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粱米,大家可能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高粱米在我们生活中食用的范围比较广,用高粱米做成的一些保健食疗方深受欢迎,那么高粱米有哪些美味保健吃法呢?这是很多朋友都比较想要了解的,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各位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高粱红枣甜糕
食材:准备一斤高粱米粉,半斤面粉,五十克红枣,半斤白糖。
做法:先将高梁粉、面粉、白糖、发酵粉混合后,加入适量温水,和成面团,发酵。再红枣洗净,一切两半,去核。将发酵好的面团制成大块,上面插入红枣,放入蒸笼内蒸至香熟,取出切成小块,装盆即可。
功效:高粱红枣甜糕吃起来香甜松软,不仅可以调脾健胃,还可以健腰壮骨。
高粱南瓜饼
食材:准备五斤高梁粉,两斤南瓜,精盐、葱花、精制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高粱粉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和成稀面糊。再将南瓜洗净、去皮,擦成细丝,放人面糊盆内,加入盐、葱花,调匀。然后将平锅放油烧热,用勺盛面糊倒入锅,用铲整成饼形,两面烙黄,出锅即可食用。
功效:高粱南瓜饼吃起来比较松软,而且可以利水利湿,强健脾胃,胃口不好时服用还能开胃。
高梁豆沙饺
食材:准备一斤高粱粉,半斤赤豆沙,红糖、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红糖加入赤豆沙中,拌匀成馅。接着,高粱粉加水,和成面团,做成饺皮子皮,然后包入豆沙馅,投入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即成。
功效:高梁豆沙饺吃起来甜润味美,可以健脾利水,平时胃功能不好的人经常食用,可以养胃。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高粱米的保健食疗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实际情况需要来选择服用,制作的方法,可参照上文的介绍来进行,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要保证高粱米以及其它选材的优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制作出的保健食疗效果好。
高粱,俗称蜀黍、芦稷、茭草、茭子、芦穄、芦粟等,属于禾本科高梁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高粱的种类甚多,按高粱穗的外观色泽,能够分为白高粱、红高粱、黄高粱等,按品种及其性质可分为粘高粱及其粳高粱。高梁的果实称为高粱米,通常含淀粉60%一70%。每100克高梁米中含蛋白质8.4克,脂肪2.7克,碳水化合物75.6克,钙7毫克,粗纤维0.3克,灰分0.4克,钙17毫克,磷188毫克、铁4.1毫克,硫胺素0.14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0.6毫克,维生素B1 0.26毫克、维生素B2 0.09毫克。每百克高粱米的发热量为1525.7千焦耳。高梁中含的脂肪及铁较大米多,高梁皮膜中附有一些色素及其鞣酸,加工过粗,则饭红色,味涩,不利蛋白质的汲取消化。
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又称红粮、蜀黍,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和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及其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及其软质。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高粱籽粒附有的丹宁,绝大部分存在于种皮及其果皮中。丹宁有涩味,阻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汲取,容易导致便秘。为了清除丹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碾制高粱米时,应尽可能将皮层去净。食用时,可通过水浸泡及煮沸,以改善口味及其减轻对人体的影响。
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其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少的,是一种不全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汲取。如将其与其他粮食混合食用,则可提高营养价值。食用以白色高粱米为最好,含丹宁最少,角质最多,食用品质好,磨粉及其做淀粉,粉质较好。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能够做米饭,也可磨粉及其制作多种面食。原粮经清理、脱壳、碾去皮层(多道碾白)、成品整理即为成品。因为加工除去了皮层,并附有碎米、糠粉等,极易吸湿发热,不耐久储。储藏期间要根据温度、湿度变化,适时密闭门窗,以防吸湿发热霉变。
高粱有一定的药效,起到及其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高粱中附有单宁,有收敛固脱的效果,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常食高粱米粥有显然疗效,但大便燥结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高粱不但供直接食用,还能够制糖、制酒。高梁根也可入药,平喘,利尿、止血是其特长。它的茎秆可榨汁熬糖,农民叫它 “甜秫秸”。
食用效果
高粱味甘、性温、涩,入脾、胃经;
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
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一般人都可食用 可以做 米粥、米糕、高粱猪肚粥、 个人喜欢做 米糕吃 味道清香不腻 呵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