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型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对他人持续的指责和批评,而且很难接受自己的错误。这种人格障碍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治疗指责型人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指责型人格的治疗方法。
指责型人格要怎么治疗
1.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指责型人格的主要方法之一。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行为,并学习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指责行为。具体来说,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焦点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都可以用于治疗指责型人格。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通过这种疗法,患者可以学习如何自我监控和控制自己的思维,以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情绪焦点疗法则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人际关系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情绪和焦虑,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然而,药物治疗通常不是治疗指责型人格的首选方法,因为药物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 改变生活方式
指责型人格的治疗也需要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例如,患者可以通过锻炼、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来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同时,患者还可以学习如何放松和减轻压力,以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
总之,治疗指责型人格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心理治疗是治疗指责型人格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问题和行为,并学习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指责行为。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和情感反应,但通常不是治疗指责型人格的首选方法。同时,改变生活方式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和行为,从而减少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
指责型人格指的是遇到状况优先指责他人,之所以这样,并不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是生长环境的不健康,导致的恶及其害怕认错的性格特点,为了掩饰自己,条件反射的通过优先放大别人的缺点来演示自己的不足。
一般来说会有以下一些特点:
1.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眼睛里看到别人的尽是缺点,即便别人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他/她也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
2.指责型人格的人,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缺点上,自然眼里看到的都是缺点和毛病;
3.指责型人格的人,总是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别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4.指责型人格的人,永远不会感同身受,会把糟糕的结果,不好的感受,粗暴的抛给另一个人那里。面对个体时,他会觉得你自私,不负责任,不懂反思,不求上进。
指责型人格本质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如做心理测试,多半会揭示指责型人格本质是带着道德面具的。自私倾向过高的人,但他自己不知道指责型人格是如何来的呢?这可不是基因继承的!而是后天潜意识不知不觉模仿学习的结果!主要是学父母,而且70%的同性别学习!
大多数人的眼睛都在往外看:老板的管理方式有问题;同事的沟通态度不对;下属的办事能力差;老公爱乱扔东西;老婆爱乱花钱;孩子爱捣乱不认真学习等等。于是每天在抱怨和唠叨中度过,几乎所有清醒的时间都在去帮别人检查错误,帮别人“成长”。却从没想到过:我自己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需要改进和成长的地方?
既然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别人身上,当然就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要说改过了。就像是古人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自以为自己的田耕作得很完美,于是去帮别人,甚至不请自来,却没想到自己的田里早已长满了荆棘和杂草。
和指责型人格的人相处,我们的体验会非常差,在他们眼里我们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可言。让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被指责的你之所以痛苦,不是你不愿意被指出不足的地方,而是搜狐不了指责型人格的人将全部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的不好。和指责型人毫无反思能力的态度。
首先,“指责型”的人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更惧怕自己做得不好,当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他们的潜意识会处于恐惧的情绪中,感觉到耻辱,甚至会有一种自己一文不值,随时被人抛弃的感觉。所以他们会特别强烈的去抵抗这种感受,也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这样就不会有犯错的羞耻和被抛弃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喜欢指责别人的人也是永远不会认错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情总会出现意外或者不如意的时候,面对这种偏差,他们永远是在指责别人的错误,而且永远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形成了他们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机制,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包裹在一层“永远正确、永不认错”的盔甲中。
而深究其中的根源是,他们在童年时,被同样是指责型的父母否定的体无完肤,而此时处于幼年的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去抵挡或反抗自己的父母,或者说分辨父母批评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部分。举例来说,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固然是孩子没有认真复习,或者是考试时粗心大意,这些是合理的因素;但指责型的父母还会说:你连这么简单的考试都考不好,将来就是一个失败者,一辈子都没出息!把一次考试的成绩与未来的人生成就联系在一起,这是完全不合理的,也是错误的。更有甚者,有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人生失败也归咎于孩子身上,比如,当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成功了,我的人生会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就是因为当初有了你,要养育你,放弃了多少机会,导致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自我认知,父母的评价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当孩子童年时期一直处于这种负面的价值评判中,潜意识里就会产生很严重的自卑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断的成长,为了抵御这个负面感受,他们会拼命压抑自己的认错、纠错的意识,把任何错误的原因都归咎于外界,这样他们就不用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阴暗的耻辱感。其实指责型的人内心是非常可悲的,他们一方面急切的需求别人的认可与肯定,另一方面又一直都在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或者是替罪羊,所以他们也根本就不会有面对错误的勇气,同时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丧失了自我心智成熟的成长之路,一生都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所羁绊,影响终生。更可怕的是,当面对失败真正的来临时,他们是没有勇气去面对的,更不能自我接纳,这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小结:“指责型”的人格特质,有两大特征:指责他人,永不认错。
