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也逐渐提高。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不仅用于治病,更有帮助养生的功效。鳖甲作为一味滋阴的中药材,营养价值极高,当然它的使用也有一些禁忌。
鳖甲是什么
鳖甲是动物鳖的背甲。全年都可以捕捉,在秋季和冬季最多,捕捉后杀死,放在沸水中烫到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候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鳖甲的功效作用
1.抗癌作用:鳖甲粉末对实质性癌有抑制作用,鳖甲散能明显抑制L210、HL-60、胃癌830细胞生长。鳖甲在古代便被用于现代意义上肿瘤疾病,现代,鳖甲的功效更是被临床中医所重视。
2.抗疲劳作用:鳖多糖能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和抗冷冻作用,且能增加肌肉收缩幅度,有抗疲劳作用。
3.养颜作用:鳖甲中含有动物胶,其中骨胶原是主要成分,其中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4.除此之外,鳖甲还有保肝、抗辐射、抗贫血等多种功效,适当使用对人身体十分有好处。
鳖甲的禁忌人群
1.服用了与鳖甲相冲的西药:鳖甲含有碳酸钙、磷酸钙等,不宜与四环索族、异烟肼同用,可以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吸收;不宜与洋地黄同用,可增强作用和毒性;不宜与磷酸盐、硫酸盐同用,可产生沉淀,使疗效降低。
3.有下列饮食的人:忌苋菜、蕨粉,不宜与猪肉、兔肉、鸭肉、花菜、鸡蛋同食。
3.脾胃虚寒者、腹泻患者。
4.孕妇禁服。
鳖甲和龟板的区别
1.制作原料不同:鳖甲是鱉科鱉属动物鱉的背甲,龟板则是龟科水栖爬行动物乌龟的腹甲。
2.功效不同:鳖甲归肝、脾经,主要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龟板入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的功效。
3.分类不同:鳖甲根据炮制方法不同,有鳖甲、醋鳖甲、制鳖甲之分;龟板有“血板”、“烫板”之分。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鳖甲虽好,也有相关禁忌,我们应该了解相关功效和禁忌,使鳖甲这种中药材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副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甲图片 甲的与 鳖甲的药用附方 鳖甲的 鳖甲的副 鳖甲简介
鳖甲,中药名,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药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鳖甲图片
鳖甲的与作用
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1、《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2、《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3、《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4、《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症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
5、《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
6、《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痢疾。
7、《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疽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8、《江西中药》:治软骨。
鳖甲的药用价值
【药名】鳖甲
【别名】鳖壳、鳖盖子、甲鱼壳、上甲、团鱼甲、团鱼壳、团鱼盖。
【入药部位】动物的背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症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9~24g,先煎。
【炮制方法】
1、鳖甲: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净,干燥。
2、醋鳖甲:取净鳖甲,用砂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禁服。
鳖甲的药用附方
1、治骨蒸夜热劳瘦,骨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鳖甲一斤(滚水洗,去油垢净),北沙参四两,怀熟地、麦门冬各六两,白茯苓三两,陈广皮一两。水五十碗,煎十碗,渣再煎,滤出清汁,微火熬成膏,炼蜜四两收。每早晚各服数匙,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2、治温疟:知母,鳖甲(炙)、常山各二两,地骨皮三两,竹叶一升(切),石膏四两。上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猪、鱼。(《补缺肘后方》)
3、治症癖:鳖甲、诃黎勒皮、干姜末。等分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药性论》)
4、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榈),川大黄一两(锉,微炒),琥珀一两半。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鳖甲丸)
5、治吐血不止:鳖甲一两(锉作片子),蛤粉一两(鳖甲相和,于铫内炒香黄色),熟干地黄一两半( *** )。上三味捣为细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腊茶清调下,服药讫,可睡少时。(《圣济总录》鳖甲散)
6、治石淋:鳖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7、治上气喘急,不得睡卧,腹胁有积气: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灯心一大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8、治阴虚梦泄:鳖甲烧研,每用一字,以酒半盏,童尿半盏,葱白七寸同煎,去葱,日晡时服之,出臭汗为度。(《医垒元戎》)
9、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二两,黄柏长一尺、广三寸。上五味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千金方》鳖甲汤)
10、治小儿痫:鳖甲炙令黄,捣为末,取一钱,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子母秘录》)
11、治痔,肛边生鼠乳,气壅疼痛:鳖甲三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槟榔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鳖甲散)
12、治牙痛:鳖甲。焙干轧成细末,贮于干燥器皿内备用临用时,取鳖甲粉0.5克放在烟斗内烟叶的表面上,点燃当烟吸。(《全展选编·五宫科》)
鳖甲的
1、感染、结核、肿瘤等引起的低热。
2、治疗、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
3、用于肿瘤手术后、放疗后,继续治疗以扶正抗癌。
鳖甲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禁服。
以上就是一些鳖甲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鳖甲的与作用】、【鳖甲的药用价值】、【】、【】、【】
乌龟和鳖 (又称甲鱼、王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外形方面: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像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
2、习性方面:陆栖龟类大多为草食性,鳖类大多为肉食性,其他种类也有杂食的。温带种类冬季蛰伏(冬眠),热带种类炎热时期蛰伏(夏眠)。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
3、鳖咬合力比大部分龟强,乌龟可以把全身缩起来,甲鱼却无法做到。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女娲补天时曾经“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扩展资料:
乌龟鉴别特征:头中等大;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弱;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度。背甲具3条纵棱。
形态描述依据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广西9雄8雌2幼共19号标本描述。雄性背甲长94~168mm,宽63.2~105mm;雌性背甲长73.1~170mm,宽52~116.5mm。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
俗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鳖为爬行类两栖动物,习性几乎和鱼相同,差别在于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鳃呼吸。鳖的躯体近似圆形,背部是由骨骼构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层革质皮,胸部由骨片和软骨构成。
四肢粗短有力,趾间有蹼;颈粗长,富有伸缩性,头较小,与颈的粗细相仿,可随时把头和颈缩进壳体内;口较大,有骨质牙,两颌有力善咬,是觅食和自卫的武器,背甲、头、颈皆呈泥褐色,腹色白中透绿。
鳌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着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淮南子·览里》。一种说法是龟头鲤鱼尾的鱼龙;另一种说法是海里的大龟;还有一种说法是龙之九子的老大,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为龙头,龟身,麒麟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乌龟
百度百科-鳖
百度百科-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