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吃红椒会不会上火

时间: 2023-03-11 20:18:40

吃红椒会不会上火

辣椒是属于辛辣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在吃完辣椒之后,脸上就会出现痘痘,从而影响到外观。那么这是不是上火的表现呢?又该怎么预防吃红椒上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吃红椒会不会上火

吃红椒一般来说是不会上火的,除非你吃的红椒太多了,那么就很容易上火了。主要原因是,辣椒的成分会刺激人的肝脏,导致肝脏上火。其实红椒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食物纤维、蛋白质等等的营养元素,但是也不能大量的食用。

吃辣椒的误区

1、很多人都认为辣椒是开胃的食物,所以在烹饪的时候,会食用大量的辣椒,其实不然,大量食用辣椒会破坏我们的神经末梢的灵敏性,那么长年累月,就会使得肠胃的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炎症,那么肠胃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时常会疼痛。

2、还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很多人都认为吃辣椒可以减肥,虽说辣椒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但是也是有限的,所以减肥效果并不理想。

3、现在癌症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那么就有说法,吃辣椒可以很好的预防癌症,其实这说法是错的。反而会导致口腔癌症,可想而知,错误的理念会给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

吃辣椒不上火的小妙招

1、鲜辣椒代替干辣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食用干辣椒,可以用鲜辣椒进行代替。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体内的火气,这是因为在烹饪的时候,鲜辣椒经过高温烹饪,它所含的辣味就会大大的降低。而且大料之类的调料也尽量少投放,那么就会很好的降低火气。

2、主食吃粗粮:我们很多人在选择主食的时候,都会选项细粮,因为好吃,其实应该多多选择粗粮比较好。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是非常丰富的,从而可以很好的预防便秘,促进肠胃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多吃玉米、地瓜。

3、和凉性食物一起吃:因为辣椒是属于热性的,所以很容易导致肝脏上火,那么与凉性食物一起吃的话,就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从而清热体内的火气。可以选择苦瓜、百合、黄瓜等等的食材。特别适合肠胃热的人食用。

4、多喝汤水或者水:当我们吃完辣椒之后,经常会觉得体内缺水,嘴唇较干燥。这个现状就表明了,体内是缺水的,那么就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我们可以喝青菜汤,还可以喝牛奶。

5、餐后吃水果:我们在吃完辣的时候,就去多吃一点酸味的水果,因为酸味的水果含有丰富的鞣酸,这种物质可以刺激肠胃的胃酸分泌,从而帮助体内去除燥热。可以多吃石榴、香蕉、山楂、葡萄等等。

很多人对于辣椒,那是爱不释手,夸张到每顿吃饭都要吃辣,无辣不欢。但是长期吃辣,会引发肠胃的不适,从而引发上火,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确的食用。

吃辣椒为什么会上火?什么原因?

本文来自:日报

吃辣椒“上火”

辣椒是很多人的钟爱。

但是,吃辣度很辣的辣椒后,口腔黏膜会感觉火辣辣的疼,甚至会肿胀。

之后,还会导致反酸、胃疼,肛门也会感觉辣疼。

在患有痔疮的患者还会诱发痔疮出血,甚至没有痔疮的人也可以引发直肠出血。

即使是没有损伤的完整皮肤,接触到辣椒素也会感受到火辣辣的疼。

这些,在民间统称为吃辣椒导致的“上火”。

很多人纠结于吃辣椒后造成的这些“刺激”是不是“上火”?“上火”是不是科学?

其实,这并没有必要。

只要以上所描述的吃辣椒的“刺激性”症状是真实的,将之称为“上火”、“上炎”、“上焱”,或者其他任何名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如同,对面的你,被人称为“李伟正光”,你父母却喊作“三娃子”,你不还是你嘛。

辣并非是一种味道

辣椒为什么具有这么剧烈的“刺激性”呢?

现在已知辣椒的这种强烈刺激性是由辣辣椒中的辣椒素造成的。其实,早在1876年就有科学家将辣椒素分离出来,到1920年已经确定了其化学结构是一种香草素。

在我国,辣或者称辛一直被作为五种经典的味道之一,即所谓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在国外,辣从来就不是一种味道,而被认为是一种热痛感觉。

无论是不是一种味觉,辣椒素这种强刺激性的分子机制(即所谓科学性)却一直没有搞清楚。直到,1997年辣椒素受体被成功克隆。

因为辣椒素从化学结构上属于香草素,因此,这种受体最初被命名为香草素受体VR1,俗称辣椒素受体。

进一步研究发现,VR1受体本质上是一种阳离子通道,而具有类似结构的阳离子通道并非只有VR1一种,而是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超家族,被称为瞬时受体电位(TRP)受体家族。按照结构特征和发现顺位,辣椒素受体最终被命名为TRPV1。

现在已知,TRPV1被辣椒素激活,引发钙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电信号沿神经上传经丘脑中继在皮层产生热和疼痛感觉。

因此,已经从科学上证实,辣不是一种味觉。

辣椒素为什么能引起“上火”呢?

网上有关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但是,似乎没有一篇所做的解释是科学的。

那么,吃辣椒“上火”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呢?

