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大米的功效与作用大米的营养价值大米怎么吃大米的宜忌人群大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孕妇可以吃大米吗食用大米的注意事项吃大米会胖吗经常吃大米湿气重吗大米之所以拥有“五谷之首”的称号,是因为其富含的营养价值之高和功效作用之广,作为南方人民的主食,其所含有高达90%的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可估量。但是大米要怎样吃呢?食用大米我们应该有什么忌讳呢?对于诸类问题,请详看以下祝由网养生网对大米的问答。
大米的功效与作用
1、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从中医的角度看,大米之所以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是因为其性甘味平,人们多食能令人“强身养颜”。
2、婴儿辅助饮食
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大米熬成米粥饮用,不仅能补中益气,还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所以一般人们喜欢把它拿来做婴儿辅助饮食,用米汤充奶粉,奶粉中的酪蛋白便变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
3、护肤养颜
大米之所以可为我们的肌肤补充所缺失水分,达到补水保湿美颜的效果,是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谷维素、蛋白质、花青素等。
4、止咳,防便秘
“晨起食粥”以生津液,这是古代养生家所倡导的。因此,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不仅能使皮肤干燥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还能使咳嗽、便秘患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大米的营养价值
大米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其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并且营养价值高。
1、淀粉是大米所含高达75%左右的碳水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
2、米谷蛋白是大米蛋白质主要成分, 而大米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相对于小麦、大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而言,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高,消化率66.8%-83.1%。
3、大米中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和蛋白质外,还含有比例为1.3%-1. 8%脂肪含量,并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4、虽然大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蛋白质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的,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所以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高。
大米怎么吃
人们日常吃大米是把其做成米饭来食用的。大米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用火煮米是讲究煮到水沸腾了大米属于有些快熟了的状态下把多余的米水倒掉之后再用小伙慢煮至完全熟。
其二,用电饭煲煮,首先第一步用电饭煲把大米淘洗两次之后倒掉,其次按其米量向电饭煲中倒进煮米的水。最后按下煮饭开关即可,这样生米就可煮成熟饭食用。
大米还可以熬成米粥饮用,用现磨鲜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同时还可以为体弱患者作为主食饮用,增强体质,快速恢复健康。
大米的宜忌人群
虽然大米拥有超高的营养价值而作为我们人人能食的谷物,但是其中所含的淀粉含量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肺燥咳嗽、阴虚发热、痈疖疔毒、鼻衄、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的人群宜忌多食。
大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大米不能和蜂蜜同食,因为会胃痛,谨慎食用。
2、大米不能和蕨菜同食,因为会降低维生素B1的消化吸收。
3、大米不能和薏仁同食,之所以会引起营养流失、腹泻的不良后果,是由于薏仁性凉。
孕妇可以吃大米吗
孕妇可以吃大米,孕妇吃大米一般把大米熬成粥来喝,有很多优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一般人们会把大米熬成米粥供孕妇食用会增加食用来缓解因为孕妇因为呕吐等早孕反应而导致的胃口差、食欲不振现象,从而增加食欲。
2、因大米中所含的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孕妇吃米汤可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缓解便秘。
3、大米中含有促进胎儿的大脑、骨骼发育所需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所以孕妇吃大米既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胎儿发育。
食用大米的注意事项
1、注意其保质期和保质要求,一般大米保质期只有三至六个月,南方由于雨水多而使其保质期更短,一般大米宜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2、煮米粥是调和脾胃,促进胃液分泌而促消化最佳方式。
3、煮米饭时蒸饭比“捞饭”更为营养。且切忌不要加会破坏维生素B1的碱。
4、虽然每一天任何时间和米汤都是最佳时间,但最好是现煮现喝,且早晨空腹喝效果最好。
6、强调粥、饭现煮现吃最好,因其久置了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和香气都会有流失。
吃大米会胖吗
经营养专家鉴定,吃大米其实不会发胖。因为生米煮成熟米饭之后其热量是比较低的。把其做成稠粥,热量就更低了。除非在米饭中加入含油脂的配料(如油炒饭)。虽然大米含有75%左右的淀粉,但其脂肪含量却极低。
