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基围虾对健康有好处,这是非常健康的一种食物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吃基围虾来促进健康,特别是能够帮助我们起到一个滋补的作用,是有助于我们健康的,但是吃基围虾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特别要清楚宜忌人群,一起看看基围虾的情况。
基围虾作为非常健康的一种水产品,实际上这样的食物对于我们一般人群来说都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是很适合吃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无力的人群来说,就更适合食用基围虾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另外,基围虾富含了钙质,十分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因此在平时我们完全可以经常去吃些基围虾。但是吃基围虾的时候也会有禁忌人群,首先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另外虾为动风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这些人群吃基围虾,反而会导致健康受到影响。
在了解了基围虾的宜忌人群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会处理基围虾的方法才行,学会吃基围虾才会有助于我们健康,首先,要先用水冲洗外壳,至于虾线里的只能挑虾线了,从虾头数起第4或5节处用牙签横着挑就可以把虾线挑出。而且我们实际上烹饪基围虾的时候,只要剥去虾身部分的虾壳,留下虾头和虾尾,在剥去虾身部分的背部剪开一条口子,去掉虾线,挑挤出虾头中胃的残留物,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健康的去吃基围虾,大家需要进行尝试。
吃基围虾是有助于我们健康的,在平时很多人都爱吃基围虾,这样就可以有助于我们补充营养,是对健康有好处的,但是吃基围虾的时候首先要小心宜忌人群,同时对于基围虾在吃的时候要注意的细节,也是我们要清楚才行的。
一、不能与虾同时食用的食物列举如下:
1、果汁
果汁(特别是橙汁,梨汁等)含维生素C较多,如果吃虾还同时饮用果汁,则易出现维生素C过量中毒现象。
2、黄豆
黄豆富含蛋白质,黄豆有助消化的功效,但是和虾同时则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3、红枣
红枣富含维生素,同食红枣和虾则会使红枣中的维生素将虾或虾皮中的五氧化二砷还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从而引起中毒。
4、金瓜
瓜性寒,味甘,具有下气平喘,清热利痰之功效。但是虾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祛痰抗癌等功效;若二者性味功效相左,同食会引起拉痢(比拉稀还厉害的一种病症),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损伤。
5、猪肉、鸡肉
虾不可同猪肉、鸡肉同食,同食会产生肝肾衰竭。史书《饮膳正要》记载:“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
二、不能吃虾的人列举如下:
1、哮喘患者。刺激喉及气管痉挛。虾属于发性食物。子宫肌瘤患者不能吃虾、蟹等海鲜发物。
2、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应少吃海鲜,因为含碘较多,可加重病情。平日吃冷凉食物容易腹泻和胃肠敏感的人应当少吃海鲜,以免发生腹痛、腹泻的状况。
3、痛风患者患有痛风症、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的人不宜吃海鲜,因海鲜嘌呤过高,易在关节内沉积尿酸结晶加重病情、
4、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起疙瘩等等,食用小龙虾。
5、孕妇和乳母应当少吃海鲜,因为目前我国海产品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含汞量普遍超标,而汞可以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
人民网-吃虾注意5禁忌 教你辨别虾的新鲜度
人民网-虾有哪些营养价值 哪些人不宜吃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吃虾吧,那么你知道虾的做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虾的做法功效禁忌及挑选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虾的做法大全
油爆大虾
原料:活大河虾350克。
辅料:酱油20克,葱段2克,醋15克,白糖25克,熟菜油500克,绍酒15克。
做法:
1、将虾剪去钳、须脚,洗净沥干水。
2、 炒锅下菜油,旺火烧至九成热(冒起青黑色的烟),将虾入锅用手勺不断推动,约5秒钟即用漏勺捞起,待油温回升到八成热,再将虾倒入复炸10秒钟,使肉与壳脱开,用漏勺捞出。
3、将锅内油倒出,放入葱略煸,倒入虾烹入绍酒,加酱油、白糖及少许水,颠动炒锅烹入醋,出锅装盘即成。
温馨提示:
鲜活大虾应是大小均匀。用旺油两次速炸,烹以调汁,使虾壳爆裂突起。
菜品特点:
"油爆大虾"成菜虾壳爆裂突起,艳红挺括,是壳红艳松脆,若即若离,入口一舔即脱,虾肉鲜嫩,加重带甜酸,风味独特。
陈皮河虾
原料:河虾250克,九制陈皮15克。
辅料:糖35克,盐、味精各5克,黄酒5克,葱末3克,姜未2克,麻油2克,精油500克,汤50克。
1、剪去河虾的须,洗净后滤干水分;陈皮切成末。
2、油锅烧热,放入河虾,用旺火热油爆熟后立即捞出。
3、锅留底油,放入葱、姜煸香,加入酒、汤、盐、糖、味精、陈皮和虾,用中火慢慢地收汁,最后滴上麻油,出锅装盘。
温馨提示:
爆虾需旺火热油,一次爆成。
菜品特色:
肉嫩味鲜,略带陈皮酸甜。陈皮油爆虾是油爆虾口味的拓展。
二、虾有哪些功效作用
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但又无腥味和骨刺,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那么大家知道虾的功效与作用吗?