其次,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指责型的人格特质,把自己的人及社交关系搞得一塌糊涂,想要做出改变,改善自己的夫妻或者亲子关系,或者是提升自己与他人的交往的亲密度。那么,你就必须要有觉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心里还有树立起一个信念,就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误,造成整个人生的失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改正错误的过程,更不会因此而被人抛弃。反而因为固执己见才会让他人远离你,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里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接纳与认可自己的错误,并且大声地说出来:“我错了”。记住,认错并不丢人,死不认错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哪怕当你说出“我错了”的时候,内心又涌起了那股熟悉的恐惧与耻辱的感觉,请不要再去压抑它,它也是你人生情绪的一部分,这时只需要你坚定的告诉自己,这只是我的过度解读,那些想象中的灾难不一定会发生的。即使现实中任然会遭受到他人的非议和嘲讽,甚至是受到惩罚,但是当你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负起应有的责任,这也是你改正错误,并且往好的、正确的方向开始前进。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坐下来,各自坦诚自己的错误,一起承受与面对错误带来的后果,同时一起去行动修正错误,这是非常有利于双方的感情链接,能让两个人的感情浓度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记住,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任何事情出现问题,都不会是由一个人的错误造成的,一定是有外部与内在的原因造成的。一味地指责对方,撇清自己的责任,这其实才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担当、推卸责任的行为。
最后,当你面对指责型的人时,该怎么办呢?关键就是正确的辨别自己到底有没有错,是不是真的错了。一个成熟的人格特质,一定是有一套自己的内在评判标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或者说能够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如果对方的批评是正确的,自己的确是存在着某些问题,那么及时的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完善。但是当对方的指责,只是为了推卸责任,逃避自己内心的恐惧与耻辱感,把你当成情绪的宣泄口,来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时,那么你只需要回应他一句话:我没错,都是你的错。把他的指责全部否定掉,这样你就不会受到他的影响,他的攻击也就伤害不到你了。因为你知道他的指责与你无关,这只是他内心的逃避意识,又在指挥他的行为了,而这根本就不是你的错。
但这样做的后果,会引发对方更强烈的冲突,两个人会为了错误的归属,吵得你死我活,这样也不利于关系的长久与和谐。那么为了维护关系的稳定,不过度的刺激到对方,甚至还要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试着先去认同和接纳对方。这并不是说,你去认错,忍气吞声的把委屈压抑在心里。相反,你是清楚的知道,他的所谓指责或批评,都是源于他自己内在的问题,并不是你做错了,也与你无关。这样你就不会产生被指责后的委屈与悲伤的情绪。当你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之后,你的心情就会平和,情绪也会恢复到理性。这时你去面对这个指责你的人时,就能感觉到对方内心中深深的恐惧感,甚至还会去同情他。因为他内在的那个严厉的父母又出现了,把他逼到了死角,他只是在防御内心的负面情绪而已。
但你达到这层境界之后,也是你掌握主动权的开始。既然他不愿意面对错误,压抑自己内心负面的情绪感受,那么我们就先认可他,告诉他:亲爱的,你真棒,真聪明。用认可来帮助他恢复理性,不去触发内在的恐惧与耻辱感。当两个人都处于理性状态的时候,那么你再用该怎么做来代替对于错误的认定。比如,你可以说:你真聪明,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怎么去处理接下来的事情呢?也就是用行动来改变现状,而不是继续互相指责,争论谁对谁错。这样就能避免一场撕逼大战,甚至是感情的破裂。
当指责型的人被认可之后,心态恢复平静,他也会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或许在自我反省之后,他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两个人都处于负面的情绪中,都在为了维护自己是正确的形象,都在指责是对方的错,那么内心肯定是处于攻击与防御的状态。这个时候,肯定是不会去进行自我反思的,因为内心的自尊感在硬撑着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使然!那么结果就是一定是剑拔弩张、争锋相对。除非直到其中的任何一方退让,而这个退步很有可能会加固对方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不会想到这是你的包容与妥协。同样也不会让他再去进行自我反省,反而让他沉溺于一种胜利的喜悦之中。
所以当你在面对指责时,先包容对方,认可他,然后在提出如何去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这样能让双方都迅速的恢复理性和平静的心理状态,是最有利于彼此关系的维护和稳定。
关键词:指责他人与永不认错;认错不丢人,也不是世界末日;正确分辨孰是孰非,包容的心态去认可。
适用边界:在与人交往时,对于指责与被指责的界定和应对。
what:面对他人的指责,或者想要去指责他人时,先去觉察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想要推卸责任。
why: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双方的关系陷入到无止境的争吵与冷战中;指责,也不能成为你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这会让你变得不近人情,无法与人相处,包括家人,你最亲近的人。努力去摆脱这种承认错误就是自我否定的恐惧心理,勇敢的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how:第一步,觉察自己内心在面对错误时,会产生的情绪反应。
? ? ? ? ? 第二步,当你发觉自己只是想用指责对方来摆脱内心的恐惧与耻辱感,那就先闭嘴,停止指责的行为。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错误,并且去接纳它。(这的确需要你有很大的勇气)。
? ? ? ? ? 第三步,如果是你面对他人的指责,先区分对方的指责是否正确,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就努力去改正;如果对方只是为了推卸责任,那就怂回去,不断的重复:“我没错,都是你的错”。
? ? ? ? ? 第四步,但你想要维护这段关系,那么你先明确对方的那个指责,不是针对你的,也不是你真的错了,只是他逃避内心恐惧的方法,那就包容他,认可他,让他恢复到理性的心理状态,再一起去解决问题。
其实当我自己在面对指责的时候,内心也会涌现出一种屈辱的感受,会不由自主的出言反驳,也因此经常会与人争辩,甚至是争吵。结果无不例外,都是问题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彼此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的恶劣。曾经为了起床后,多久才把被子叠好的问题,与家人争吵的很激烈,而且这种因为小事引发的矛盾,在生活中真的很常见,(牙膏是从中间挤还是底部挤哈!),这些都是自己想要回避内心被指责的委屈感,维护自己的那层虚弱的尊严感。
要克服这种不愿意面对错误、承认错误的心理障碍,的确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去解决问题的角度上,这个心理障碍真的会消失很多很多,内心也会好受许多。所以把自己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去行动上,尤其是当结果比较理想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自暴自弃、自艾自怜了。训练自己的的垂直思维,遇到问题时,思维的角度是在解决问题上,然后立刻去行动起来。而不是拿着放大镜,去找对方的错误,指责对方,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同时在事后,找个时间独处,反省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去体验和接纳那股耻辱感,同时暗示自己:犯错时正常的,改正就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