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鲥鱼的功效和适用人群(鲥鱼有哪些药用价值?)

时间: 2023-03-22 13:58:49

鲥鱼的功效和适用人群

鲥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鱼类食物了,我们许多的朋友们对于鲥鱼都是非常的喜欢吃鲥鱼的,并且鲥鱼的药用功效和作用也是非常多的哦,我们经常吃一些鲥鱼对于我们人体的保健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鲥鱼的功效和适用人群吧。

鲥鱼的功效与作用可能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对于想要健康养生类的人群是十分适合的,但是吃法也十分讲究,如果平常食用过于肥腻和脂肪较高的食物,食用鲥鱼是可以起到缓解的功效的。

鲥鱼的功效和作用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且经常服用一些鲥鱼也是可以帮助我们防止血管硬化的,所以建议老年人多吃一些鲥鱼哦。

适用人群

1、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儿及产妇食用;

2、多食发疥,故体质过敏及皮肤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红斑性狼疮、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肾炎、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

鲥鱼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食用,根据以上不适宜的人群,不能吃鲥鱼的人群也要避开,如果真的想要尝试鲥鱼,那么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适合食用鲥鱼,如果不适合食用,那么不要随意的过量食用哦。

鲥鱼这种食物吃起来口感是非常好的,深受人们的喜欢,尤其是孩子们更是非常的喜欢鲥鱼肉了,当然了,鲥鱼的吃法也是非常多的哦,我们经常吃一些鲥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馋,更是有着很不错的保健功效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经常吃一些鲥鱼。

鲥鱼有哪些药用价值?

鲥鱼,属鱼纲鲱形目鲱科。鲥鱼含蛋白质14.4%、脂肪11.1%、碳水化合物0.2%、无机盐1.8%。它的鱼鳞含油脂,具有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鲥鱼,性甘干,无毒,补虚劳”。

现代的药理研究和临床经验证明,干贝具有平肝明目、解毒生津的功效,可以医治虚劳伤惫、头昏眼花、阳痿早泄、补阴止血、月经过多、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等多种疾病。

鲥鱼是什么鱼

问题一:鲥鱼和响鱼是两种鱼吗?还是同一种鱼,实在不懂,请回复,谢谢你们,两种鱼类 。
响鱼 也称 鲞鱼 学名
锯腹鳓科 Pristigasteridae 鳓属 lisha 鱼类
下图为 长鳓 Ilisha elongata (鳓),俗称 曹白、鲞鱼、力鱼
体延长而薄,头中大,吻短钝,上翘,吻长明显短于眼径。口中大,向上倾斜而近垂直;上颌骨末端圆形且不延长,仅可达瞳孔之下方;下颔突出甚多。腹缘棱鳞胸鳍前12至26枚,胸鳍后13至14枚。臀鳍起点在背鳍后部1/2处鳍条45至50枚之间。胸鳍具在。体被圆鳞,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后部边缘光滑。背鳍与臀鳍基部具鳞鞘。身体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呈淡黄色,其他各鳍白色。体长可达40厘米。
鲱科 Clupeidae 鲥属 Tenualosa 鱼类
下图为 鲥鱼 Tenualosa reevesii ,俗称 迟鱼、生鳓、三来、锡箔鱼
体长而侧扁,体被锯齿状的圆鳞。口大,端位,呈一斜裂,上颌正中有缺刻。眼位于头的前部两侧,脂眼睑发达,遮盖眼的一半,背鳍和臀鳍基部有很低的鳞鞘,胸鳍和腹鳍各具一列长腋鳞。全身呈银白色,被侧苍黑色,尾鳍约略与头长等长。背鳍有软条18至20枚,无硬棘;臀鳍有软条18至20枚。一般体长40-50厘米,体重1到1.5公斤,最大可到4公斤。
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殖洄游期间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平时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饵,秋后入海长肥,直至性成熟。鲥鱼性急,游动、摄食速度颇为迅速,常因被障碍物撞伤而脱鳞死亡。

问题二:鲥鱼是什么鱼读音是“时鱼”吗出自快快查软件,写软件还可以,你可以下下来用用,望采纳。

问题三:鲥鱼属海鱼还是江鱼?鲥鱼有长江鲥鱼、长江三鲜(之一)之称。属于~鲱形目・鲱科・鲥属,在淡水中产卵繁殖,在大海中生活,分布于长江下游与海水接壤海域,东、黄、南海等海域均有有分布。
被列为~洄游鱼种类,属于~淡水鱼鱼种。

问题四:鲥鱼在海里叫什么鱼鲥(拼音:shí)鱼是潮江回济游性鱼类,栖于海洋,每年阴历五、六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九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鲥鱼,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濒临灭绝,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
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
腹: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1]
鲥鱼 - 生活习性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鲥鱼 - 地理分布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
鲥鱼 - 物种现状
鲥鱼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 物种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4.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药用如下:
《本草纲目》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
《日用本草》 :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

问题五: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鲥鱼别称迟鱼、时鱼、三来、三黎鱼、鲥刺。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香鱼别称香油鱼、瓜鱼、细鳞鱼、海胎鱼、仙胎鱼、秋生子。在日本香鱼又名鲇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处黄 *** 斑。香鱼吻端下弯,形成钩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上下颔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着生于皮上。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头部外均备有细小圆鳞。具脂鳍,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

