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它的营养价值之高是很多蔬菜不能比及的,西葫芦的种类也有很多,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西葫芦的种类。
1、长蔓西葫芦
长蔓西葫芦的生长是非常迅速的,它的茎蔓比较长,长度可以达到2.5米左右,而且这种西葫芦的分支都差不多,叶子的形状是三角形的,颜色是绿色的,而且在叶子的背面有很多的绒毛,一根藤蔓可以生长出西葫芦2~3个左右,形状是圆筒形状的,中部稍微要细一些。这种品种的西葫芦不仅长相奇特,而且它的口味也很特殊,它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非常的丰富,做成菜肴来吃相当美味营养。
2、无种西葫芦
5种西葫芦也是非常期待的一种西葫芦,它的蔓茎长度大概在1.5米左右,瓜的形状是短柱形状的,在他比较嫩的时候,可以做成蔬菜来吃,等熟透了以后,瓜皮的颜色是黄色的,每个瓜的重量大概在5千克左右,个头相对比较大。重量要比长蔓西葫芦更重一些,形状方面也不一样,但是在营养价值方面要高过长蔓西葫芦。
3、绿皮西葫芦
绿皮西葫芦也是西葫芦中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这种种类的西葫芦它的蔓茎非常长,要比长蔓西葫芦还要长很多,最长的可以达到三米,而且也较粗,它的直径在两厘米左右。绿皮西葫芦的颜色是绿白色的,它的表皮非常的光滑,看起来色泽非常艳丽,每一个绿皮西葫芦的重量大概在3千克左右。绿皮西葫芦不仅看起来非常美观,而且它的食用价值非常高,用它不仅能做成一些菜肴,还可以将其入药来治疗病症。
是瓠瓜 。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 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
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扩展资料:
1、日用
瓠瓜作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瓠瓜开口做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使用,最常见的是用来装水或装酒的水壶或酒壶,也可用来舀水、淘米、舀面、盛东西等。在古代瓠瓜还被用来盛药。
它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不致损坏变质。另外,瓠瓜还能制成舟和农具,甚至被制成火器,在战争中使用。
2乐器
在古代,瓠瓜是制作乐器的重要原材料,其价值不亚于丝竹。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有葫芦笙。”后来晋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则漆其里。”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
参考资料来源:-瓠瓜
西葫芦是角瓜,两者没有区别。
之所以角瓜又被叫作西葫芦,是因为这种植物的中文学名叫作角瓜,西葫芦只是它的别名。
受地区以及文化的不同影响,南方大多数人叫此植物西葫芦,而北方多称角瓜,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北方人会把西葫芦称作西葫,以至于人们以为他们懒得把芦字说完。
当然角瓜的别名不仅仅只有西葫芦和西葫,它还被命名为白瓜、小瓜、番瓜美洲南瓜、菜瓜等等。
生长习性:
温度:
为瓜类蔬菜中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种类,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至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至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至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
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至25℃最佳,早熟品种耐低温能力更强,根系伸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
光照:
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
湿度:
喜湿润,不耐干旱,特别是在结瓜期土壤应保持湿润,才能获得高产,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
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肥料需肥量较大,生产1000kg商品瓜,需肥折合氮3.9至5.5kg,五氧化二磷2.1至2.3kg,氧化钾4至7.3kg。
