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干咳,到了后期时就会有痰。那么,如何止咳化痰呢?接下来祝由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 杏苏散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 杏苏散中药方剂
方剂名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g 陈皮桔梗枳壳各6g 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
水煎温服。
功效
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
方解
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气不宣,痰湿内阻所致。肺合皮毛,凉燥袭表,故恶寒无汗,头微痛;凉燥伤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聚湿生痰,故咳嗽痰稀;鼻为肺窍,咽为肺系,肺气失宣,津液不布,故鼻塞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均为外感凉燥之征。此证类似风寒感冒,但又有干燥之象,且在秋季发病,故为凉燥证。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宣肺,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性降而润,降利肺气以止咳,共为君药。前胡既助苏叶疏散外邪,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为臣药。半夏、茯苓、陈皮化痰理气,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辛散宣肺而使凉燥得解,化痰理气而使咳嗽得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凉燥的常用方,以微恶风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者。
方歌
杏苏散内陈夏前,甘桔枳苓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安。
以上就是“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 杏苏散中药方剂”的介绍了,仅供大家参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止咳化痰的偏方请继续关注祝由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