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是非常美味的食物。蛤蜊的肉是非常的好吃的,所以也是深受人群的欢迎。那么蛤蜊的药用价值和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蛤蜊的知识。
性味:咸,寒。①《嘉佑本草》:"冷,无毒。"②《日用本草》:"味咸,寒,无毒。"③《饮膳正要》:"味甘,大寒,无毒。"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蛤蜊是属于寒性的食物,所以胃寒的人群要少吃蛤蜊,因为会伤到胃,多吃会造成胃部疾病。
功能主治
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带,痔疮。①《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②《嘉佑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蛤蜊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有水肿问题的人群吃一些蛤蜊可以很好的帮助消肿,蛤蜊还能化痰,还能治疗黄疸,有腹胀问题的人群吃一些蛤蜊也是有缓解的作用的。
哪些人不适合吃蛤蜊
(1) 有宿疾者应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2)寒性胃痛腹痛者忌食。(3)女子月经来潮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4)受凉感冒者忌食。蛤蜊食用的注意事项是很多的,蛤蜊和芹菜最好不要一起食用,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蛤蜊是缓解腹胀的问题,不过与田螺同食会导致腹胀的出现,所以要注意一下蛤蜊和一些食物的相克。
上述就是关于蛤蜊的知识,从上述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蛤蜊的好处是很多的,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一下吃蛤蜊的方式,不然会引起一些伤害。吃蛤蜊的注意事项和不慎人群也为大家讲解了, 大家在平时在吃蛤蜊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才能更健康。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1、蛤蜊含有类胡萝卜素、脂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聚醚、无机化合物以及其它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凝血、保护心脑血管、解有机磷中毒、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2、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中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3、氨基酸种类组成及其配比较为合理,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消化,食用蛤蜊之后,可以为自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
扩展资料:
1、挑选技巧
买蛤蜊要选择张嘴换气的,这样的活蛤蜊吃起来更鲜美,而且尽量选择全身舒展的,吐沙比较均匀一些。不要选张开壳的,有些蛤蜊已经张开壳了,说明蛤蜊已经死亡,这样的蛤蜊炒熟后有股腥臭味。
2、清洗方法
将蛤蜊在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泥沙杂物会自动脱离,搓洗至水清。在干净的淡盐水中滴少许香油,用筷子将装蛤蜊的漏筐支在水盆中央,可让蛤蜊吐出大量泥沙,吐出的沙子直接沉底,再吸进去的水便是干净的,等到蛤蜊吐不出泥沙时即可。
-蛤蜊
蛤蜊知识介绍:
蛤(Clams)又叫蛤蜊,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
蛤蜊营养分析:
1. 蛤蜊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的营养特点;
2. 蛤蜊肉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3. 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蛤蜊补充信息:
1. 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贝类,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
2. 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3. 选购文蛤时,可拿起轻敲,若为“砰砰”声,则文蛤是死的;相反若为“咯咯”较清脆的声音,则文蛤是活的。
蛤蜊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2. 有宿疾者应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蛤蜊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蛤蜊肉性寒,味咸;
能滋阴、化痰、软坚、利水,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蛤蜊食物相克:
蛤蜊忌于田螺、橙子、芹菜同食。
蛤蜊做法指导:
蛤蜊等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蛤蜊最好提前一天用水浸泡才能吐干净泥土。
蛤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功效作用方面,蛤蜊含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物质,功效比药物更强。多吃蛤蜊还能解除某些烦恼症状。中医认为蛤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的功效。
此外,如将文蛤粉(炒)5克,冰片0.5克,枯矾1克,这三种原料一起研成细粉,吹入耳内,每日2次可以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食用蛤蜊时,要注意未熟透的蛤蜊以及一些贝壳类食品不要吃,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蛤为发物,有痼疾者要慎食,还有蛤蜊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