西葫芦是南瓜属中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一个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是Vegetable marrow(通常指商品瓜为灯泡形种类)、Cocozelle(通常指花脐部略膨大的圆柱形瓜种类)和Zucchini(通常指柱状种类)类型,最早引入中国大面积种植的常规品种“阿尔及利亚”就属于Vegetable marrow类型。Scallop(飞碟瓜)和Acorn(橡树果)类型的品种中国引进种植得并不多,而这两种类型的品种主要是以食用成熟果为主,一般来说品质较好,在欧美国家主要供烘焙食用。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刚刚获得全美选拔赛金奖(All-America Selection,AAS)的Cornell’s Bush Delicate品种也属于西葫芦种,成熟瓜长圆柱形,瓜面为奶油色带有绿色细条纹,瓜肉厚,橙黄色,含糖量高,质地细腻,口感好,较抗白粉病,是西葫芦中之极品,中国目前还没有报道引入这种优质的种质资源。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西葫芦品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青一代品种,该品种也是中国培育的第一个杂交一代西葫芦品种,具有生长势稳健、早熟、瓜码多、产量高等优点,适合露地和各种保护地种植。进入21世纪,国内西葫芦育种成绩斐然,西葫芦育种逐步转向专用品种的选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了适合早春保护地及露地种植的京葫1号、京葫2号、京葫3号及适合冬季温室生产的京葫12等京葫系列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了中葫系列西葫芦品种,另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还育成了京香蕉、京珠等香蕉形西葫芦和圆形西葫芦等特色品种。此外,在此期间国外品种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法国Tezier公司的冬玉西葫芦品种以其耐低温性突出的优点成为中国冬季日光温室的主流品种,美国Seminis公司的碧玉、绿宝石等品种以其外观好、产量高等优点突出,在中国已具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中国的一些地方品种如阿尔及利亚花叶、黑龙江小白皮、北京一窝猴、太原大黑皮、敦化大粒籽用西葫芦等都是具有某些突出优点的地方种质资源,它们还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下面就上述优异种质资源作一简要介绍。
1.阿尔及利亚花叶
1964年引入中国。短蔓品种,早熟。蔓长30~50cm,株型直立紧凑。叶片中等偏小,叶脉两侧布有许多不规则的银灰色块状斑点,叶柄中等长、中等粗细。茎秆中粗、深绿色,节间短缩。花瓣深黄色,在主蔓第4~5节着生第一雌花,雌花多、易坐瓜。瓜筒形,瓜柄端较细。嫩瓜浅绿色带网纹,老熟瓜橘黄色,最大瓜一般长27~33cm,最粗部位横径14cm左右,瓜肉淡黄色,厚2~2.5cm,瓜重1.5~2.0kg。种子较小,千粒重100g左右。该品种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早熟、结瓜多。但植株生长势较弱,抗病毒病和白粉病能力差,瓜瓤大、瓜肉薄、肉质松,不耐贮存。
2.黑龙江小白皮
矮生类型,早熟。蔓长50cm左右,半匍匐类型。叶片小,叶色绿,叶柄较细、较短。茎秆中粗、浅绿色,节间中长。花瓣淡黄色,较大,在主蔓第4~5节着生第一雌花,此后每隔2~3片叶又出现雌花、易坐瓜。瓜长筒形,粗细均匀。嫩瓜浅白绿色,老熟瓜白色略显淡黄,瓜长23~30cm,最粗部位横径10~12cm,瓜皮表面光滑,瓜肉乳白色,厚2.0~2.5cm,瓜重1.5~2.0kg。种子较小,千粒重95g左右。该品种早熟、容易结瓜,但植株生长势较弱,产量低,抗病毒病和白粉病能力差。
3.太原大黑皮
短蔓品种,中早熟。蔓长50cm,株型直立紧凑。叶片中等偏大,叶脉两侧布有少量不规则的银灰色块状斑点,叶裂刻不深,叶柄中等长、中等粗细。茎秆中粗、浅绿色,节间较短缩。花瓣深黄或淡黄色,在主蔓第5~7节着生第一雌花,雌花多、易坐瓜。瓜长筒形,瓜柄端略细,瓜柄短。嫩瓜油绿色带不明显细网点,老熟瓜皮为深绿色,有8条浅纵棱。最大瓜长40~50cm,最粗部位横径16cm左右,瓜肉淡黄色,肉质致密,厚4.0~4.5cm,瓜重3.5~5.0kg。种子较大,千粒重125g左右。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瓜体大,肉厚,较耐病毒病和白粉病。
4.北京一窝猴
短蔓品种,早熟。蔓长50~60cm,植株半匍匐状。叶片中等大小,叶脉两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银灰色块状斑点。节间较短缩。花瓣黄色,在主蔓第5~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节均有雌花、易坐瓜。瓜筒形,嫩瓜浅白绿色,老熟瓜淡黄色,瓜长35~40cm,最粗部位横径13cm左右,瓜面平滑,有不明显的纵条棱,瓜肉淡黄色,厚3.0cm,瓜重2.5~3.0kg。种子中等大小,千粒重105g左右。该品种与异名的懒汉葫芦和一窝蜂西葫芦,性状表现大致相同,似为同一品种。
5.敦化大粒籽用西葫芦
属长蔓、大瓜种,中晚熟。蔓长4.0m左右,生长势中等。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第12节左右。瓜近圆形,纵茎12cm,横茎15cm,瓜肉厚1.2cm,平均瓜重1.5kg左右,瓜皮绿色带网纹,部分微显黄色,瓜面有不明显的纵棱,以收获老瓜和食用瓜子为主要用途。种子较大,千粒重130g左右。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耐热,较耐病毒病和白粉病。结籽多,种子产量900kg/km2。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