问题六:鲥鱼潮汕话是什么鱼潮汕话也叫时鱼!时鱼肉香、细、有独特味道。细骨、毛骨多。食时应特别小心。

问题七:肫鲥鱼是什么鱼,好吃吗如图 ,
The Gizzard shad (American gizzard shad) 指向
鲱科 Clupeidae 真属 Dorosoma 鱼类
下图为 美州真 Dorosoma cepedianum
嘴小的; 下颌短。 最后的背鳍鳍条长的, 大约等于从吻尖到在之中的距离-胸鳍或超过; 臀鳍长的。 鳞片小的, 略微不规则的。 在鳃裂后面的一个深色斑点。
分布于西北大西洋(包括 北美洲五大湖流域至墨西哥湾河口)主要出现在在大河,水库,湖,沼泽,暂时的洪水水池,等等中的淡水,但是成鱼也发现于半咸淡水或河口或海湾的咸度水了,偏爱比较安静的开放水域。

问题八:鲥鱼属于海鲜吗?野生保护的,不属于海鲜,是江类的

问题九:鲥鱼在海中为什么鱼鲥(拼音:shí)鱼是潮江回济游性鱼类,栖于海洋,每年阴历五、六月间进入长江产卵,到九十月间再回到海中,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鲥鱼性猛,游击迅速,鱼鳞锋快,以此搏击其他鱼类,所以又称它“混江龙”。但又很娇嫩,一离水面,很快死亡,因此鲥鱼难得,鲥鱼,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濒临灭绝,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
头: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
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
腹: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
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1]
鲥鱼 - 生活习性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鲥鱼 - 地理分布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
鲥鱼 - 物种现状
鲥鱼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鲥鱼 - 物种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4.鲥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药用如下:
《本草纲目》称鲥鱼“肉,甘平无毒,补虚劳。蒸油,以瓶盛埋土中,取涂烫火伤,甚效。”
《日用本草》 :凡食鲥鱼,不可煎熬......>>

问题十:鲥鱼海里叫什么现在饭店里的鲥鱼都是美国鲥鱼不好吃的 长江鲥鱼早绝种了
鲥鱼和刀鱼一样是海里

鲥鱼红烧和清蒸好吃功效强

鲥鱼是很常见的一种鱼类,主要在长江下游地区,此鱼长24厘米左右,营养丰富,做法多多,那么,大家知道鲥鱼的做法有哪些吗,知道鲥鱼对人体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跟随一起来了解下吧。

鲥鱼的做法及鲥鱼的功效作用:

1.红烧鲥鱼:材料需要味精、白糖、酱油、盐、料酒、花生油、葱、姜、蒜、香油、淀粉、花椒、冬笋、香菇、鲥鱼。先把鲥鱼处理干净,在起锅放入油爆香葱、姜、蒜,然后鱼煎一下在烹入料酒,加配料、汤,调味。这时候慢火烧透入味,注意急火浇开,慢火炖至入味,在并用湿淀粉勾芡,最后加香油即可完成。红烧鲥鱼色泽红亮,鱼肉细嫩,口味鲜香。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尼克酸、脂肪、核黄素、钙、磷、铁均十分丰富。红烧鲥鱼的功效作用是温中益气、暖中补虚、清热解毒、疗疮。

2.清蒸鲥鱼:材料需要火腿、盐、香菇、味精、鸡粉、葱姜片、竹笋、胡椒粉、料酒、糖、肥肉片、鲥鱼、花生油、花椒、上汤。先把鲥鱼处理干净,不要去鳞,改刀腌制入味。在将鱼用开水烫1分钟,装盘,配料摆在鱼身上。将鱼入笼蒸熟取出,蒸好以后去掉葱、姜、花椒,倒掉多余汤汁。用上汤调味后勾薄芡,浇在鱼身上即可。清蒸鲥鱼注意蒸制火候。清蒸鲥鱼的功效作用是温中开胃、补益虚劳、强壮滋补、开胃醒脾。此外,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鲥鱼的做法、鲥鱼的功效作用,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说营养不良者、体质虚弱者、瘙痒性皮肤病者都可以选择吃鲥鱼,鲥鱼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疾病,还能够加强营养,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钙、磷、钾、碘、锌、硒等无机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鱼肉有暗色、白色肉之分,暗色肉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酶类等,味道较腥,如金枪鱼、沙丁鱼等;白色肉腥味较轻,如大黄鱼、比目鱼等。

二,鱼脑:富含俗称“脑黄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鱼脑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量。

三,鱼鳔: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鱼鳔含有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有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衰老的效能,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通常制成干品,称为鱼肚。鱼肚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有浓厚感。

四,鱼鳞: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都有一定作用,可做成鱼鳞冻食用。此外,鲥鱼和鳓鱼的鱼鳞含有一定的脂质和鲜味成分,烹饪时可不去鳞直接蒸制;带鱼鱼鳞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鸟嘌呤,吃时也不必刮。

五,鱼尾和鱼骨鱼尾:营养和鱼身的肉差不多。鱼骨确实有补钙的效果,但是一般人们吃得很少,鲨鱼的鱼骨可做成鱼骨粉。

六,鱼唇:多以鲟鱼、鲨鱼、鳐鱼上唇部的皮及连带组织干制而成,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

七,鱼眼:维生素B1和DHA的含量略高。

扩展资料:

五种人要少吃鱼

一,痛风患者。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而痛风则是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因此,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

二,出血性疾病患者。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但是,摄入过多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

三,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过多摄入会加重肝和肾的负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量吃鱼。

四,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扑尔敏、苯海拉明等为组胺受体拮抗药,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造成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过敏体质者特别是曾经因吃鱼虾类食物发生皮肤过敏的人应慎吃鱼,以免再次引发过敏。

人民网-鱼鳞增强记忆 剖析一条鱼的全部营养价值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