所以说,吃大米不会发胖,反而它还可做为人们减肥的优良食物。因为比起饼干、糕点之类高热量食物来说,大米油脂含量太少了,一般吃了都不会发胖。
经常吃大米湿气重吗
人引起湿气重的主要原因是脾虚,虽然大米和薏米作用相似,都可以去湿,但是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米是水稻植物,起生长环境靠水而生,故性而偏寒,所以脾胃虚的人多食会不益于健康。
经过上诉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大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大米作为“五谷之首”,是世界上一半人口主食。看其在饮食届的地位如此之重,关注大米的知识问答,关注生活中的饮食健康,方能为我们铸造良好的体质和幸福的生活。
导语:大米的营养价值与功效有哪些?以下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米的营养价值与功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大米的营养价值:
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2、米饭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胃消食功效。
3、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适宜人群:
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的`人群。
中医食疗:
1、补中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2、健脾养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3、聪耳:补充血清钙,防止听力过早衰老,出现耳聋。
4、明目:可预防治疗眼部干燥、视力模糊、结膜充血,视神经炎、双眼下垂、瞳孔扩大、近视等眼部疾病。
5、止烦: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6、止渴: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
7、止泻: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症状是: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
生成过程
1、煮饭时,加少量食盐、少许猪油,饭会又软又松;滴几滴醋,煮出的米饭会更加洁白、味香; 2、加热时间过长,维生素B1损失会超过30%,如果撇去米汤水,维生素损失超过40%; 3、米饭做夹生了,可倒点米酒,再煮一会便可改善; 4、蒸剩饭时,可往水里放点食盐,吃时口感像新饭; 5、做米饭最好用“蒸”,蒸饭比“捞”饭多保存5%的蛋白质,18%的维生素B1,焖饭也有利于保存营养。
哪些人群适宜食用米饭?
母婴,儿童青少年,老人,职业人群,更年期妇女,久病体虚人群
大米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主食,同时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称誉为“五谷之首”,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大米到底具有哪些营养价值?
1、谷维素。大米中特有的成分谷维素,被称为“美容素”,是植物行的黑色素抑制剂,性质温和,无副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提高肌肤末梢血管循环机能作用,进而防止肌肤被裂和改善肌肤色泽。
2、淀粉。大米约含百分之七十淀粉,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及可溶性糖。籼米、粳米中含支链淀粉较多,易溶于水,可被淀粉酶完全水解,转化为麦芽糖;而糯米含支链淀粉较少,因此只有百分之五十四能够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3、大米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成分,能够给人体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即便其含量不高,但是总体来说,不负其“五谷之首”的称号。
4、大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给人体补充较多的营养素,维持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行。
5、大米中含有的蛋白质比例,是所有谷类中最高的,虽然其营养比不上动物蛋白质,但是它又比较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也因此更受人们的欢迎。
6、大米中含有的脂肪不高,将其作为主食,会比面食更利于减肥。
7、维生素和无机盐。稻米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无机盐,如钙、磷、铁等,其中粳米比糯米磷含量高,钙含量低。值得指出的是糙米由于含较高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不仅有预防脚气病的食疗效果,对维持人体血糖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从中医上来讲,大米还有这健脾胃、补气通血脉的功效,食用之后能使人耳聪目明,肺部有亏损者、便秘者早晚食用大米熬制成的粥,症状会得到缓解。
另外,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缓解皮肤干燥的功效,若是在熬粥时加入梨, 养生 效果更佳。除了美肤,大米中含有的稻糠甾醇还有这极好的锁水补水的作用,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也不用担心肌肤缺水了。大米中的这种成分,能够保持肌肤表面的水分,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肌肤充满水分,肌肤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滋润而有弹性了。另外,大米中的这种成分,还能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能预防皮肤炎症,防日光照射后形成的红斑,对抗肌肤衰老的功效。
以上就是大米中所富含的营养价值,希望对大家所有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