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何谓”四诊法”

时间: 2022-12-26 22:38:08

何谓”四诊法”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四诊的每一部分虽各有其独自的特性,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的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习、突出重点。因此四诊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需要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三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冻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中医讲求整体观,不三张孤立地对待每一个病证,综合四时变化、自然环境、情志形态、嗜好、体部和强弱,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了解患者病三与病态发展状况,探索病因和病机,最后,医生对四诊收集来的病情资料,根据症候特点运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辨别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及病证类别的阴阳。望诊为四诊之首,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观察病人形五、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人体外部和三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相配,五官亦与五脏相关。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三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闻诊是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暖气等声响和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正气的的盈亏和邪气性质,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闻诊包括“听”和“嗅”两方面。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问诊主要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询问内容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以获得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为确诊和治疗做准备。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脉诊也叫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脉诊可为疾病的中医属性提供辨证依据。

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创造了四诊法,四诊法的内容是什么?

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创造了四诊法,四诊法的内容是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这是来自2000多年前扁鹊所总结出来的,这个方法完全适合我们当今的社会,为我们现在中医、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四诊法至今普遍都在使用,也随着当前社会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四诊法最初的时候扁鹊是称他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望诊是指医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病人的精神和神气状态、身体表面的色泽、身体的消瘦或肥胖程度、动作的灵活或者呆滞,以及各种排出物,比如痰、脓、粪、血等等,从病人的身体表面来推断病人疾病。望诊是非常重要的,扁鹊将望诊作为四诊法的首位。闻诊是指医生通过自己的听觉和嗅觉,来听病人发生的声音和嗅病人发出的气味,声音一般包括呼吸、呕吐、嗳气、咳嗽等,气味一般有口臭、痰涕、体味等。 问诊是指医生会跟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发病开始和病情转变的情况,包括病人发病开始的时间、开始时的症状、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情况、现在病情的变化情况、期间用药情况等等,以这些了解作为诊断的依据。切诊是指脉诊和触诊,脉诊的话就是中医常用的切脉,切脉一般都是中医用手指切按住病人的腕部的寸口处,通过病人的动脉的搏动情况,包括频率、强度、脉搏形态等,以此来了解病人身体内在的变化。触诊是指医生用手触按病人发病的地方,以此来感知病人病症的硬度、体温等等,以此来帮助更好的诊断。 扁鹊被后人尊称为医祖,他善于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创立了四诊法,当时扁鹊在医治疾病的过程中,已经将四诊法的诊断技术,应用的非常娴熟。扁鹊擅长通过望诊来了解病人病情的症状和演变过程。并且他还对于内科、外科、儿科、五官、妇科等非常精通,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了针灸、汤液、按摩、砭刺等方法。扁鹊的切脉诊断方法非常突出,对于我们现在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扁鹊的这一诊断方法,也被《史记》称赞为是最早将脉诊应用于临床的医生。扁鹊对于疾病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视,有着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中医是我们的传统医术,根据病人神情、呼吸、声音、气味、脉象等层面,中医会对病人作出一定的评定和病症的确诊。以下了解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1 望闻问切指的是中医中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观察,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方面,问是询问患者的症状,切是指用手触按病人的身体。中医中望闻问切被叫做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望闻问切指的是什么 望闻问切指的是中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它们也被叫做四诊,意思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1、望诊 望诊的意思就是对于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观察,可以预测内脏的病变。望诊主要包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中医通过大量医疗实践,认识到有机体外部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2、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等变化,来分辨病情。 3、问诊 闻诊就是指询问病人的症状,通过问诊来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以及起病的原因、发病经过和治疗过程。 4、切诊 切诊其实就是指摸脉象,它需要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借以体察脉象的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的盛衰。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2 中医学诊法包含望诊、闻诊、接诊、切诊四种方式,称之为“四诊法”。四诊的每一部分虽都有其独自一人的特点,但相互也是互相配合,不可以偏废的四诊是收集临床医学材料的.关键方式,而收集临床医学材料则规定客观性、精确、系统、全习、突出主题。因而四诊不应该互相替代,只有相互之间融合,扬长补短。 四诊中间事互相联络、不可缺少的,因而在临床医学应用时,需要将其有机化学地融合起来,只能那样才可以全方位而系统化掌握病况,做出恰当的分辨。 中医四诊法指的是什么 1、望诊 就是说大夫应用视觉对身体全身和部分的一切由此可见迹象(如精神面貌、脸色、皮肤、手指甲、舌象等)、排出来物(如痰液、上厕所等)及分必物(如浓液等)开展有目地的观查,以掌握身心健康或病症的情况。 因此病人就医前不必刮舌苔,不必彩妆,不必涂甲油,不要吃太凉、太热了和非常容易染色剂的饮品、食材等,假如染了发应积极告知大夫,以防影响望诊的精确性。 2、闻诊 是大夫根据听觉系统听声音和根据嗅觉闻味道,以掌握病体传出的各种各样出现异常响声和味道,诊查病况。因此病人就医前不必进餐味道浓郁的食材,如葱、蒜、柑桔、泡泡糖等,吸烟、喝酒还会继续使从口腔中出现特殊气味。 3、接诊 是根据了解患者或陪诊者,掌握病症的产生、发展趋势、医治历经、如今病症以及他与病症相关的状况,以诊查病症的方式。许多人觉得,中医学就医,无需病家张口,只需察色按脉,病况当然分晓,实际上,它是片面性的误会。由于中医学就医注重“四诊合参”,在其中,问门诊所得到的材料,是确诊病症的更为关键的根据之一。 就医前病人应言简意赅地讲明白关键不适感和病发时间、随着病症、解决历经及治疗效果等,并属实回应大夫的相关了解,如病发前的状况,平常身体状况,经期、生孕和大家族病历等。 4、切诊 包含脉诊和按诊两一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率,按诊是在患者躯体上一定的位置触碰、轻按,以掌握病症的本质转变或表皮反映。因此就医前病人应尽可能维持情绪宁静,不适合在猛烈的精力活动后和心态心浮气躁时马上就医,由于那样会影响大夫切脉,应当歇息三十分钟上下就医。 在诊查病症全过程中,大夫务必尽职尽责,并使患者相互配合医治,以获得心理疗法的实际效果。在诊病时,规定有清静的自然环境,充裕光源,尽可能使患者维持心态稳定,心身释放压力。 大夫切勿选用诱发的语言和个人行为去获得主观性片面性的病症信息内容。要系统、全方位地运用四诊,而且要联络时节、气侯、定居自然环境、工作内容、人事部门变化、情绪转变、身体素质、中华民族、家中等状况,以得到恰当的确诊根据。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3 中医健身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向来注重“天人合一”,“不治已病治未病”,因而,日常健身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医精华之一。2009年5月,北京市启动“一操两法”,在社区和校园中普及中医健身理念。其中就包括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在内的中医传统健身操,要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均需掌握,并有条件地在居民中进行推广。 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其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防病,又可强身,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抟、周敦颐的“太极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 “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 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八段锦 源于宋代的强身气功八段锦曾是流行于民间的健身方法之一。锦字从金,形容贵重;帛是古代颜色鲜美之物。因为这种功法可以强身益寿,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八段锦是由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其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创新,又演变出许多种类,如岳飞八段锦、十二段锦、自摩八段锦、床功八段锦、坐势八段锦等等,各有特长。 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法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 八段锦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之分。前者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后者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