湛江雷州二中的学生带去了一次颂钵减压。

杨有华没有急于“上课”。而是在36名前来听课的学生面前做起了两个小实验。他往铜制颂钵装了大半钵清水,随后一手托钵,一手持木棒围绕铜钵转动。伴随振动的钵声,钵内的水如喷水池般泛起水花,这便是可见的振动钵声。

“在这个钵里装上水,当我们敲击或者转磨的时候,水会因为铜钵的共振而呈现沸腾现象,我们人体是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身体里至少70%是水分,因此会感受声波的振动和影响,你可能会觉得杂念全无。”杨有华随后解释说。

随后,他又邀请了一名学生连接脑电波测试仪,一开始,电脑屏幕上代表该学生焦虑、紧张、压力等负面情绪的红色波柱如“爆炸”般散开。随着杨有华有序地敲击颂钵,红色波柱逐渐消失,被显示平静、轻松和喜悦的蓝色波柱替代。

小紫(化名)在这群孩子中显得尤为配合,她随着导师“脉轮呼吸减压法”的指示缓慢放开肢体,鼻子深吸气调息,张嘴大口缓慢呼气,把注意力与呼吸带到自己感觉紧张而想要放松的地方。但就在这场音效减压活动前,她还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焦虑不已。“平时在学校和家里,心情很压抑,有几次烦躁到不想写作业了。”后来她尝试着通过倾诉、旅行等方法调试自己的情感,尽管每次倾诉完,情绪都能平复一些,但很快,压力又继续来袭。

随着“二模”过去,广州校园里“高考倒计时”显示的时间仅有20余天,考期越近,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升至最高。据了解,最近一个月来,广州有医院的精神心理咨询科天天挂满号,其中五成是12-18岁的临考学生。

从2007年起,学校便在一模后对高三学生组织一次不同主题的减压活动,以前,同学们试过团康训练、越野竞技和游戏,目的是帮助学生减压。今年,广大附中请来别开生面的“颂钵”,便是希望这种通过营造舒缓、惬意的体验环境,能让面临中高考压力的孩子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更好地确立方向与目标。

志愿者:减压目的并非为了提高成绩

临近高考,不少志愿者团体向高三学子开展“减压助考”。

在西安,一家中学引入音乐减压,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学生和志愿者们围成一圈,并将非洲金杯鼓,还有三角铁、木鱼、串铃等各种小型击打乐器用做减压工具,参加者随着音乐的节奏,随意摆动肢体,渐渐融入音乐的氛围,通过有节奏地敲击乐器,尽情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而广州市卫计委设置在市脑科医院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0-81899120,更是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有压力”的学子来电进行心理疏导。

俗话说“当局者迷”,事实上,活动除了带去减压方法,公益机构更希望通过减压课让学生们跳出高考的框架。“减轻思想负担,就可以提高成绩吗?”有学生问。志愿者解释:“减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高考的成绩,而是让人放松身体,确立人生的方向。成绩,并非人生的全部。”

高考后,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如何避免考后综合症?

高考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是一个挑战,考验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身体和心理。

高考前考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状态还是可控的。高考一结束,考生卸掉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反倒容易失控。

担心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害怕面对落榜的忧思与恐惧,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迷惘与担忧……

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少。

在高考结束后几周,学生们的心情将发生复杂的变化,很多学生会感到强烈的空虚、无聊、迷茫、焦虑、抑郁……这些都是高考后考生典型的内心感受。

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

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

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

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走出这种状态,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防止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呢?

很多父母有意无意间要求孩子承担他们未曾实现的人生追求,也将自己对高考或未来的焦虑、不自信传递给孩子。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很多孩子把人生的目标设定为学习、考试,把高考当成了“战场”,一旦高考失利根本无法面对。孩子会过度看重高考,觉得“一考定生死”,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于是自己的未来会各种悲惨……

高考后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用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去影响孩子。

针对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斥责埋怨,降低高考对于自己以及孩子的重要性,灵活看待孩子的未来,积极影响孩子,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合理的宣泄途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谈今后的打算。

对于考得好而放纵宣泄的孩子,家长可与孩子沟通,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与同学去郊游、做一些之前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做暑假工等等,多与大自然、社会接触,既可充实生活,又对调节心情大有裨益。

未来的路有多种选择,肯定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扬长补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做可行的规划,让孩子对这个社会、对未来多一些信心。

孩子最终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必将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需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也需要一定的机会锻炼自己,从而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立足。家长,尤其是母亲,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若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情绪困扰,焦虑、抑郁或对未来迷茫,父母要学会接纳和陪伴,给孩子支持和能量,必要时可陪伴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更好渡过这一阶段,为下阶段做好心理准备。

国祯心理健康中心以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教育、心理援助5重模块为基础构建国祯特色心理健康综合服务系统,中心设有心理评估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咨询室等,从业人员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资质,并签约心理学博士、高校教授等业内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高端、优质的服务。可帮助解决个体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改善亲子关系中各类困扰。

马君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

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首批中欧精神分析治疗与技术培训组成员、中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培训组成员、“杜克-北卡罗莱纳大学(DuKe-UNC)”精神病学与精神分析进阶培训组成员。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