1、增强人体免疫力
虾的营养价值极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补肾壮阳,抗早衰,可医治肾虚阳痿、畏寒、体倦、腰膝酸痛等病症。
2、通乳汁
如果妇女产后乳汁少或无乳汁,鲜虾肉500克,研碎,黄酒热服,每日3次,连服几日,可起催乳作用。
3、缓解神经衰弱
虾皮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海虾是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海虾中含有三种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4、有利于病后恢复
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5、预防动脉硬化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6、消除“时差症”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三、虾的禁忌人群
虾的禁忌人群
有一部分人群对于虾的食用有着过敏的症状,那么证明食用虾有许多的禁忌,那么你的身体适不适合吃虾呢,虾的禁忌人群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虾的禁忌人群吧!
1、虾为动风发物,患有皮肤湿疹、癣症、皮炎、疮毒等皮肤瘙痒症者以及阴虚火旺者忌食。
2、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
3、大量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避免吃虾。
温馨提示:
1、虾中含有20%的蛋白质,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鱼、蛋、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虾和鱼肉相比,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并不高,但却是营养均衡的蛋白质来源,另外,虾类含有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虾的甜味就越高。
虾和鱼肉禽肉相比,脂肪含量少,并且几乎不含作为能量来源的动物糖质,虾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丰富的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牛磺酸,虾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等成分。
四、虾要怎么挑选
挑虾是一项技术活,市场上的活虾死虾要怎么一眼看出呢?虾要怎么挑选呢?只要掌握了5点就可以轻松挑选,分别是优质白虾的体表、体现、味道、肉壳和颜色。
1、体表。 鲜活的虾体外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但当虾体将近变质时,甲壳下一层分泌黏液的颗粒细胞崩解,大量黏液渗到体表,摸着就有滑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
2、体形。 新鲜的虾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而不新鲜的虾,头与体、壳与肉相连松懈,头尾易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
3、味道。 新鲜的虾有正常的腥味,如果有异味臭,则说明虾已变质。
4、肉壳。 新鲜的虾壳与虾肉之间黏得很紧密,用手剥取虾肉时,虾肉黏手,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新鲜虾的虾肠组织与虾肉也黏得较紧,假如出现松离现象,则表明虾不新鲜。
5、颜色。 虾的种类不同,其颜色也略有差别。新鲜的明虾、罗氏虾、草虾发青,海捕对虾呈粉红色,竹节虾、基围虾有黑白色花纹略带粉红色。如果虾头发黑就是不新鲜的虾,整只虾颜色比较黑、不亮,也说明已经变质。
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酸结合形成鞣酸钙后会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营养价值
基围虾的吃法有许多种,清蒸基围虾能够很好地保留它本身的营养物质和滋味,能够补充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虾中含有三种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
虾的营养价值很高,全身是宝。虾脑,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脑磷脂等营养成分;虾肉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虾皮含有虾红素、钙、镁、锌、磷、钾等多种人类所需的营养成分;虾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
除此之外虾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所以,吃虾有利于身体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以上内容参考:-清蒸基围虾、-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