上文已经介绍,TRPV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作为一种受体,可以激活它的配体不止辣椒素一种,而是可以被包括热(体外实验确定的温度阈值是>42)、酸(PH<5.9)、乙醇、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大蒜素、姜油等几十种已知的物质和因子激活。

而且,TRPV1与TRP家族其他成员一起,在体内分布广泛,充当广泛的感受器的作用,比如温度感觉。

我们过去学的教科书上说,我们的皮肤和粘膜,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分布着专门感知各种刺激的感受器。比如,有温觉感受器,疼觉感受器,牵张感受器等等。事实上,过去,并没有搞清楚这些感觉产生的分子结构与机制,书上那么说只是编出这些容易理解的东西来忽悠学生罢了。

甚至,直到今天,感觉产生的确切机制也不明确。

但是,已知,感觉产生于初级感觉神经元(所谓感觉神经末梢)轴突末端上的一些受体,比如TRP超家族,接受各种刺激转化而来的神经电信号。

其中,初级感觉神经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感受具有伤害性的刺激,称伤害性感觉神经。神经纤维是直径较细的没有髓鞘的C型纤维为主,由于对辣椒素的刺激敏感,早期还被称为辣椒素敏感的神经。另一类感受不具有伤害性的刺激。

虽然,TRPV1在体内很多组织都有分布,但是,已经被免疫组化学研究证实广泛分布在很多伤害性感觉神经纤维。

辣椒素敏感的这些感觉神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还是肽能神经。受体被激活后除了产生电信号上传产生感觉,还会分泌一系列神经肽类物质。

现在已知,这个神经肽系列是一个很长清单。其中有几种经过深入研究,其作用有了生日了解。比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产生血管扩张作用,导致充血。P物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和水肿。神经激肽可以刺激产生疼痛。这些神经肽共同作用,表现为炎症反应典型的“红肿热痛”,被称为神经源性炎症。

就是说,辣椒素可以直接引发受刺激部位发生炎症,这就是辣椒素导致上火背后的科学。

神经源性炎症

神马?我难道学了假的教科书!炎症反应不是免疫系统的专利吗?有人居然敢如此僭越,绕开免疫系统擅自发动炎症战争?

其实,不必如此大惊小怪,神经源性炎症并非新鲜事。

早在1个世纪之前的1901年,就有科学家通过电刺激脊髓背根神经节引发支配区域皮肤的红肿现象,提出与免疫反应无关的神经源性炎症的概念。

但是,由于没有办法找出其分子机制,因而,一直被人们束之高阁。

神经源性炎症再次得到重视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细胞机制和递质的确定,特别是1995年有科学家使用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模拟出炎症反应以后。

什么是神经源性炎症呢?

简单来说就是,任何被初级感觉神经识别为可能造成现实的或潜在伤害的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刺激神经元产生神经肽,这些神经肽从神经末梢释放,不需要经过免疫系统就可以直接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血浆渗出增加,表现出炎症反应典型的“红肿热痛”。

辣椒素受体分布与辣椒素上火的表现

辣椒素在体内会被脱氢代谢,因而自然状态下,刺激性辣椒素和辣椒素类物质只能接触激活皮肤,和消化道、气道和眼睛结膜等粘膜下感觉神经纤维表达的TRPV1受体。

存在TRPV1,同时还可以表达炎症反应神经肽,即可以接受辣椒素刺激引发神经源性炎症的感觉神经广泛分布在口腔粘膜,食道、胃、小肠、结肠和直肠粘膜以及平滑肌间神经,以及一些非神经组织。

就是说,辣椒素可以刺激整个消化道粘膜产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甚至可以表现为出血。尤其是直肠,TRPV1分布密度是结肠的很多倍,因而对辣椒素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刺激出现出血。这就是吃辣椒引发痔疮出血的原因。

口腔黏膜、肛门部位神经属于躯体感觉神经,受辣椒素刺激可以直接产生火辣辣的热痛觉。

虽然,食道、胃、小肠、和结肠直肠属于内脏神经支配,辣椒素刺激不直接产生热痛感觉。但是,神经源性炎症可以增加这些部位的疼痛敏感性,敏化其他刺激产生的内脏疼痛。

比如,吃辣椒后,胃和食道粘膜对酸伤害更敏感更容易引发烧心、胃疼等症状。同样的,在胃肠道存在其他炎症性疾病,比如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时,吃辣椒就会增加这些疾病的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神经源性炎症轻微,而且是一过性可以自愈的,吃辣椒后的这些症状并不说明原先的疾病就加重了。就是说,辣椒素刺激并不真正加重疾病。

胃肠道平滑肌肌间神经TRPV1被激活还可以增加平滑肌运动,明显时可以导致吸收不良,没有被充分消化吸收的物质进入结肠,引发渗透性腹泻。这是有些人吃辣椒可以引发腹泻的原因。

吃辣椒“上火”不需要“下火”治疗

辣椒素引发、TRPV1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是身体对于被识别为可能存在伤害性的物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与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共同参与构成身体主要的防御体系。

但是,不同于免疫反应介导的感染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炎症,神经源性炎症通常是暂时的、反应轻微、不需要任何治疗会很快过去。

而且,除了TRPV1拮抗剂外,也没有任何药物和方法治疗。

因而,凡是宣称可以治疗吃辣椒“上火”的任何“下火”药物和方法都是忽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